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睂W習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保證。但有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毫無計劃,整天忙于被動應付作業和考試,缺乏主動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學什么都心中無數。他們總是考慮“老師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而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但忙不到點子上,實際效果不佳。
有的學生不善于擠時間,他們經常抱怨:“每天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睡覺,哪還有多余的時間供自己安排?”還有的學生平時松松垮垮,臨到考試手忙腳亂。這些現象都是不會科學利用時間的反映。
死記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復,多次重復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或學生不愿意花時間去分析學習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學生往往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
依賴這種方法的學生會說:“謝天謝地,考試總算結束了?,F在我可以把那些東西忘得一干二凈了?!?
知識結構是知識體系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識經過學生輸入、加工、儲存過程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有序的組織狀態。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是很重要的。
如果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再多的知識也只能成為一盤散沙,無法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功效。有的學生單元測驗成績很好,可一到綜合考試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們沒有掌握知識間的聯系,沒有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
這種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對各章節之間不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致使知識基本上處于“游離狀態”。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很容易張冠李戴
為什么有的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呢?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當然,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會對方法的形成有影響,智力水平高的學生更容易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但在現在的中小學中,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都不太大,因此,它對方法形成的影響是有限的,學習方法不當的原因主要還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認識水平、動機水平、意志狀況等。
以上原因分析是從學生個體出發的,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的內因。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教師、家長。同學等各方面的外因都對學習方法的形成產生影響,也都是造成學習方法不當的可能原因。
不少學生在方法上聽其自然,看不到科學學習方法的作用和意義,沒有嘗到正確方法所帶來的甜頭,以為磨刀誤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研究和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
前面講到學習方法具有適應性,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要適應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這就需要學生對目前的學習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科學的方法。
較大的變化——初中的課程內容相對簡單,進入高中以后,所學知識更加抽象、深入;初中生的學習對老師依賴性大,老師指導也很具體,而高中生的學習則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如果學生看不到這些變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適應。
外語學習的特點——學習一門語言,需要多聽、多說、多讀、多寫、多記,而記外語單詞又是一種機械記憶,這就和其他科目形成了區別。學習數學的方法就不適應于外語學習。
學習方法除了要適應學習特點外,還要適應個體特征。
學習狀況——有的學生因為成績不太好而妄自菲薄、過于謙單,認為自己一無所長、無可救藥。也有的學生因為學習良好而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些不客觀的認識會使學生在運用學習方法的時候發生失誤。如自以為是的學生在制訂學習目標時往往會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個性特征——每個人的能力、氣質、性格、身體狀況、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相同的個性。屬于“百靈鳥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屬于“貓頭鷹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動機缺乏的學生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熱情,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其學習行為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表現在方法上,必然會死記硬背、投機取巧、沒有計劃。
一個喪失學習動機的學生,必然喪失深究學習方法的興趣。因此,那些在學習中無精打采、大叫“沒勁”的學生,十有八九方法不當。
掌握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時,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別是糾正一些不良的、已經形成習慣的學習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學生有掌握科學方法的愿望,但在運用過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廢,造成有目標無結果,有計劃無行動。
在學習上跟著感覺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學習效果也會糟糕得多。因此,學生在運用科學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家長或同學多鼓勵、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來克服意志的薄弱狀態。
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系統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對什么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缺乏明確的認識,在學習中也不能自覺地加以運用。即使有的學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彎路之后形成的,并且是零散的。
科學的、系統的學習方法很難在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應該接受專門的指導與訓練。因此,有條件的學校應開設有關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課。作為學生自己,也應該多閱讀一些這方面的書籍,積極主動地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體系。
說說初中學習方法:
