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6个男人灌了一夜精子_欧美chengren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女女互磨高h文

當前位置:

2019中醫助理醫師中藥學考點復習:補氣藥

發表時間:2019/6/4 15:01:14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補氣藥

一、功效

本類藥物性味多甘溫或甘平,能補益臟腑之氣,尤其善于補益脾肺之氣。

二、適應范圍

主治脾肺氣虛的病證。

1.脾氣虛,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虛脹,大便溏薄,甚或浮腫,脫肛,臟器下垂等。

2.肺氣虛,少氣懶言,語言低微,甚或喘促,易出虛汗等。

三、配伍方法

應用時,除應隨不同的氣虛證而選擇相宜的補氣藥外,還須根據兼證的酌精配伍,如兼見陽虛者配補陽經,兼見陰虛者配補陰藥。另外,氣能統攝血液,補氣又可以生血和生津,故臨床治療氣虛不攝的失血、出汗、小便不禁和血虛津虧等證,亦常使用補氣藥,或分別與止血、斂汗、縮尿、補血、生津藥同用。

四、使用注意

補氣藥性多壅滯,易致中滿,應用時須適當輔以理氣藥。

人參 黨參 太子參

共同點:

人參、黨參與太子參三者皆味甘,歸脾、肺經。均能補脾益肺(補益脾肺之氣),生津止渴。同可用治:

1.脾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癥,常配伍白術、茯苓、炙甘草;

2.肺氣虛弱,咳嗽,短氣喘促,懶言聲微,自汗脈虛等癥,常配伍蛤蚧、核桃仁等藥;

3.氣津兩傷,氣短口渴等癥。

不同點:

人參甘微苦微溫,又歸心經,補益的力量強,善于大補元氣,為補虛扶正的要藥,治療虛勞內傷第一品藥,凡氣血津液不足之證人參均可使用。現代臨床主要用于急救虛脫和正虛久病重證的患者。

治療氣虛欲脫,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無論因于大失血、大吐瀉或久病、大病所致者,單用人參大量(15~30g)濃煎服。

若氣脫兼見四肢逆冷,陽氣衰微者,可配附子以益氣回陽,即參附湯;

若氣脫兼見汗多口渴,氣陰兩傷者,可配麥冬、五味子以益氣斂陰,即生脈散。

同時,人參又能安神增智,也可用治氣血虧虛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癥,常配伍當歸、龍眼肉、酸棗仁等藥。

此外,對血虛證,氣不攝血的病證,以及陽萎證,能益氣生血,益氣攝血和益氣壯陽;對體虛外感或邪實正虛之證,可配伍解表藥、攻里藥,以扶正祛邪。

本品入湯劑,5~10g;用于急重證,劑量可酌增為15~30g。宜文火另煎兌服。研末吞服,每次1.5~2g。

此外,野山參補益的力量強,但貨少價貴,臨床少用;園參補力不如野山參,但藥源充足,價格比較便宜,臨床多用。

高麗參較國產紅參力強。

生曬參、紅參藥力較強,其中生曬參適用于氣陰不足者,而紅參適用于氣弱陽虛者;糖參功同生曬參而藥力較緩;參須藥力最緩,尤宜于虛不受補者,且價格較便宜。

黨參味甘性平,益氣生津之功與人參相似而藥力較緩,為補中益氣的良藥,并能養血。多用于脾胃氣虛、中氣不足,肺氣虧虛,氣津兩傷,氣血雙虧的面色萎黃,頭暈心悸,以及氣虛外感、正虛邪實之證。

在一般的補益劑中多用黨參代替人參。但黨參沒有大補元氣之功,治療氣虛欲脫不能用黨參代替人參。

注意:黨參反藜蘆,不宜同用。

太子參甘微苦平,補氣之力不如黨參,生津作用較黨參為好,為補氣藥中一味清補之品。常用治病后氣津兩傷,氣陰不足之證。

人參 西洋參

人參與西洋參同屬常用名貴中藥,均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皆能補氣生津。都可用治熱傷氣津,煩倦口渴,以及消渴等證。

二者入湯劑均宜文火另煎。

不同點:

人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參的根。本品甘微苦微溫,善于大補元氣,補脾益肺,補氣的力量強。主治氣虛欲脫,脾氣不足,肺氣虧虛的病證。

