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上半年教師公開招聘考試真題試卷
(總分100分時間120分鐘)
一、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打“√”或“×”。本大題共27小題,每小題1分,共27分)
1.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 )
【答案】×
【解析】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
2.“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句話反映了教育與文化的關系。( )
【答案】×
【解析】題干的描述反映了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3.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的依據,教材是課程標準最主要的載體。( )
【答案】×
【解析】題干的描述反映了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4.學生不按教師要求的方法和步驟完成作業,這是一種失德行為。( )
【答案】×
【解析】純粹的學習事務屬于“非道德領域”,不能以善惡標準對待純粹的學習事件。因此,學生不按教師要求的方法和步驟完成作業,這種過失算不上“失德”。
5.在幼兒園教學中,為了體現“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應該主動為幼兒選擇游戲和課程。( )
【答案】×
【解析】《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幼兒為本”的基本理念指出,尊重幼兒權益,以幼兒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保教活動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教師應該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而不是主動為幼兒選擇游戲和課程。
6.任何教堂策略都指向特定的問題情境、特定的教學內容、特定的教學目標,制約著師生的教學行為。(易錯)( )
【答案】√
【解析】教學策略的指向性表現在:教學策略的產生是為了解決現實的教學問題,掌握特定的教學內容,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任何教學策略都指向特定的問題情境、特定的教學內容、特定的教學目標,規定著師生的教學行為。
7.從總體來看,人的發展是一個“給定”與“自我選擇”‘自我建構”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過程。( )
【答案】√
【解析】從總體上看,人的發展十分復雜,是一個生活與生長并進的過程,是一個“給定”與“自我選擇一·自我建構”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過程,是發展的各種因素相互制衡、相互協調的過程,它體現為個體內部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與外顯行為方式的連續又較穩定的發展變化。
8.任何教學活動都會受到一定價值觀的制約,體現出一種價值的指引性。( )
【答案】√
【解析】教學的教育性主要體現為一種價值指引性,表現為教學總會受到一定價值觀的影啊和制約。
9.新課改后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了中小學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 )
【答案】×
【解析】近代以來,班級授課制成為中小學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是新探索的教學組織形式之一,不是中小學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
10.學校的課程、教學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學校中每一樣工作、學校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充滿了進行道德教肓的可能性。( )
【答案】√
【解析】我國學校德育途徑是廣泛多樣的,其中基本途徑是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此外,學校的思想工作、管理工作、輔助性服務工作等,這些工作也是學校德育不容忽視的渠道。總之,學校的課程、教學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學校中每一樣工作、學校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充滿了進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11.對童年期的學生來說,在教學內容上應多講一些比較具體的、淺顯的知識,在教學方法上多采用直觀教具。這體現了教育要適應兒童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
【答案】×
【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教育要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
12.人本主義認為,心理治療的目的是使心理疾病患者能自由地實現他自己的潛能,成為功能完善者。( )
【答案】√
【解析】羅杰斯認為,心理治療的目的就在于幫助病人或患者創造一種有關他自己的更好的概念,使他能自由地實現他的自我,即實現他自己的潛能,成為功能完善者
13.針對學生個別差星而采用的適應性教學,其追求的是維持學生學業上的平等。(常考)( )
【答案】×
【解析】適應性教學是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而存在的。適應性教學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為目的。當它有效地適應并促進了不同學生的學習以后,學習者之間的個別差異可能會縮小,也可能會增大。適應性教學應將其重點放在如何及是否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上.關注學生從這種教學中取得多大的進步,而不應一味地追求讓所有學生達到同樣的水平。
14.按照現代認知心理學對陳述性知識學習的解釋,整合就是學習者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 )
【答案】√
【解析】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陳述性知識的學習涉及學習者在感覺記憶、工作記憶、長時記憶這三種結構之間和之內進行的一系列認知操作或認知過程,這些過程具體包括選擇、整合、組織、精加工等。其中,整合過程是指個體在工作記憶中將新的陳述性知識與原有的陳述性知識聯系起來的過程。簡單地說,就是學習者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
15.按照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教兒童道德先要教他們遵守規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
【答案】√
【解析】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的教育含義是,道德認知發展要遵循從他律到自律原則以及循序漸進原則。據這兩條原則,教兒童道德先要教他們遵守規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6.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主要是有心理障礙的學生( )
