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文需要素材,演講需要素材,好的作文,好的演講都是好的素材呈現出來的,素材有了,自信便有了,功夫自然流露于言表。
下面是很經典的四個素材,不僅寫作文時可以用,個中道理亦能夠使你終身受用。
素材一:撿麥穗的故事
他把弟子帶到麥地邊說:“你們去找一支眼見到的,最大的麥穗,但是一直向前走,不要后退。”
弟子們走下麥田,到處都是粗大的麥穗,哪一支才是最大的呢?他們埋頭前行,總以為最大的那支還沒有見到,他們都嘗試著摘了幾支,結果都不滿意,就扔掉了。過了好久,大家忽然聽到老師說:你們已經走到頭了!結果,多數弟子都是兩手空空,他們望著麥田,無數大而沉甸甸的麥穗在風中搖曳,似乎帶著嘲諷。
很多人在生活中眼高手低,總是覺得下一次才是最好的,目前得到的,總是充滿懷疑,但是時間和機會都是有限的,也許永遠等不到下一次了。備戰中考高考也是如此,很多人總是把希望寄托下一次,沒有反思這一次沒有把握住機會的原因,一直到考試都沒有證明自己。考試結束了,當我們回首再看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是不是能想到:盡管有時候你撿到的麥穗很小,但是你可以把它變成種子,為它找一片肥沃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精心的耕作,那么總有一天你就可以擁有一片麥田。
素材二:買瓷碗的故事
一個人去買瓷碗,他懂得一些鑒別瓷器質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輕碰其它的碗,如果說發出的聲音是清脆的,那么碗的質量就很好。但是他來到一家瓷器店,他用這個辦法檢驗一下,發現每只碗發出的聲音都是渾濁的,店員拿出價格高昂的工藝碗給他試試,結果他還是不滿意。店員不解的問:“你為什么拿碗撞它呢?”那人說,這是一種鑒別瓷器質量的方法。
店員一聽,立即取過一只質量上好的碗給他:“你用這只碗試試”。他換了碗,再去撞其它的碗,聲音變得清脆了。原來他手中拿著的是一只質地很差的碗,它去碰每一只碗,都會發出渾濁之音。合作者變了,參照標準變了,一切也都變了。那么在現實世界中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參考標準錯了,那么你眼中的整個世界也就錯了。
素材三:毛竹的故事
一位農民,在山溝里種了一些毛竹,可是只有一株發芽。他經常給它澆水,施肥。一天,兩天,半年,還是沒有變化。第二年,第三年,雖然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但是毛竹苗還是一動也不動。很多人勸他,不要堅持了,不可能長出更多的竹子的,還有一些人在背后說三道四的,甚至說他瘋了。可是到了第六年,一場春雨過后,毛竹拔地而起。在以后,毛竹甚至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瘋長,一直長大20多米高。又一場春雨過后,昔日的荒山溝變成了毛竹林。這位農民驚詫之余,拿著鐵鏟挖了挖山溝的土地,他發現毛竹的地下根莖已經遍及整個山溝。原來,在過去的五年里,雖然地面上看不到毛竹苗生長的跡象,但在土壤里,它的根系卻不停的壯大和蔓延。
有時候做事情,不一定要讓每一個人都知道,先要扎扎實實地做最好的自己,扎扎實實地利用好資源,打好基礎,然后在適合時候,把握好適合的機會,來展現自己的力量。
素材四:產品附加值
女兒問父親,什么是“產品附加值”?作為商界精英的父親告訴她說:“你現在和班上的同學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是十年之后你們的位置就不一樣了,你的社會地位、生活質量,都取決于你的附加值——人脈、知識儲備、工作經驗、創新能力等。”
我們每個人都能最大限度的充實自己,有時候你專注的未必就是給你帶來更多價值的東西,給你帶來的更多價值的東西,其實就在它的身邊,例如說全聚德烤鴨店,你去烤鴨店消費,最后結賬的時候,發現消費的錢是鴨子價格的好幾倍,因為那些錢都花在“附加值”上了,例如黃瓜、啤酒、小菜等等。因此說,附加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不知道大家還能記得多少有價值的作文素材,如果說考試對你來說,僅僅是形式化的東西,那么很多作文素材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淡忘了,因為在“功利化”的考試面前,這些“附加”的東西,都是可以忘掉的,但是對人生來說,卻不可以,因為有時候,“附加”的東西,才值得你去記憶、思考、判斷、感悟、把握。
(責任編輯:hb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