同時,人參又能安神增智,也可用治氣血虧虛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證。

人參為補虛扶正的要藥,治療虛勞內傷第一品藥。

西洋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參的根。本品苦微甘寒,補氣之力不及人參,但長于養陰清火生津,為補氣藥中一味清補之品,尤宜于氣陰虛而有火熱者。

同時,本品也可用治:

1.陰虛火旺的喘咳痰血。

2.腸熱津虧的便血等證。

西洋參 太子參

共同點:

西洋參與太子參均能補氣生津,都可用治氣津兩傷,氣陰不足的病證。

不同點:

西洋參補氣養陰生津的力量強,清火的力量也強,氣陰兩傷而火熱盛者多用之。

太子參補氣生津之力較弱,清熱之力亦弱,氣津兩傷而火不盛者多用太子參。

若氣津兩傷、氣陰不足的輕證,可用價廉的太子參代替貴重的西洋參。

人參 黃芪

共同點:

人參與黃芪皆味甘性微溫,均能補脾益肺,以及益氣而補血、攝血、生津止渴。都可用治:

1.脾氣虛弱、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2.肺氣虛弱,短氣喘促、懶言聲微、自汗脈虛等癥。

3.氣血不足,面色萎黃,頭暈心悸,氣短乏力等癥;

4.氣虛不能攝血,便血、崩漏;

5.氣津兩傷,短氣口渴,消渴等證。

不同點:

人參補氣之力強,善于大補元氣,用治氣虛欲脫,脈微欲絕者。

并能安神增智,用治氣血虧虛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證。

本品為補虛扶正的要藥,治療虛勞內傷第一品藥。

黃芪補氣之力不及人參,而升陽的作用好,為補氣升陽的要藥,善治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所致的久瀉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等臟器脫垂。

并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又常用治:

1.表虛衛陽不固的自汗;

2.氣虛水濕失運,浮腫、小便不利;

3.氣血不足所致的癰疽膿成不潰或潰久不斂等證。

此外,黃芪對氣虛血滯的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等,能補氣以行滯。

本品煎服,10~15g,大劑量30~60g。益氣補中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黃芪 黨參

共同點:

黃芪與黨參皆味甘,歸脾肺經,均能補脾益肺(補益脾肺之氣)。都可用治:

1.脾氣虛弱,中氣不足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癥;

2.肺氣虛弱的咳嗽,短氣喘促,懶言聲微,自汗脈虛等癥。

3.氣血虧虛,面色萎黃、神疲、脈虛等癥。

二者臨床常相須為用。

不同點:

黃芪長于補氣升陽,為治氣虛下陷之要藥。并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補氣行滯。又常用治:

1.表虛衛陽不固的自汗,以及氣虛外感;

2.氣虛水濕失運的浮腫、小便不利;

3.氣血不足所致的癰疽膿成不潰或潰久不斂;

4.氣虛血滯的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等證。

黨參長于補中益氣,為治療脾肺氣虛之常用藥。并能生津,養血,又常用治:

1.氣津兩傷,氣短口渴等癥;

2.氣血雙虧,面色萎黃,頭暈心悸等證。

白術 山藥 白扁豆

共同點:

白術、山藥與扁豆皆味甘,歸脾經,均能補脾止瀉。都可用治脾虛泄瀉,大便溏薄,食少體倦等癥,三者常相須為用,常配伍人參、茯苓等藥。

不同點:

白術苦甘溫,主歸脾胃經,善于補氣健脾,燥濕利水,為補氣健脾燥濕之要藥,故脾虛濕盛的大便溏瀉尤為適宜。并常用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停留(脾虛水停)所致的痰飲(常配伍桂枝、茯苓等藥)、水腫(常配伍茯苓、澤瀉等藥)、帶下等證。凡脾虛濕盛者,白術均可使用。

同時,白術又能固表止汗,安胎。又常用治:

1.脾虛氣弱、肌表不固而自汗;

2.脾虛氣弱、胎動不安等證。(白術補脾益氣而安胎)

本品燥濕利水宜生用,補氣健脾宜炒用,健脾止瀉宜炒焦用。

山藥甘平,既能益氣,又能養陰,為平補脾肺腎三經的良藥,且兼澀性,又能固精止帶。也可用治:

1.肺虛咳喘,或肺腎兩虛之久咳虛喘;

2.腎虛不固的遺精滑精、遺尿、尿頻;

