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為如何復習,掌握哪些知識點而犯愁呢,小編特為大家了心理咨詢師輔導資料相關重點,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更多資料敬請關注中大網校!
案例十一
一般資料:張某,女,28歲,在職教師(工作半年),單身,身高1. 66米,五官端正。家中有一小2歲的妹妹,父親為一大專院校教師,母親為幼兒園教師,父母關系長期不和。從小喜愛讀書,成績優秀,高中畢業考入某重點大學,本科畢業后考研兩次,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去外地某中學任教。無重大軀體疾病史,家族無精神病史。
求助者主訴:近兩個多月以來心情極度痛苦,夜晚醒來哭泣,覺得未來沒有希望。
求助者自述:張某半年前研究生畢業,到南方某城市任中學教師,所在學校位于郊區。研究生在讀期間,覺得導師對她的壓迫很大,安排過多的工作給自己,讓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十分疲憊,感情生活也沒有著落。所以在找工作時,毅然離開北京,憧憬去南方美麗的海邊開始新的生活。
剛到南方時,張某努力的適應環境,最初被評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然而,不久后,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出現了問題。同辦公室的一位男老師王某經常約她一起吃飯,本以為王某對自己示好,經過觀察發現,王某主要是想通過她來約同辦公室的另一位女老師田某。而田某是她所帶某一班級的班主任,由于王某時常約她,田某對她的態度很差。張某想起以前也遇過這樣的情況,感到十分惱火,卻又十分無奈,不知如何處理。
工作上的事情也開始不順心。張某所教班級的考試成績不好,她發現中學教學模式不適合自己。看到學生認真聽講,卻又聽不明白,她十分著急,卻又覺得自己沒有辦法。每到周末的時候,學校的學生都回家了,本地的教師也走了,有時整個大樓只剩她一個人,她感到在這里生活十分不方便,而且萬分孤獨。
近兩個多月以來,她經常夜里醒來哭泣,覺得害怕周圍的人,記憶力下降,對工作和自己的未來都沒有信心。想要換個工作,卻又不知道去哪里,能干些什么。所以前來找咨詢師求助。
咨詢師觀察到的情況:咨詢師看到求助者打扮入時,面容憔悴;在談話中不敢正視咨詢師,情緒起伏大,激動時開始哭泣。求助者的傾訴欲望似乎很強,但說得大多是對周圍環境的不滿。
心理測驗結果:
EPQ: E59;P50;N70;L15;顯示求助者的個性為膽汁質;
SDS:標準分68分,為中度抑郁。
根據以上案例,回答下列問題:
1.對該求助者目前狀態進行整理。(10分)
答:對該求助者目前狀態進行的整理如下:
(1)精神狀態:悲觀失望、情緒低落。
(2)生理狀態:易醒、記憶力差。
(3)社會功能狀況:回避正常人際交往、工作效率很低。
2.對該求助者的診斷結果是什么?診斷依據是什么?(20分)
答:(1)根據求助者的癥狀表現及心理測驗結果,初步診斷為嚴重心理問題。
(2)診斷依據如下:
①根據區分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求助者知情意統一,主客觀一致,主動求醫,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很好的自知力,沒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礙。
②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是由明顯的現實原因——在新環境中反復受挫引起,包括新的人際關系、新的工作環境等各方面出現的問題;對照癥狀學標準,該求助者表現出情緒低落、夜晚醒來哭泣、對未來悲觀失望等癥狀。從嚴重程度標準看,該求助者的反應強度比較強烈,反應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回避正常的工作和交往,社會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從病程標準看,病程兩個多月。
③根據以上依據,結合心理測試結果,診斷為嚴重心理問題。
3.試述初診接待中的注意事項。(10分)
答:初診接待是心理咨詢人員與求助者之間的第一次接觸,對咨詢關系的建立有重要的意義,其注意事項如下:
(1)避免緊張情緒
剛剛從事心理咨詢的工作人員,由于缺乏臨床經驗,加之對求助者一無所知,初診接待時難免有緊張情緒產生。緊張情緒可以擾亂思路和破壞工作程序,所以要切實避免。為了能將緊張情緒降至最低點,在接診之前,可按初診接待的操作步驟進行練習,直到熟練自如為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增加見習時間。
(2)語言表達
語速把握適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每句話必須使求助者聽清楚,必要時,可將提問或解釋性語句重復一遍,直到求助者表示聽清楚并完全理解為止。談話中若使用專業術語,應向求助者說明專業術語的內涵和外延。
