為了幫助考生順利通過2013年質量工程師考試,小編特編輯整理了2013年質量工程師考試科目《中級理論與實務》知識點,希望在2013年中級質量工程師考試中,助您一臂之力!
一、統計整理的概念和內容
1、統計整理
根據統計研究的任務與要求,對統計調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資料進行分組、匯總,使其條理化、系統化的工作過程稱統計整理。統計整理包括對原始資料和次級資料的整理。
統計整理是統計調查的繼續,是統計分析的前提和基礎,在整個統計工作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統計整理的意義
通過統計調查所取得的總體各單位的資料是零星的,分散的,只能說明總體單位的情況,而不能反映總體特征。統計整理對調查資料進行科學加工,使之系統化,成為說明總體特征的綜合資料,實現了由反映總體單位特征的標志向反映總體綜合數量特征的統計指標的轉化,是從對社會經濟現象個體量的觀察到對社會經濟現象總體量的認識的連接點,是人們對社會經濟現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統計整理在整個統計工作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3、統計整理的方法
統計整理的方法是分組、匯總和編表。
分組是根據研究任務的要求,對調查所得的原始資料,確定哪些分組或分類。統計分組是統計整理的關鍵。
匯總是在統計分組的基礎上,把總體單位各種標志的標志值匯總起來,匯總主要有手工匯總和電子計算機匯總。
編表是把匯總的資料按一定的規則在表格上表現出來。
4、統計整理的內容和步驟
①確定應整理的指標和確定應分的組;
②對各項指標進行匯總,確定各組和總體的單位數和標志總量;
③用統計表現分組、匯總的結果。
二、統計分組
1、統計分組的意義
根據統計研究任務的要求和研究現象總體的內在特點,把現象總體按某一標志劃分為若干性質不同但又有聯系的幾個部分稱統計分組。
總體的變異性是統計分組的客觀依據。統計分組是總體內進行的一種定性分類,它把總體劃分為一個個性質不同的范圍更小的總體。
2、統計分組的種類
①統計分組按其任務和作用不同,分為類型分組、結構分組和分析分組。類型分組的目的是劃分經濟類型,結構分類的目的是研究同質總體的構成,分析分組的目的是研究現象總體內部諸標志間的依從和制約關系。
②統計分組按分組標志的多少分為簡單分組和復合分組。簡單分組是將總體按一個標志進行分組,復合分組是將總體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標志重疊起來進行分組。
③統計分組按分組標志的性質分為品質分組和變量分組。品質分組是將總體按品質標志進行分組,如企業按經濟成份、地理位置分組,職工按性別、文化程度分組等;變量分組是將總體按數量標志進行分組,如企業按職工人數、勞動生產率分組,職工按工齡、工資分組等。
3、分組體系與分組標志的選擇
①分組體系統計分組后所形成的一系列互相聯系、互相補充的組的整體稱分組體系。分組體系有平行分組體系和復合分組體系兩種。平行分組體系是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標志對總體進行一次次簡單分組后所形成的體系;復合分組體系就是復合分組后形成的體系。
②分組標志的選擇分組標志的選擇是統計分組的關鍵。分組標志,即將同質總體區分為不同組的標準或依據。分組標志一旦選定,就必然突出了總體在該標志下的性質差別,其他的差別看不見了。分組標志選擇不當,不但無法顯示現象的根本特征,甚至會混淆事物的性質,歪曲社會經濟的真實情況。
正確選擇分組標志,必須根據統計研究的任務目的,抓住反映現象本質區別和內在聯系的標志作為分組標志。
4、統計分組的方法
品質標志分組方法品質標志分組一般較簡單,分組標志一旦確定,組數、組名、組與組之間的界限也就確定。有些復雜的品質標志分組可根據統一規定的劃分標準和分類目錄進行。
數量標志分組方法按數量標志分組的目的并不是單純確定各組在數量上的差別,而是要通過數量上的變化來區分各組的不同類型和性質。數量標志分組方法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①單項式分組和組距式分組對離散變量,如果變量值的變動幅度小,就可以一個變量值對應一組,稱單項式分組。如居民家庭按兒童數或人口數分組,均可采用單項式分組。
離散變量如果變量值的變動幅度很大,變量值的個數很多,則把整個變量值依次劃分為幾個區間,各個變量值則按其大小確定所歸并的區間,區間的距離稱為組距,這樣的分組稱為組距式分組。