【答案】×
【解析】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學生,全體學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和參與者。
17.通過對原則的演繹、推廣和應用,而確認某些特殊事例隸屬于該原則之內。這種學習即是奧蘇貝爾提出的上位學習( )
【答案】×
【解析】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為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經由原則的演繹、推廣和應用,而確認某特殊事例隸屬于該原則之內的學習屬于垂直遷移中自上而下的遷移,類似奧蘇貝爾說的下位學習。
18.在人際交往中關注他人的言行舉止,并能夠根據不同的情境調整自己言行的認知類型屬于場依存型( )
【答案】√
【解析】場依存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外部線索為依據,往往不易獨立地對事物做出判斷,而是人云亦云,從他人處獲得標準;其行為常以社會為定同,社會敏感性強,愛好社交活動。
19.維果茨基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就是人類特有的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 )
【答案】×
【解析】維果茨基認為,個體的認知發展是在低級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級心理機能轉化。兒童的認知發展主要是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
20.概括化理論強調學習者發現學習任務中共同成分的重要性。( )
【答案】×
【解析】相同要素說認為,遷移是非常具體的、有條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兩種情境中的刺激相似,反應也相似時,遷移才會發生。兩種情境中相同要素越多,遷移的量也就越大。而概括化理論的主要觀點是,一個人只要對自己的經驗進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從一個情境到另一個情境的遷移。
21.人格的健康發展是智力發展的前提( )
【答案】×
【解析】智力發展的影響因素有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兩種,其中遺傳因素是智力發展的自然前提。
22.學生在課堂中以學習間接經驗為志,在課外以學習直接經驗為主。(常考)
【答案】√
【解析】課堂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學習間接知識,課外活動則是讓學生直接參與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的實踐性知識。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獲得的感性知識和直接經驗,也可以作為課堂教學時掌握理論知識的準備。
23.公民的受教育權不屬于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 )
【答案】×
【解析】受教育權主要是指通過接受教育,由學習而獲得發展、成長的權利。受教育權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
24.在我國,凡是中央國家機關制定的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件,除非有特殊規定一經公布施行,就在我國的全部領域內發生效力( )
【答案】√
【解析】題干所述是國家主權原則和法制統一原則的要求,是教育法規效力性原則的體現。
25.張老師因上課連續遲到,學校依據相關規章制度給予其記過處分,并停發半年績效工資。張老服處理結果,向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張老師的申訴不符合非訴訟的申訴制度,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應不于受理( )
【答案】×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教師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張老師認為學校侵犯了其合法權益,是可以提出申訴的,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應予以受理。
26.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教育機構應當承想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易錯)( )
【答案】√
【解析】學校對在校未成年學生是負有監護職責,還是負有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職責,一直是處理學生傷害事故中爭議較多的問題。依照我國《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民法總則》等法規中的有關規定,確定學校按照過錯責任原則承擔事故的責任,即如果學校未履行規定的義務與職責,有過錯的,造成了學生傷害,則需要承擔相應責任:如果學校已盡到相應義務,無過錯的,則無責任。
27.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伴隨教師一生( )
【答案】√
【解析】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不斷地選擇自己的行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和發展,會提出許多新的問題,教師總是面臨新的選擇考驗,教師道德修養也就不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而是永無止境。
二、單項選擇題(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得分評卷人將其代碼填在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本大題共45小題,每小題1分,共45分)
1.教育可以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公民,體現了教育的( )
A.經濟功能
B.文化功能
D.政治功能
C.人口功能
【答案】D
【解析】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現之一為教育通過培養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為政治服務。
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教育目的有鮮明的政治方向
B.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C.優越的社會制度保障教育的極高社會效益
D.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為指導思想
【答案】C
【解析】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包括:(1)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為指導思想;(2)具有鮮明的政洽方向;(3)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3.墨子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這體現的是( )