初中階段的學習主要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學習和培養,雖然智力在學習中的作用日益明顯,但非智力因素依然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影響初中生學習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學習的習慣、興趣、動機、情感、意志等。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課前預習新課的習慣,可以在教師教授新課之前大致了解課程內容,有助于把握重點帶著問題聽課,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質量;作業認真書寫的習慣,不僅可以保證作業的美觀整潔,提高作業的質量,還能夠培養一絲不茍的嚴謹作風。反之,不良的習慣也會成為學習進步的絆腳石,不少成績比較差的學生,腦子都不笨,但往往上課心不在焉、作業馬馬虎虎、做事丟三拉四。
聽課也有不少學問。學會聽課,對初中生的學習進步至關重要!課堂學習是學習的最主要環節,四十五分鐘課堂學習效益的高低,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
也許有的家長和學生會想,每個人都有一雙耳朵,聽課誰不會呀。其實不然,聽課也有不少學問呢。學會聽課,對初中生的學習進步至關重要。
首先,要集中注意聽。心理學研究表明:注意能夠幫助我們從周圍環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選擇對當前活動最有意義的信息;同時,使心理活動維持在所選擇的對象上,還能使心理活動根據當前活動的需要作適當的分配和調整。所以,注意對于學習尤為重要。集中注意、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馬往往一無所獲。
其次,要帶著問題、開動腦子聽。有些同學聽課不善于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看似目不轉睛,但一堂課下來心中卻不留痕跡。俗話說:疑是一切學習的開始。帶著問題聽課,就能使聽課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和重點,增強聽課的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帶著問題聽課,還能促使自己積極動腦,緊跟老師的教學節奏,及時理解和消化教學內容。
再次,要積極舉手發言,認真做好筆記。教與學應是雙向交流、互相促進的。學生在課堂中,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積極舉手發言就是一種參與,它既能較好的促使自己專心聽課、動腦思維,還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都是說邊學習邊動筆的好處。筆記不僅是學習新知識的方法,也是復習舊知識的依據,同時我們還可以從筆記中發現新的問題。很多家長感到對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無從了解和把握,其實,每天查看一下他們的課本和筆記,就是一種好方法。
時間是個常量,需要合理安排;學習是艱苦的勞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1) 幾個需要家長引導孩子處理好的關系
玩與學的關系,主與次的關系,發展興趣和打好基礎的關系
這里,家長必須幫助指導孩子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首先是處理好玩和學的關系。學習是初中學生的主要任務,主要的時間和精力自然應該花在學習上。但是,學習又不是初中學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學生精力充沛、興趣廣泛,適當和有益的活動(包括“玩”)也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些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把孩子的閑暇時間安排得嚴嚴實實,不讓孩子有娛樂和活動的時間;有些家長卻對孩子的課余活動放任自流,這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全面發展。要指導學生學會勞逸結合,學習時專心致志、靜得下心來;活動時生龍活虎、放得開來。學習和玩不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其次是處理好主和次的關系。初中階段學習知識的密度大大增加、學習知識的廣度也大大增加,這就需要學生能夠處理好各種知識內容之間的主次關系。學科之間有差異,基礎學科、工具學科是初中學習的重中之重,直接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一定要學得扎實。
學科內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識的靈活運用是主,自己學習的薄弱環節是主,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再次是處理好發展興趣和打好基礎的關系。興趣是學習動力產生的直接原因,孩子對哪一門功課感興趣,這門學科也就往往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但是,初中學生思想和心理還不夠成熟,興趣也往往不夠穩定,有些孩子對興趣的理解也比較片面。
表現在學習方面主要有以下情況:一會兒喜歡這,一會兒喜歡那,見異思遷,結果什么也沒學好;光憑興趣學習,自己認為不感興趣的就敬而遠之,結果就成了“跛腳”。
其實,初中的學習是整個人生學習的基礎,首先要學好每一門功課,初中學習過了關,高中階段就可能比較順利;即便是通常被認為是“副課”的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實際上都是將來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培養興趣必須以打好基礎為前提。
(2) 遵循記憶規律安排學習
遺忘呈現出“先快后慢”的規律。這規律給我們指導孩子的學習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最早用實驗方法研究記憶規律的心理學家艾客浩斯發現,學習剛結束,遺忘就相伴開始了。第二天忘得最多最快,第二天需要復習的時間較長,如果第二天復習了,第三天就遺忘少了,需要復習的時間也較短;如果第三天復習了,第四天遺忘得就更少了……??傊z忘呈現出“先快后慢”的規律。這規律給我們指導孩子的學習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及時復習。初中生學習存在一種普遍的傾向,就是隨學隨丟,做完教師布置的作業了事。到考試時,臨時抱佛腳,從頭開始復習。要改變這種前學后忘,到后面問題成堆的現象,關鍵要做到“及時”,特別是對于那些字母符號、公式、外語單詞等意義性不強的學習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熱打鐵,及時復習。這好比在堤壩塌方之前,及時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
分散學習?!凹皶r復習”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勞永逸”。學習的規律告訴我們,分散復習比集中復習效果更好。以學習外語單詞為例,如果當天學習了20個單詞,一位同學在當天晚上集中復習一小時,加以鞏固;另一位同學當晚復習半小時,第二天再復習15分鐘,第四天復習10分鐘,一周后再復習5分鐘。結果后者記憶的效率明顯高于前者。
利用分散學習的道理,家長可以指導孩子采用“卡片”復習的方法。例如復習英語單詞,把卡片分為左右兩邊(或正反兩面),分別寫上中文詞義和英語單詞,然后自制七個袋子(或信封),每袋內放置一周中某一天應復習的卡片,復習時,用手遮住一面,回憶另一面的內容。當天復習以后,就放入隔天的袋里,以此往復有規律地交替復習,效果十分明顯。其他如數學公式等各種知識均可用卡片來進行復習。
過度學習。我國著名科學家茅以升在83歲高齡時,仍能熟練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后一百位,別人問他有什么好的記憶方法,他回答說;“說起來很簡單:重復!重復!再重復!”
在學習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我們記憶某些內容,到剛能勉強背誦時就停止了學習,結果過了不久就不會準確回憶。如果能“一鼓作氣”,再多學幾遍,效果就大大提高;而且這樣熟練的記憶,保持時間也特別長久,這就是“過度學習”。
一般而言,過度學習保持在50%-100%范圍內。舉例子說,背誦一首唐詩,如果用十遍剛好能基本背出,那么最好能再讀3-6遍,這樣就能爛熟于心,倒背如流了。過度學習要與及時學習和分散學習有機結合起來。
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夭地學好各門功課
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科逐漸細化,各門學科都有自己明顯的特點和規律。
理科類數、理、化學習重抽象思維,要善于融會貫通;
文科類語、史等重知識積累,要善于聯系實際。只有把握各學科的特點,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夭地學好各門功課。
(責任編輯:hb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