(3)反復說明心理咨詢中的保密原則
對心理咨詢中的保密原則,、特別是對心理測量資料的保密原則,要反復向求助者說明,承諾咨詢人員的責任,并說明一旦由咨詢人員泄密,求助者有訴諸法律的權利。
(4)說明心理測量功能的有限性
心理測量、心理咨詢的功能都是有限的,咨詢人員不可為了獲取求助者的信任而隨意夸大它們的功能,心理咨詢工作受范圍限制,咨詢者不能在咨詢范圍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幫助和作任何承諾。
(5)咨詢師的儀態
不許吸煙,不許做多余的“下意識”動作(如玩弄鉛筆、輕敲桌面、抖動身體等)。接待來訪者之前,絕對不許飲酒或服用興奮、鎮靜等藥物。交談中不能東張西望,應注意力集中,認真傾聽或發問。
4.簡述合理情緒療法的ABC理論。(10分)
答:合理情緒療法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于20世紀50年代首創的一種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這種方法旨在通過純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ABC理論是合理情緒療法的核心理論。
(1)ABC理論的基本觀點
ABC理論是埃利斯關于非理性思維導致情緒障礙和神經癥的主要理論,其主要觀點是強調情緒或不良行為并非由外部誘發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個體對這些事件的評價和解釋造成的。
(2) ABC理論的基本內容
在ABC理論中,A代表誘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及評價即信念( beliefs);C代表繼這一事件后,個體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consequences)。一般情況下,人們都認為是外部誘發事件A直接引起了情緒和行為反應的結果C,這種看法與行為主義的經驗公式S-R所描述的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關系是一致的。但合理情緒療法認為A并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繼A發生之后,個體會對A產生某種看法,做出某種解釋和評價,從而產生關于A的某些觀念即B。雖然這一過程因自動化而不經常為人所意識,但正是由這個過程所產生的B,才是引起情緒和行為反應的直接原因。這種觀點在某種程度上與新行為主義提出S-O-R公式是一致的。只不過A已不再僅指外部刺激S,而是指現實世界中任何有刺激作用的成分,包括某些認知性事件和來自身體內部的感覺;B也不只代表機體狀態O,而是更明確地代表了機體關于A的信念。
對于同一個誘發事件,不同的觀念可以導致不同的結果。如果B是合理的、現實的,那么由此產生的C也就是適應的;若是不合理的,就會產生情緒困擾和不適應的行為。ABC理論認為個體的認知系統對事物產生的不合理、不現實的信念是導致其情緒障礙和神經癥的根本原因。
合理情緒療法理論認為,情緒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態度。價值觀念,也是一種認知過程。一個人的情緒不但起源于這些信念,而且也會因為這些信念的穩定存在而持續下去。所以人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觀念(B)來改變、控制其情緒和行為結果(C),這是治療實踐的核心,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對不合理信念加以駁斥和辯論,使之轉變為合理的觀念,最終達到新的情緒及行為的治療效果( 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這樣,原來的ABC理論就可以進一步擴展為A-B-C-D-E的治療模型。
5.阻抗產生的原因有哪些?(15分)
答:阻抗是人對于心理咨詢過程中自我暴露與自我變化的抵抗。它可表現為人們對于某種焦慮情緒的回避,或對某種痛苦經歷的否認。產生阻抗的主要原因如下:
(1)阻抗來自成長中的痛苦
求助者多數在咨詢過程中都會產生某種變化。變化的程度可能不同,但不論其變化大小,程度如何,成長中的變化總要付出代價,總會伴隨著消除舊有的行為習慣,建立新的行為習慣的痛楚。
(2)阻抗來自功能性的行為失調
功能性的行為失調是指失調的行為最初是偶然發生的,因其使某方面的需要得到了滿足,行為發生的次數增加,以致固定下來。求助者一方面為失調的行為感到焦慮;另一方面求助的積極性卻并不很高。
①阻抗的產生源于失凋的行為填補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從中有獲益。
②阻抗的產生源于求助者企圖以失調的行為來掩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