A.遺傳決定論
B.環境決定論
C.教育決定論
D.自我決定論
【答案】B
【解析】環境決定論認為人的發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諸如環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響和學校的教育等。
4.存在主義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張是( )
①主張國家利益至上②反對將人置于次要地位③主張個人造就自己④強調個人的自由選擇⑤忽視個人的責任承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B
【解析】作為一種教育思潮,存在主義教育強調個體的自我實現及個性自由發展,強調發展個人的責任感,注重品格教育,提倡學生“自由選擇”,主張采用對話式的個別教學等。
5.“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這體現了知識具有( )
A.認識價值
B.能力價值
C.陶冶價值
D.實踐價值
【答案】A
【解析】知識的認識價值體現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制約著他對事物的視域和世界認識的廣度和深度。“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就此而言的。
6.以下選項不屬于經驗主義課程論觀點的是( )
A.課程組織應心理學化
B.課程應以兒童活動為中心
C.課程內容不能超過兒童生活的范圍
D.課程應給兒童提供分化的、有組織的經驗
【答案】D
【解析】經驗主義課程論的基本觀點包括:(1)課程應以兒童的活動為中心,課程的內容不能超出兒童經驗和生活的范圍;(2)課程的組織應心理學化。要素主義認為,學校的課程應該給學生提供分化的,有組織的經驗,即知識。
7.學生自發組織的文娛活動小組、公益活動小組、體育活動小組等是( )
A.積極型正式組織
B.消極型正式組織
C.積極型非正式組織
D.消極型非正式組織
【答案】C
【解析】題干描述的是積極型非正式組織。
8.以下哪一項不屬于我國新課程帶來的教學觀的變革( )(易混)
A.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B.從重理論學習轉向重實踐操作
C.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D.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
【答案】B
【解析】我國新課程帶來的教學觀的變革有:(l)教學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課程”;(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9.“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反映的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是( )
A.個人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國家本位論
D.能力本位論
【答案】A
【解析】題干的意思是書讀好了,功名利祿自然就有了,體現了個人本位論的觀點。
10.在課程內容組織中,強調保護各種課程內容之間的橫向聯系,以便學生獲得一種統一的觀念,并把行為與所學課程內容統一起來。這體現了課程邏輯規則的( )
A.連續性
B.順序性
C.整合性
D.發展性
【答案】C
【解析】泰勒認為,組織學習經驗必須符合的主要準則之一是整合性,即課程經驗之間的橫向聯系,這些經驗的組織應該有助于學生獲得一種統一的觀點,并把自己的行為與所學習的課程要素有機統一起來。
11.蒸汽機時代要求工人具有初等教育水平,電氣生產時代要求工人具有中等教育水平,自動化時代要求工人具有高中和專科以上水平。這說明影響教育培養規格的因素是( )
A.生產力
B.生產關系
C.上層建筑
D.政治經濟制度
【答案】A
【解析】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人才培養的規格。
12.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 )(常考)①合作者②控制者③支配者④管理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選項②和③屬于傳統的教師觀
13.阿亮癡迷網絡無法自拔,李老師找阿亮談心,聊互聯網和比爾·蓋茨,并肯定他上網學習電腦技術的積極性,借此了解了阿亮的內心世界,在此基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轉變了阿亮。李老師的做法最能體現的德育原則是( )
A.疏導原則
B.在集體中教育的原則
C.理論與生活相結合的原則
D.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答案】A
【解析】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人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題干中李老師先是找阿亮談心,了解阿亮的內心世界,并在此基礎上采取措施轉變阿亮,做到了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李老師還肯定了阿亮上網學習電腦技術的積極性,做到了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因此,李老師的做法是貫徹疏導原則的表現。
14.烹調、園藝等內容屬于“杜威學校”哪一類課程的內容( )
A.藝術類
B.語言社交類
C.研究探索類
D.手工制作類
【答案】D
【解析】“杜威學校”手工制作類的課程內容包括木工、金工、縫紉、烹調、園藝等。
15.以下關于教學策略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教學策略具有指向性
B.教學策略是對教學方法的執行
C.不同的教學策略只能解決不同的教學問題
D.教學策略的產生是為了解決教學理論問題
【答案】A
【解析】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1)指向性。教學策略的產生是為了解決現實的教學問題,掌握特定的教學內容,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2)操作性。(3)整體綜合性。教學策略包括教學活動的元認知過程、教學活動的調控過程和教學方法的執行過程。這三個過程并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4)調控性。(5)靈活性。同一策略可以解決不同的問題,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決相同的問題。(6)層次性。故BCD項錯誤。
16.下列選項中,屬于實用主義教育學觀點的是( )
A.教育過程即歷史文化過程
B.師生關系中以教師為中心
C.教學過程與生活過程合一
D.課程組織以學科知識體系為中心
【答案】C
【解析】A項為文化教育學的觀點;B項為“教師中心論”,屬于傳統教育學的觀點;D項為學科中心課程理論的觀點。故ABD項均不符合題意。
17.盧梭在《愛彌兒》中所秉持的教育思想屬于( )
A.實用主義
B.自然主義
C.現實主義
D.后現代主義
【答案】B
【解析】盧梭的教育體小說《愛彌兒》宣揚了他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18.以下選項中不屬于現代社會教育特點的是( )
A.開放性
B.多樣性
C.融合性
D.先導性
【答案】D