3.腎虛不固,以及脾腎兩虛的帶下清稀,綿綿不止;

4.陰虛內熱,口渴多飲,小便頻數的消渴等證。

山藥補陰生津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用。

注意:白術甘苦溫燥,適用于中焦有濕的病證,對于陰虛內熱的病證不宜使用;而山藥養陰助濕,可用于陰虛內熱的病證,對于濕盛中滿者不宜使用。

白扁豆甘微溫,補力較弱,但長于化濕,為健脾化濕之良藥,且補脾不膩,除濕不燥,多用治脾虛濕盛之便溏泄瀉,白帶過多等證。

并能消暑,也可用治暑濕傷中、脾胃失和之嘔吐泄瀉,脘腹脹痛。

此外,扁豆能解酒毒,解藥毒,解河豚魚毒。

本品健脾止瀉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

白術 蒼術

共同點:

白術與蒼術一類二種,《本經》中只有術而無蒼、白術之分,《名醫別錄》始分赤術、白術,《名醫別錄》所說的赤術即今之蒼術,至宋代《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始有蒼術的名稱。

白術、蒼術皆味苦性溫,主歸脾胃經,均能燥濕健脾。都可用治脾濕偏盛的大便溏瀉、水腫、帶下、痰飲等證。若脾虛濕盛者,二者常相須為用。

不同點:

白術味又甘,長于補氣健脾,燥性不及蒼術。故補脾益不足,治療脾弱的虛證多用白術。

且白術又能固表止汗,安胎。也常用治:

1.脾虛氣弱、肌表不固而自汗;

2.脾虛氣弱、胎動不安等證。

蒼術味又辛,長于運脾,燥性過于白術,故運脾瀉有余,治療濕盛的實證多用蒼術。

且蒼術又能祛風濕、發汗、明目。也常用治:

1.風濕痹證;

2.外感風寒挾濕之表證;

3.夜盲癥、眼目昏澀等證。

甘草 蜂蜜

共同點:

甘草與蜂蜜均為甘平之品,生用偏涼能清熱,炙用偏溫能補虛。均能補脾益氣,緩急止痛,潤肺止咳,清熱解毒,和解藥性。都可用治:

1.脾胃虛弱,中虛攣急作痛;

2.肺虛久咳;

3.瘡瘍腫毒;

4.緩解某些藥物的毒性、烈性。

注意:二者均有助濕壅氣、令人中滿之弊,故濕盛中滿者均忌用。

不同點:

甘草又能調和百藥,應用較廣,與石膏、知母等寒藥同用,可緩和寒性,以防傷胃;與大黃、芒硝等攻下藥同用,可緩和其瀉下,使其瀉而不速;與人參、白術、熟地、當歸等補藥同用,能緩和補力,使作用緩慢而持久;與半夏、干姜、黃連、黃芩等熱藥寒藥同用,可起到協調作用。

1.血虛臟躁、精神不安;

2.心氣血不足之心動悸、脈結代;

3.脘腹、四肢攣急作痛;

4.咽喉腫痛;

5.藥物、食物中毒等證。

且甘草潤肺祛痰止咳,對于咳嗽氣喘,無論寒熱虛實,均可配伍使用。

本品清熱解毒宜生用,補中緩急宜炙用。

蜂蜜質潤,又能潤腸通便,也可用治津枯腸燥便秘。

此外,許多滋補丸劑、膏劑常用以賦形,以及有某些中藥之采用蜜炙,不僅取其矯味及粘性,還主要取其補養與緩和藥性的作用。

大棗 飴糖

共同點:

大棗與飴糖皆甘溫,歸脾胃經,均能補中益氣。都可用治勞倦內傷,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所致的體倦乏力、短氣食少等癥。在一般的補益劑中可以起到增強補脾胃的作用。

不同點:

大棗又能養血安神,緩和藥性。也可用于:

1.血虛萎黃,婦女臟躁、神志不安;

2.在藥性較峻烈的方劑中,能減少烈性藥的副作用,并保護正氣。

飴糖又能緩急止痛,潤肺止咳。也可用治:

1.中虛里急、脘腹疼痛;

2.肺虛干咳少痰等證。

本品入湯劑須烊化沖服。

編輯推薦:

2019年中醫助理醫師考試輔導課程熱招中

(責任編輯:gx)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