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劉太格,“新加坡概念”和“居者有其屋”的主要倡導者,曾任新加坡規劃局的首席行政長官和總規劃師,被稱為“新加坡規劃之父”。曾先后參與中國30多個城市的規劃設計,并擔任北京2008年奧運會建筑設計評審委員會主席,為中國帶來先進的設計理念,也對中國城鎮化出現的問題直言不諱。以下是他對于理想城市規劃的幾點看法,希望此期內容能對相關從業者有所啟發。
“基本功”比“性感”更重要
劉太格認為,建設現代理想城市首先要打好基本功,特色建筑只是“錦上添花”,不能本末倒置。
以新加坡舉例。劉太格說,新加坡在整個80年代,主要做的都是些基礎設計工作。早期曾有外國專家到新加坡后認為新加坡太素太單調,缺少城市活力。“我給我的同事說不聽他們的話!繼續做我們自己的,城市骨架、功能、機理做好了,繁華會自動產生。”
劉太格認為,真正好的城市,首先是為人們的居住提供最好的城市功能。其他一些特色建筑如體育城、綜合娛樂城等是屬于“性感”的東西。他認為,市民對“性感”的東西市會有興趣,政府拿它當政績來大家也能看見,但只有基礎的東西才是人們天天感受到的。
“我經常給中國朋友說,做好城市設計,重點是做好基本功,如果缺少基本功,性感的東西是浮躁的。在中國能做到整齊就是有特色,如果每一棟房子都有特色只會顯得亂。”劉太格說。
城市建設不能“千城一面”
對于現在一些城市規模越來越大,樓房越蓋越高的現象,劉太格認為,大城市有必要蓋高樓大廈,因為城市大、土地壓力高、地價也高,否則難以容納市民居住就業需要。但現在的問題是,一些城市無論大小都在蓋高樓,這就不應該。
劉太格很擔心目前中國一些中小城鎮都想模仿大城市的傾向。他指出中國城市的通病:大城市有什么,很多小城鎮也要復制什么。比如一個鄉鎮也要起一個五十層高的寫字樓。首先這在經濟上是不合理的,第二你就沒有揚長避短。如果說大城市迫于寸土寸金的地價不得已蓋高樓,那么小城市就應該營造一種輕松、悠閑、浪漫的環境和氛圍,讓大城市羨慕。
劉太格比喻:“城市跟人是一樣的,是有‘身份’的,大城市就好像一個董事長,要穿大禮服,他太太要穿高跟鞋……中小城市可能是個青少年,鄉鎮還可能是個鄉村姑娘。你是把鄉村姑娘打扮成貴婦,這是個笑話,可是這種笑話現在經常發生。”
靠拓寬道路解決擁堵是錯的
很多城市解決交通擁堵最粗暴的方法就是把路加寬,或者蓋高架路,劉太格認為這個思路是錯的。“因為交通擁堵不是一個獨立的問題,就好像人體里面的血液不通暢,不能夠獨立地去考慮,要從整個人體考慮。”
劉太格說:“比如交通要把人從家送到商業中心、學校或工廠企業,那么你要知道商業中心在哪里,規劃的路跟商業中心怎么結合,這些都是城市規劃最早需要考慮的。而不是建成之后再把路加寬或者蓋高架,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在新加坡很少有高架路。在劉太格看來,搞一條高架的快速路就等于規劃是失敗的。因為建一條高架路,首先費用很高,第二破壞兩邊的環境,第三降低了高速路兩側的房價。
那么,新加坡是如何做的呢?劉太格提出“衛星城”的概念:新加坡有27個城中衛星城,他們合理分布,組成了大的框架。衛星城的規模在20萬到30萬人口之間。功能高度齊全,不僅滿足住戶日常生活需求,更能提供很多就業崗位。在自成一體的同時,很多居民可以在衛星城內得到從工作到生活的條件,節省了路途奔波的時間,增強了家人共處的宜居性,完全是一舉多得的方案。
“這樣一來,到市中心的交通量就減少了,無形中就減輕了交通的壓力。這些都需要在規劃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劉太格說。
此外,劉太格尤其強調城市建設快速路的重要性。他認為中國現代交通堵塞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快速車和慢速車擠在一起,所以快速車快不了,慢速車也慢了下來。“你看在新加坡從東邊到西邊,也就是幾十分鐘的事。因為快速路是絕對封閉的,所以它一方面是速度快,而且沒有紅綠燈,本身也體現了節能的理念。這樣一來,慢速路也可以保持通暢。”劉太格說。
保護老建筑不是讓它孤立塵封
上世紀80年代后期,劉太格開始參與中國30多個城市規劃項目。他一直在大聲呼吁要保留城市的文化特色。