【解析】現代社會教育的特點包括:(1)開放性;(2)群眾性;(3)多樣性;(4)補償性;(5)融合性。
19.班集體形成的主要標蠢是( )(易混)
A.建立了班委會
B.開展了班級工作
C.制訂了班級工作計劃
D.形成了正確的班級輿論氛圍
【答案】D
【解析】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是班集體形成的重要標志。
20.“身教重于言教”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A.說理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情境陶冶法
D.實踐鍛煉法
【答案】B
【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身教”的重要性,是榜樣示范法的體現。
21.某老師在做經驗交流時,強調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性、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情境創設的重要性,那么這位老師更多地受以下哪種學習理論的影響( )
A.聯結學習理論
B.認知學習理論
C.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D.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答案】D
【解析】建構主義在學習觀上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22.以下關于記憶的說法錯誤的是( )(易錯)
A.感覺記憶的時間短、容量小
B.長時記憶的時間長、容量大
C.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的有意識成分是不同的
D.感覺記憶與短時記憶的信息編碼方式是不同的
【答案】A
【解析】感覺記憶的特點有容量大,保持時間很短;短時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是7±2,即5·9個項目),保持時間短;相對而言,長時記憶的容量無限、信息保持時間長久。所以,A項說法錯誤,B項說法正確。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中的信息是我們意識不到的,這兩種記憶中的信息只有被傳送到短時記憶中才能被執行,控制和對信息進行有意識加工的記憶階段。所以,C項說法正確。瞬時記憶的編碼方憶兩種;短時記憶的編碼方式有聽覺編碼和視覺編碼兩種,也存在語義編碼,主要是聽覺編正確的。因此,答案選A項
23.某學生的成就動機不強,老師想提高其動機。根據阿特金森的理論,以下做法不正確的是( )
A.增加誘因價值
B.增加練習強度
C.提高學生的成就需要
D.提高學生的期望水平
【答案】B
【解析】成就動機也就是成就需要、對成功的主觀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誘因價值三者乘表示追求成功的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個因素所決定:(1)對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動機)Ms:(2)在該項任務上將動機的因素
24.在歷史課上,同學們學習了鴉片戰爭的起源、發展、結果等知識。按照知識的分類,這屬于( )①陳述性知識②程序性知識③直接經驗④間接經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陳述性知識是個人能用言語進行直接陳述的知識,主要用于區別和辨別事物。間接經驗,即他人的認識成果,主要是指人類在長期認識過程中積累并整理而成的書本知識。歷史課對學生來說既是陳述性知識的學習,也是一種問接經驗。
25.有的人記憶力強,有的人感知力強,有的人語言表達能力強,有的人寫作能力強。這說明人的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答案】D
【解析】題干的表述體現了不同兒童不同方面的發展存在差異,即個別差異性
26.兩三歲的兒童常常會要求自己獨立完成一些任務,如吃飯、穿衣等,這時候家長應該給兒童提供這樣的機會,即使他們失敗了也不要責備。因為根據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這一階段兒童的主要任務是形成( )
A.勤奮感
B.自主感
C.信任感
D.自我同一性
【答案】B
【解析】兩三歲的兒童處在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階段兒童期(1.5-3歲),這一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主性
27.小芳習慣閱讀完一段課文后給該段課文提煉出一個標題,并用一句話概括這段課文的主要內容。小芳在掌習上采用的策略是( )
A.精加工策略
B.復述策略
C.監控策略
D.計劃策略
【答案】A
【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與頭腦中的舊信息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提煉標題、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就是對新信息進行深層加工,以便更好地建立信息間的聯系,有利于掌握知識
28.課堂上知識點以什么形式呈現給學生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難易程度和正確性,對小學高段及中學低段的學生賚塑愛嬰墨的最佳呈現形式是( )(易錯)
A.圖像表象
B.符號袁象
C.語詞表象
D.動作表象
【答案】B
【解析】布魯納認為,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動作、圖像和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對于不同年齡、知識背景的學生和不同學科性質的知識而言,以哪一種形式呈現給學生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難易程度和正確性。在本題中,因為四年級(10-11歲)是兒童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關鍵年齡(如果教育條件適當,這個關鍵年齡可以提前到三年級),所以,小學高段和中學低段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發展良好。對于他們來說,符號表象是最佳的知識呈現形式。符號表征是以語言等符號來表征事物并獲取知識的方式
29.三歲前兒童的玩具、活動對其認知能力發展十分重要,該觀點屬于( )
A.格式塔的認知理論
B.托爾曼的認知發展理論
C.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
D.布魯納的認知發展理論
【答案】C
【解析】在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中,感知運動階段(0-2歲)的兒童通過自己的感覺、知覺和動作來認識、理解周圍環境并與之相互作用。當嬰兒在觀看、觸摸、移動物體時,他就在進行思維。當這些感知與動作停止后,兒童的思維也就停止了
30.樂樂在學習籃球的過程中,運球動作和上籃動作常互相干擾,關注運球時就容易錯過最佳上籃位置,關注上籃動作時又容易運球失誤。樂樂的籃球技能屬于動作技能形成階段中的()(易混)
A.認知階段
B.自動化階段
C.計劃信息階段
D.聯系形成階段
【答案】D
【解析】聯系形成階段需要把局部動作綜合成更大單位,從認知方面轉向動作方面,最后形成一個連貫的初步動作系統,具體表現為學習者通過練習把已掌握的局部的、個別的動作聯系起來,形成比較連貫的初級動作系統。在此階段局部動作雖然已經形成了聯系,但動作之間的聯系尚不夠緊密、牢固,在實現動作轉換時,常常出現短暫的停頓現象。樂樂運球動作和上籃動作之間尚未形成緊密的聯系,因此容易出錯,這表明其籃球技能處于聯系形成階段。