也就是說,離散變量根據情況既可用單項式分組,也可用組距式分組。在組距式分組中,相鄰組既可以有確定的上下限,也可將相鄰組的組限重疊。
連續變量由于不能一一列舉其變量值,只能采用組距式的分組方式,且相鄰的組限必須重疊。如以總產值、商品銷售額、勞動生產率、工資等為標志進行分組,就只能是相鄰組限重疊的組距式分組。
在相鄰組組限重疊的組距式分組中,若某單位的標志值正好等于相鄰兩組的上下限的數值時,一般把此值歸并到作為下限的那一組(適用于連續變量和離散變量)。
組距式分組使資料的真實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組距式分組的假定條件是:變量在各組內的分布都是均勻的(即各組標志值呈線性變化)。
通過組距式分組以后,把各組內部各單位的次要差異抽象去了,而把各組之間的主要差異突出出來,這樣,各組分配的規律性可以更容易顯示出來。根據這個道理,如組距太小,分組過細,容易將屬于同類的單位劃分到不同的組,因而顯示不出現象類型的特點;但如果組距太大,組數太少,會把不同性質的單位歸并到同一組中,失去區分事物的界限,達不到正確反映客觀事實的目的。因此,組距的大小、組數的確定應根據研究對象的經濟內容和標志值的分散程度等因素,不可強求一致。
②等距分組和不等距分組等距分組是各組保持相等的組距,也就是說各組標志值的變動都限于相同的范圍。不等距分組即各組組距不相等的分組。
統計分組時采用等距分組還是不等距分組,取決于研究對象的性質特點。在標志值變動比較均勻的情況下宜采用等距分組。等距分組便于各組單位數和標志值直接比較,也便于計算各項綜合指標。在標志值變動很不均勻的情況下宜采用不等距分組。不等距分組有時更能說明現象的本質特征。
③組限和組中值組距兩端的數值稱組限。其中,每組的起點數值稱為下限,每組的終點數值稱為上限。上限和下限的差稱組距,表示各組標志值變動的范圍。
組中值是上下限之間的中點數值,以代表各組標志值的一般水平。組中值并不是各組標志值的平均數,各組標志數的平均數在統計分組后很難計算出來,就常以組中值近似代替。組中值僅存在于組距式分組數列中,單項式分組中不存在組中值。
組中值的計算是有假定條件的,即假定各組標志值的變化是均勻的(與組距式分組的假定條件相同)。一般情況下,組中值=(上限+下限)÷2對于第一組是 “多少以下”,最后一組是“多少以上”的開口組,組中值的計算可參照鄰組的組距來決定。即:缺下限開口組組中值=上限-1/2鄰組組距,缺上限開口組組中值=下限+1/2鄰組組距。
三、統計分布(分配數列)
1、分配數列的概念、構成要素
在統計分組的基礎上,列出各組對應的單位數,形成總體單位數在各個組的分布,稱統計分布,又稱分配數列或次數分布。分配數列包括兩個要素:總體按某標志所分的組和各組對應的單位數(頻數)
2、分配數列的類型
分配數列包括品質分配數列和變量分配數列,分別由品質標志分組和數量標志分組形成。變量數列又有單項式數列和組距式數列,分別由單項式分組和組距式分組形成。
3、頻數和頻率
統計分組后各組對應的單位數稱頻數,也叫次數;各組單位數占總體單位總數的比重稱頻率。各組的頻率大于0,所有組的頻率總和等于1。
在變量分配數列中,頻數(頻率)表明對應組標志值的作用程度。頻數(頻率)數值越大表明該組標志值對于總體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反之,頻數(頻率)數值越小,表明該組標志值對于總體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組距數列中,影響各組次數分布的要素是組數、組距、組限和組中值。
有時為了更簡便地概括總體各單位的分布特征,還需要編制累計頻數數列和累計頻率數列。累計有向上累計和向下累計的方法。向上累計是指將各組頻數和頻率由變量值低的組向變量值高的組累計,表明在這些數值以下所有數值所占的比重;向下累計是指將各組頻數和頻率由變量值高的組向變量值低的組累計,表明在這些數值以上所有數值所占的比重。
4、次數分布特征
現象總體的性質不同,其次數分布也不同。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類型:
①鐘型分布。特征是“兩頭大,中間小”,即靠近中間的變量值分布的次數多,靠近兩邊的變量分布次數少,形若古鐘。
②U型分布。其特征與鐘型分布正相反,靠近中間的變量值分布的次數少,靠近兩端的變量值分布次數多,形成“兩頭大,中間小”的U字型分布。如人口死亡現象按年齡分布便是如此。
③J型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