“你能說出哪兩個城市的地貌和歷史是一模一樣的嗎?這就是這座城市最獨特的東西,尊重它們就是保護城市特色;毀掉它們,就等于抹去了城市的基因符號。”劉太格認為,一個真正的規劃師必須對城市的自然地貌和歷史文化心存敬畏。在它們面前,規劃師只是仆人。
出任新加坡規劃局首席行政長官和總規劃師后,劉太格干了件自認為很“得意”的事:保留了25個老城區。這些承載著新加坡記憶的老城區是劉老頂著壓力,硬著頭皮保住的。
在劉太格眼中,中國的山水、植被、農村處處恬美,凡是老城都有明顯的特色。每一次他在中國做地貌、歷史調查,都感嘆中國的自然美景和歷史文化太豐富了。令人痛心的是,很多地方政府不懂得珍惜,對老建筑、河道、丘陵隨意破壞。
“一座城市沒有老房子就像一個人沒有記憶。”劉太格認為,每個城市都有它的“紫禁城”,這個“紫禁城”其實就是城市的老建筑,他認為應該把老建筑當作神圣的紫禁城一樣保護起來。但保護不等于塵封。”劉太格認為,老建筑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它理應和城市生活融為一體。
“新加坡的歷史不長,只有200年,但是我們列入保護的歷史建筑有7000多處。所以你今天看到的新加坡,不僅有現代化的地標建筑,還是一個有獨特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感的城市。”劉太格自豪地說。
城市規劃不能太短視
在對新加坡城市規劃中,劉太格堅持了幾個原則,首先一條就是必須有長期的規劃,至少要求有50—60年的前瞻。當時新加坡只有300萬人口,劉太格當時按100年的年限、550萬人口來規劃新加坡的建筑和布局。這個在當時已經被認為非常超前的規劃,如今卻也有些小小遺憾。劉太格算過,20年后,新加坡的人口就將直逼550萬大關。原先100年的規劃,新加坡只用了40年時間就走完了,“膽子放得還不夠大!規劃要做就做N年的!”他認為,亞洲城市的規劃不用擔心估計的人數太多。規劃時間一定要長一些,人數一定要多一些,不用擔心不可靠,在適當的幅度上達到一種遠程的預測是有可能的。
劉太格打了個比喻:城市就像一個飯碗,飯碗做得太小,里面的飯越來越多,硬壓下去,碗就被撐破了。換言之,城市規劃得太小,人越來越多,結果就是城市各種系統崩潰掉。如果碗規劃得很大,米飯總是裝不滿,那就多加一些湯、菜什么的,即是多發展城市的基礎設施,這樣人生活起來也更有幸福感。
在新加坡的地鐵規劃上,劉太格再次證明了遠期規劃的優越性。1972年,新加坡政府就意識到,隨著人均收入提高,新加坡未來10年內將產生地鐵需求。于是政府就開始買地、組織拆遷,預留地鐵的土地。到了1983年地鐵正式動工時,政府用的實際上是10年前的土地負擔價和拆遷成本,因此,新加坡的地鐵造價是當時被譽為全球最低的,省下來的錢,足以支撐很多新的基礎設施項目。類似利用規劃來節省成本的例子,在新加坡的建設歷程中十分常見。
中國城市規劃困局
劉太格發現,中國城鎮化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與政府的規劃思路有很大關系。中國許多地方政府喜歡做形象工程,領導的任期太短,總要在任期內拿出一些有震撼力的建筑。卻沒有考慮完善長遠的規劃,“不客氣地講,我覺得現在很多城市就是一座建筑的‘雜貨店'。我們應該把城市布局完善,再有選擇地做少數亮點的工程。”
在中國,劉太格參與了30多個城市的規劃設計工作,但很多原先做好的規劃只有部分付諸實踐,有些城市甚至全盤放棄了他的所有規劃。
他說自己的方案如果執行的時候能保留15%,就是成功;能保留30%,就是高度成功。
“在中國各個城市,能不能保留到15%,還要看他們官員和規劃局規劃師的素質,也就是說和地域沒有關系,和當政者的素質有關。當然我也要設法說服他們,規劃是高度抽象的,所以每次給他們看規劃,就是上一堂課,我不僅是做規劃工作,還是做教育工作。我的教育工作做得越完善,方案執行的正確性就越高。”劉太格說。
本文來自網絡
(責任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城鄉規劃師
[協議護航班]
7大課程模塊 3大研發資料資料退費服務校方服務
城鄉規劃師
[沖關暢學班]
5大課程模塊 2大研發資料 校方服務
城鄉規劃師
[精品樂學班]
3大課程模塊 研發資料 校方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