31.某老師認為,通過做大量的應用題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在考試中應用題的作答正確率。該老師的觀點主要受以下哪一遷移理論影響( )
A.關系理論
B.共同要素說
C.概括化理論
D.形式訓練說
【答案】D
【解析】形式訓練說認為訓練和改進心理官能是教學的重要目標,教育的任務就是要改善學生的各種官能,面改著以后的官能就能夠自動地遷移到其他學習中去,一種官能的改進也能增強其他的官能。學生通過大量練習形成的能力可以遷移到考試中,就是對形式訓練說的實踐應用。
32.快下課了,學生們開始躁動,這時候老師說:“如果大家認真聽課,我就不安排額外的作業。”學生們頓時安靜下來。該老師的做法屬于( )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懲罰
D.消退
【答案】B
【解析】老師用負強化的方法讓學生專心上課,即通過消除或中止厭惡、不愉快刺激(不安排額外作業)以增強反應頻率(認真聽課)。
33.恐怖癥是對特定的無實際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害怕,下列不屬于恐怖癥的是( )
A.坐電梯時面色蒼白,手心冒汗
B.看見猛獸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C.與人接觸時面紅耳赤,不敢說話
D.在空曠的地方,感到頭暈、胸悶
【答案】B
【解析】B屬于應激反應
34.每次去美術館參觀時,陽陽都能很快把握住一幅繪畫作品的整體構架及其所傳達出的情感,卻很少能注意到畫家們對繪畫作品細節的處理。由此可以推斷,陽陽的知覺類型最可能屬于( )
A.分析型
B.綜合塑
C.混合型
D.分析一綜合型
【答案】B
【解析】陽陽能把握住繪畫作品整體構架,卻很少注意到作品的細節,表明他的知覺方式屬于綜合型,也就是他的知覺具有概括性和整體性,但分析能力較弱
35.以下屬于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教育主張的是( )
①培養知情合一的人②學習在已有知識經驗上進行③有意義的自由學習④有意義的接受學習⑤以學生為中心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B
【解折】②中的主張屬于建構主義學習觀;④中的主張屬于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36.我國《教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這體現了我國《教育法》的哪個基本原則( )
A.方向性原則
B.公共性原則
C.平等性原則
D.保障性原則
【答案】C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這一條的規定,表明我國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教育法律規定的受教育權,體現了我國《教育法》的平等性原則
37.侮辱、毆打、打擊報復教師,應承擔最為嚴厲的法律責任是( )
A.行政法律責任
B.民事法律責任
C.刑事法律責任
D.違憲法律責任
【答案】C
【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五條和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對侮辱、毆打、打擊報復教師,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可以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38.在教育法律關系中,中小學校和教職員工可以依法發別稱為法律關系的( )(常考)
A.主體和主體
B.主體和客體
C.客體和客體
D.客體和主體
【答案】A
【解析】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教育法律關系的參加者,也就是在具體的教育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并承擔義務的人和組織。我國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可分為三類:公民(自然人)、機構和組織(法人)、國家。而教育法律關系客體是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與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一般包括物質財富、非物質財富、行為三個大的方面。中小學校和教職員工分別屬于機構和公民
39.某小學一節課結束后,任課老師抱著學生剛交的作業本離開教室,一名未交作業的學生急忙追趕,不慎摔倒在地,將門牙摔掉一顆。在此事件中應承擔主要責任的是( )
A.學校
B.任課老師
C.學生自己
D.學生監護人
【答案】D
【解析】根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的相關規定,下課后,學生追趕任課老師交作業面不慎摔掉門牙,是由于學生本人過錯造成的事故,屬于學生責任事故。但因為學生未成年,所以由學生監護人承擔主要責任
40.以下不屬于侵犯學生權利的行為有( )
①學校讓嚴重違紀的學生轉學②學校指定購買教學參考書③學校沒收學生上課偷玩的玩具④學校公布作文比賽獲獎名單⑤學校公布學生違紀處分決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④⑤
【答案】D
【解析】④和⑤中的做法是合理的,不屬于侵犯學生權利的行為。①屬于侵犯學生受教育權的表現;②③侵犯了學生的財產權。
41.10歲的林某非常調皮,一次和同學打架后,班主任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嚴厲地批評了他,并說:“林某,如果你繼續這樣,早晚有一天你和你爸爸一樣也進監獄。”班主任的這一做法侵犯了林某的( )
A.知情權
B.姓名權
C.隱私權
D.榮譽權
【答案】C
【解析】隱私權是公民生活中不愿公開或不愿為他人所知悉的個人秘密的不可侵犯的人身權利。班主任隨意披露林某父親的情況,已經是不合法的行為,侵犯了林某的隱私權。
42.依據我國教育行政訴訟和復議的相關規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教育行政復議是行政行為
B.教育行政訴訟是司法行為
C.校長可以成為行政訴訟被告
D.學校可以成為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
【答案】C
【解析】在教育行政訴訟中,被告始終是行政機關,原告始終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43.13周歲的初中生小張上學路上破壞了公交站牌,侵犯了公共財產權益,違反了治安管理規定。對此事件下列說法不正確是( )(易錯)
A.對小張不予處罰
B.小張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C.監護人應承擔賠償責任
D.監護人應對小張嚴加管教
【答案】B
【解析】小張破壞公共財物的行為侵犯了公共財產權益,違反了治安管理規定。因為小張年滿13周歲,所以小張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應當不予處罰。所以選項A正確,B錯誤。因為小張未滿18周歲,其違法行為所造成的財產損失,監護人應承擔賠償責任,并且對小張嚴加管教。所以選項C、D正確。
44.我國《教育法》規定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叢教育法規實施的方式來看,這項規定體現出的是( )(常考)
A.禁令的遵守
B.義務的履行
C.權利的享用
D.法規的適用
【答案】A
