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核心考點及練習(9)
核心考點
1.班主任的歷史
班主任是指全面負責一個教學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與生活等工作的教師。班主任產生于班級授課制。我國1862年在北京的京師同文館首先采用這一形式。20世紀初,全國普遍采用班級授課制。
2.班主任的作用
(1)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學校領導進行教導工作的得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課老師的協調者;
(4)班主任是學校、家庭、社會的溝通者。
3.班主任的職責與任務
小學班主任的職責是對全班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的發展全面負責。具體任務包括: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教育學生努力學習;指導學生課外、校外生活和活動;管理班集體,指導少先隊工作;協調各任課教師的工作。
4.小學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1)小學班主任的常規工作
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內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學生、組織和培養班集體、建立學生檔案、個別教育、班會活動、協調各種教育影響、操行評定、寫好工作計劃與總結。
(2)個別教育工作
①先進生工作
在一個班中,思想好、學習好、紀律好、勞動好、身體好的學生一般被稱作先進生。他們一般有如下心理特點:自尊好強,充滿自信;強烈的榮譽感;較強的超群愿望與競爭意識。先進生的教育,應做到:
1.嚴格要求,防止咱滿;Ⅱ.不斷激勵,彌補挫折;Ⅲ.消除嫉妒,公平競爭;Ⅳ.發揮優勢,全班進步。
②后進生工作
后進生通常指那些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成績暫時落后、不太守紀律的學生。后進生是一個相對概念。后進生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不適度的自尊心、學習動機不強、意志力薄弱。
做好后進生工作,在班主任的個別教育工作中處于首要地位。班主任應注意關心愛護后進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培養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3)班會活動的組織
班會,是以班級為單位,在班主任指導之下,一般由學生干部主持進行的全班性會務活動。班會有三個特點:集體性、自主性、針對性。班會一般有三類:常規班會、生活會和主題班會。
(4)班集體的培養
①班集體的特征
班集體必須具備四個基本特征:明確的共同目標,一定的組織結構,一定的共同生活的準則,集體成員之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
②班集體的教育作用在學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體對學生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形成學生的群體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③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
任何一個班集體的形成,都會經歷組建、形成、發展的過程,這樣一個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教育培養與類化的過程。
I.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II.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Ⅲ.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1V.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V.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