【解析】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調整方式來看,教育法規的遵守可分為禁令的遵守,義務的履行和權利的享用三種方式。(1)禁令的遵守。這是遵守法律規范中的禁止性規范,即要求公民不做教育法規所禁止的行為。(2)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與義務性規范相關。義務性規范要求公民必須作出某種行為,不履行義務要受到法律制裁(3)權利的享用。指對授權性規范的遵守,是教育法規遵守的重要方式之一。本題所引用的條文是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之前的說法,從表述方式來看,仍屬于禁令的遵守。
45.按照《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教師的以下做法正確的是( )
A.學生違規時,教師可以批評家長
B.對家庭貧困的學生,教師要避免家訪
C.在不違法的前提下,教師可以請家長代辦私事
D.對學生實施重大處分前,教師應與家長溝通
【答案】D
【解析】教師要尊重家長,并承擔起教育學生的義務,學生犯錯誤,教師不能一味地尋找家庭原因而責備無方。故A項錯誤。教師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故C項錯誤。教師要每一個學生,不能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或家庭經濟狀況等對學生區別對待。故B項錯誤。
三、判斷簡析題(本大題共8小題,1、3、5、7題每題1分,2、4、6、8題每題2分,共12分。先判斷,正確的填“√,錯誤的填“×”,然后選擇支持你觀點的選項2、4、6、8題至少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錯選、多選、少選均不得分)
1.資料:唐老師是小學語文教師,在一次批改學生聽寫作業后,發現學生掌握得不好,于是讓學生復習后再次對相同內容進行聽寫,但仍然有部分學生聽寫效果非常差,唐老師就讓這部分學生在課間抄寫聽寫內容30遍。
唐老師的做法是否正確( )
【答案】×
【解析】略
2.資料:唐老師是小學語文教師,在一次批改學生聽寫作業后,發現學生掌握得不好,于是讓學生復習后再次對相同內容進行聽寫,但仍然有部分學生聽寫效果非常差,唐老師就讓這部分學生在課間抄寫聽寫內容30遍。為什么( )
A.剝奪了學生的活動時間
B.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
C.多次重復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
D.容易造成學生過度疲勞,有害健康
E.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在校時間,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升
【答案】ABD
【解析】唐老師讓學生在課間抄寫聽寫內容30遍的做法是不合適的,這不僅剝奪了學生的活動時間,還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和造成學生過度疲勞,有害健康
3.資料:“我有很多擅長的學科”‘別人都看不起我”。學生的這兩種說法都屬于自我認識的表達。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
【答案】×
【解析】略
4.資料:“我有很多擅長的學科”‘別人都看不起我”。學生的這兩種說法都屬于自我認識的表達,為什么( )
A.前者是自我認識的表達,啟者是自我調節的表達
B.前者是自我認識的表達,后者是自我體驗的表達
C.前者是對主體的我進行評價,后者是對客體的我進行評價
D.前后兩種說法的形成分別受個體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
E.前后兩種說法的形成均受個體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影響
【答案】BCE
【解析】(1)自我認識包括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其中,自我評價建立在自我觀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礎之上,是對自己的能力、品德及其他方面的價值判斷。人們對自我的正確的認識和恰如其分的評價是比較困難的因為認識自己是比認識客觀世界更復雜的過程,除了認知因素外,還會受到需要、動機、能力等心理因素的影響(2)自我體驗是指個體是否滿意自己或悅納自己的情緒,主要包括自愛、自尊,自恃、自信,自卑、自責、優越感等。它也是主觀的我對客觀的我所持有的一種情緒體驗。自我體驗反映了主體的我的需要與客體的我的現實之間的關系。如果客體的我滿足了主體的我的需要,就會產生肯定的自我體驗,自我滿足;否則就會產生否定的自我體驗,如自卑或自責。自我體驗的內容很豐富。“我有很多擅長的學科“屬于自我認識中的自我評價,是對主體的我進行評價;“別人都看不起我”屬于自我體驗,是對客體的我的評價。兩種說法的形成也都會受個體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
5.資料:某小學三年級學生濤濤非常好動、調皮,經常在教室里亂跳亂鬧,還把同學打得頭破血流.損壞公物,影響同學學習。該班的學生家長聯名給學校寫信,要求學校給予濤濤處分,勸其退學。家長的要求是否正確( )
【答案】×
【解析】略
6.資料:某小學三年級學生濤濤非常好動、調皮,經常在教室里亂跳亂鬧,還把同學打得頭破血流.損壞公物,影響同學學習。該班的學生家長聯名給學校寫信,要求學校給予濤濤處分,勸其退學。為什么( )
A.濤濤的行為侵犯了其他同學受教育的權利,應該勸其退學
B.讓濤濤退學,剝奪了他受教育的權利,違反了我國《義務教育法》
C.濤濤擾亂課堂秩序,違反校規校紀,應對其進行紀律處分
D.濤濤犯錯應以教育為主,若勸其退學,有可能造成心理創傷
E.為了全班幾十名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讓濤濤退學是值得的
【答案】BD
【解析】雖然濤濤的行為侵犯了其他同學受教育的權利,但讓濤濤退學,剝奪了他受教育的權利,違反了我國《義務教育法》的規定。濤濤擾亂課堂秩序,違反校規校紀,對濤濤犯錯應以教育為主,若勸其退學,有可能對濤濤造成心理創傷。本題C項說法雖然正確,但不屬于對十家長做法的評價,不能選
7.資料:某小學二年級學生曉潔,一天早上上學遲到了。當她看到丁老師板著臉站在教室門口,連忙小聲地對老師說:—r老師,對不起,我遲到了。”丁老師說:“曉潔,你上次遲到時給我保證過,如果再遲到就要讓你家長接你回家,現在馬上去給你家長打電話接你回家。”一個小時后,曉潔的父親到學校將其領回家。丁老師的做法是否正確( )
【答案】×
【解析】略
8.資料:某小學二年級學生曉潔,一天早上上學遲到了。當她看到丁老師板著臉站在教室門口,連忙小聲地對老師說:—r老師,對不起,我遲到了。”丁老師說:“曉潔,你上次遲到時給我保證過,如果再遲到就要讓你家長接你回家,現在馬上去給你家長打電話接你回家。”一個小時后,曉潔的父親到學校將其領回家。為什么( )
A.丁老師讓家長領曉潔回家,做到了家校配合教育
B.丁老師應從關愛學生的角度出發,詳細了解曉潔遲到的原因
C.丁老師讓曉潔履行自己的承諾可以幫助其改正遲到的不良行為
D.丁老師應與曉潔的父親共同對曉潔進行教育,而不應讓其離開學校
E.曉潔的道德發展處于前習俗水平,丁老師不能根據曉潔的保證讓其回家
【答案】BDE
【解析】丁老師應從關愛學生的角度出發,詳細了解曉潔遲到的原因,而不能簡單粗暴地讓其回家。曉潔的道德發展還處于前習俗水平,讓曉潔履行自己承諾是不能有效幫助其改正遲到的不良行為的。
四、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2分,共16分,每小題至少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錯選、多選、少選均不得分)
1.資料:李老師上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上課開始就在屏幕上投影出: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接著就復習計算二角形面積的公式,請一位學生起來回答三角形面積的公式是什么,學生回答: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李老師又問其他同學:“回答是否正確?”學生齊聲回答:“對。”李老師再說:“請同學們一齊回答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于是大家一齊說:“三角形面積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然后李老師開始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很快就講完了,學生也記住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接下來李老師要學生做課堂練習,習題是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他分別找兩個學生上黑板來完成,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練習,做完后李老師再糾正。被叫上去在黑板上計算三角形面積的學生畫錯了高,于是換了個學生。這個學生打算畫輔助線,可是又沒有學過相關知識,李老師就讓他下去,又換了個學生上去試,這個學生還是想畫輔助線,但最終依然沒成功。李老師只好作罷,自己畫了高。最后,李老師讓學生再次背誦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節課就結束了。
以下對李老師教學評價正確的是( )
A.李老師的提問是對學生的診斷性評價
B.李老師主要讓學生記住公式而不是運用公式
C.李老師的提問多樣化,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D.李老師主要采用了練習法,上了一堂綜合課
E.李老師沒有讓學生“試錯”,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思考
【答案】ABDE
【解析】診斷性評價是在學期開始或一個單元教學開始時,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而進行的評價。診斷性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組織后續的新授課的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以便對癥下藥,因材施教。李老師的提問屬于診斷性評價。故A項正確。案例中李老師只是針對公式提問,提問方式比較單一,并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故C項錯誤。
2.資料:李老師上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課,上課開始就在屏幕上投影出: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接著就復習計算二角形面積的公式,請一位學生起來回答三角形面積的公式是什么,學生回答: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李老師又問其他同學:“回答是否正確?”學生齊聲回答:“對。”李老師再說:“請同學們一齊回答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于是大家一齊說:“三角形面積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然后李老師開始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很快就講完了,學生也記住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接下來李老師要學生做課堂練習,習題是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他分別找兩個學生上黑板來完成,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練習,做完后李老師再糾正。被叫上去在黑板上計算三角形面積的學生畫錯了高,于是換了個學生。這個學生打算畫輔助線,可是又沒有學過相關知識,李老師就讓他下去,又換了個學生上去試,這個學生還是想畫輔助線,但最終依然沒成功。李老師只好作罷,自己畫了高。最后,李老師讓學生再次背誦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節課就結束了。如果你是李老師,你會怎么做( )
A.應該讓學生多記公式,強化學生對公式的理解
B.應善問,提出的問題要明確,能激活和深化學生的思考
C.應在理解和擴充、改組和運用中積極鞏固知識,而不要簡單復述
D.應在第一個學生畫不出高的情況下,就果斷終止,進入評講訂正環節
E.應在充分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水平的基礎上,以教學的發展性原則來指導教學設計
【答案】BCE
【解析】讓學生多記公式并沒有起到強化學生對公式理解的作用。故A項錯誤。
3.資料:進入大班不久,孩子們總是圍在一起談電視、圖書中有關恐龍的故事,來園時有的帶恐龍玩具,有的帶圖書資料,對探索恐龍的事情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區角活動中一個孩子畫的恐龍,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為什么霸王龍是食肉的而劍龍是食草的?恐龍蛋是怎樣變成小恐龍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這些問題也成了他們探索的焦點。于是,劉老師為幼兒創設了資料角,提供一些相關的書箝和各種恐龍游戲材料,讓孩子們在活動中了解和認識不同恐龍的形態和習性,以進一步引發幼兒探究恐龍的興趣。
針對此案例,以下評價正確的是( )
A.劉老師的教學設計滿足了幼兒發展的需要
B.劉老師為幼兒創設了更加豐富的游戲活動場地
C.劉老師的教學活動有利于幼兒掌握系統的知識
D.劉老師的教學設計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
E.劉老師整合了教學資源,靈活調整了原有的教學計劃
【答案】ABDE
【解析】C項的評價不正確,劉老師的教學設計有利于幼兒探究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發展,而不是讓幼兒掌握系統的知識。
4.資料:進入大班不久,孩子們總是圍在一起談電視、圖書中有關恐龍的故事,來園時有的帶恐龍玩具,有的帶圖書資料,對探索恐龍的事情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區角活動中一個孩子畫的恐龍,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為什么霸王龍是食肉的而劍龍是食草的?恐龍蛋是怎樣變成小恐龍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這些問題也成了他們探索的焦點。于是,劉老師為幼兒創設了資料角,提供一些相關的書箝和各種恐龍游戲材料,讓孩子們在活動中了解和認識不同恐龍的形態和習性,以進一步引發幼兒探究恐龍的興趣。
這個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 )
A.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尊重幼兒的意愿,堅持以學生為本
B.在幼兒教育中,激發興趣很重要,教師不用太擔心教學目標
C.幼兒的成長要求學校課程設計生活化,豐富擴大幼兒的生活經驗
D.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合適的課程學習環境,滿足學生的成長性需要
E.教師教學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不僅要適應興趣,更要引導興趣
【答案】ACDE
【解析】B項的說法不全面,教育目標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幼兒教育中注重教學目標實現的同時也要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5.資料:小明的父母從農村進入城市工作,他也跟隨父母從農村轉到城市學校上學。小明在農村學校學習時,性格開朗,學習積極性高,各方面表現都很好,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但小明轉入城市學校后,感覺處處不適應,老師還經常批評他,說他學習習慣不好,讓他好好向其他同學學習。小明自己也時常與同班同學相比,認為同學們學習成績好,很多人還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都比自己強。小明漸漸地沉默起來,不和同學交往,學習上也有力不從心的感覺,認為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難以趕上其他同學,于是向父母提出要回農村讀書,父母也與小明的看法相同,將小明又送回了農村學校。
針對此案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父母應幫助小明適應新環境
B.小明無法適應新環境,最好是回原學校
C.老師應針對小明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D.小明從農村學校轉入城市學校,存在適應問題是正常的
E.老師的批評和與同學的反復對比,使小明產生了自卑心理
【答案】ACDE
【解析】小明無法適應新環境,父母和老師應幫助小明適應新環境,而不是讓他回原學校
6.資料:小明的父母從農村進入城市工作,他也跟隨父母從農村轉到城市學校上學。小明在農村學校學習時,性格開朗,學習積極性高,各方面表現都很好,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但小明轉入城市學校后,感覺處處不適應,老師還經常批評他,說他學習習慣不好,讓他好好向其他同學學習。小明自己也時常與同班同學相比,認為同學們學習成績好,很多人還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都比自己強。小明漸漸地沉默起來,不和同學交往,學習上也有力不從心的感覺,認為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難以趕上其他同學,于是向父母提出要回農村讀書,父母也與小明的看法相同,將小明又送回了農村學校。
如果你是小明的老師,應該怎樣做( )
A.經常與小明的父母溝通,家校共育
B.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培養小明的學習習慣
C.小明產生了心理障礙,建議家長帶他看心理醫生
D,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同伴互助,讓小明融入集體
E.利用小明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幫助他克服自卑,樹立自信
【答案】ABDE
【解析】一般心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個人的成長、發展以及人際關系,如自卑。小明初進入城市學校學習,一些生活、學習上的暫時不適應,形成了自卑心理。這屬于一般心理問題,并不是產生了心理障礙。
7.資料:某校八年級一班學生王某,人稱“女漢子”,性格粗野,學習不認真,紀律觀念淡薄。一次英語課上,她用橡皮泥“搟拉面”,任課教師趙老師多次用眼神暗示不能這樣做,王某視而不見,反而更加肆無忌憚,嚴重影響課堂秩序。趙老師直接走到她的課桌旁邊,制止王某的行為。趙老師剛轉過身,王某輕聲地辱罵老師。趙老師聽到后,非常生氣,但還是克制住了,當作什么也沒有聽見,回到講臺上繼續上課。下課后趙老師將王某叫到辦公室,問她:“你剛才上課時是不是罵我了?”王某不吭聲,將頭側向一邊,不予理睬。趙老師見王某態度如此傲慢,說:“既然如此,那就叫你家長過來。”王某得知家長要來,拔腿就跑,很快就沖出了校門……趙老師本想趕出校門將王某拉回學校,但是另一個班的學生正等著她上課,無奈之下,趙老師只好一方面聯系住在學校附近的家長找人,另一方面,打電話向校長匯報情況,請校長安排保衛處老師趕緊找人。過了沒多久,王某的家長來到學校,趙老師將課堂上發生的一切坦誠地告訴了王某的家長,并問其是否找到了王某,王某的家長說:“她的性格我非常清楚,死不了,別擔心。”到了晚上,家長打電話告訴趙老師,說王某還沒回家,叫趙老師幫他一起找人。趙老師協同家長四處尋找,沒有找到王某。三天以后,王某仍然沒有出現,家長揚言,如果趙老師不給他把孩子找回來,他就要報復趙老師,并到學校威脅說如果再過三天還是見不到他的女兒,他就要將趙老師告上法庭。面對各種壓力,趙老師只得發動學生和她一起再次尋找王某……第四天,王某回到了學校,像往常一樣正常上課。有老師建議學校開除王某,王某的家長說:“我女兒受《義務教育法》保護,誰敢開除?”
針對此案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王某嚴重違反校規校紀,學校應給予其紀律處分
B.王某嚴重違反校規校紀,學校應給予勸其退學的處分
C.面對家長的威脅,趙老師應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
D.在此事件中,學校沒有協調處理,是一種不作為行為
E.王某之所以如此囂張,是趙老師一步一步地縱容起來的
【答案】ACD
【解析】王某嚴重違反校規校紀,學校可以給予紀律處分,但不能開除。對于王某沖出學校的處理,趙老師的行為沒有不當之處’面對家長的威脅,趙老師應該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學校在趙老師收到家長的威脅BD并未進行協調,是一種不作為的行為。王某如此囂張,也不是趙老師一個人的原因所致。
8.資料:某校八年級一班學生王某,人稱“女漢子”,性格粗野,學習不認真,紀律觀念淡薄。一次英語課上,她用橡皮泥“搟拉面”,任課教師趙老師多次用眼神暗示不能這樣做,王某視而不見,反而更加肆無忌憚,嚴重影響課堂秩序。趙老師直接走到她的課桌旁邊,制止王某的行為。趙老師剛轉過身,王某輕聲地辱罵老師。趙老師聽到后,非常生氣,但還是克制住了,當作什么也沒有聽見,回到講臺上繼續上課。下課后趙老師將王某叫到辦公室,問她:“你剛才上課時是不是罵我了?”王某不吭聲,將頭側向一邊,不予理睬。趙老師見王某態度如此傲慢,說:“既然如此,那就叫你家長過來。”王某得知家長要來,拔腿就跑,很快就沖出了校門……趙老師本想趕出校門將王某拉回學校,但是另一個班的學生正等著她上課,無奈之下,趙老師只好一方面聯系住在學校附近的家長找人,另一方面,打電話向校長匯報情況,請校長安排保衛處老師趕緊找人。過了沒多久,王某的家長來到學校,趙老師將課堂上發生的一切坦誠地告訴了王某的家長,并問其是否找到了王某,王某的家長說:“她的性格我非常清楚,死不了,別擔心。”到了晚上,家長打電話告訴趙老師,說王某還沒回家,叫趙老師幫他一起找人。趙老師協同家長四處尋找,沒有找到王某。三天以后,王某仍然沒有出現,家長揚言,如果趙老師不給他把孩子找回來,他就要報復趙老師,并到學校威脅說如果再過三天還是見不到他的女兒,他就要將趙老師告上法庭。面對各種壓力,趙老師只得發動學生和她一起再次尋找王某……第四天,王某回到了學校,像往常一樣正常上課。有老師建議學校開除王某,王某的家長說:“我女兒受《義務教育法》保護,誰敢開除?”
如果你是趙老師,你會如何做( )
A.王某嚴重干擾課堂秩序,應請出教室
B.課后應先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配合
C.王某跑出學校,應放下一切工作去尋找
D.要求學校采取措施,維護老師的合法權益
E.面對這樣的工怍環境,選擇離開
【答案】BD
【解析】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