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2012年物業管理師考試課程,全面的了解物業管理師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2年物業管理師考試模擬試題,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注冊物業管理師考試綜合能力模擬指導
物業管理要增強新型“社區觀念”
“社區”主要是指由居住在一定地域里的人們結成多種社會關系和社會群體,從事多種社會活動所構成的社會區域生活共同體。這種共同體是由一定的人群、一定的地域、一定的生產或生活設施、一定的組織和行為規范,以及居民的社區意識等等要素所構成的相對獨立的社會實體,是人們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場所。如果按照形成方式進行分類,有法定型社區和自然型社區之分。前者是指根據行政管理需要設置的,具有法定地位和法定邊界的社區。后者則指自然形成且無法定界限的社區。
社區的社會作用逐步突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非“傳統”公有制經濟獲得快速發展,社會結構不斷分化,城市社會發生了根本性變革。社會的轉型對傳統的“單位——家庭”二元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構成了挑戰。一是“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迅速轉化。勞動用工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弱化了“單位”對職工的約束力,職工與單位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松散,大量“單位人”開始向單位外流失。過去,“單位”可以決定職工的政治、福利甚至社會待遇,現在除工作外,職工需要向“單位”尋求幫助的內容越來越少。二是社會組織的多樣化特征日益明顯。除傳統的行政事業單位外,出現了大量不具備“單位”體制特征的組織,比如三資企業、個體私營企業、民辦非企業組織,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等。三是“單位”職能開始向社會轉移。單位辦社會的后果是制造了大量的后勤服務人員,工作效率奇低。歷次政府機構改革、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以及企業管理體制改革等的目標都是把“單位”承擔的社會職能轉移出來,使“單位”只從事自己的本業,其余交由社會來辦理。四是居民的社區參與要求愈來愈強烈。包括住房分配制度在內的社會保障體制改革使得居民與居住地之間的關系從原來的單一型變為財產利益密切型。過去沒有人關心的治安、綠化、衛生、違章建筑等成了人人心系之的頭等大事,促使居民越來越關注并渴望參與基層的決策過程。
由此看出,我國城市化過程中,城市結構開始由單位主導型體制向社區主導型體制轉化。新的社區體制以服務為核心,強調合理配置社區資源,大力發展社區事業,努力為社區居民營造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的人文居住環境,并不關注居民流動或其工作單位的變更,實現城市管理的鏈條:政府-社區-居民。強調社區內部的透明、回應與參與,要求社區事務的處理,各項措施的制定、實施必須體現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與居民的要求相適應。
物業管理參與社區建設須用新觀念與我們物業管理息息相關的外部環境開始變革,社會人員對居住地或辦公地的社區人文環境的要求開始進入社會學所說的“人的需求”領域,因此,物業管理企業必須改變觀念。
首先,要確立與整體社區建設大方向融合的觀念。物業管理是市場經濟的產物,近年來,隨著住房制度改革進程的加快,住房商品化的快速發展,物業管理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從小到大,并正在發展成為一個集服務、管理、經營于一體的覆蓋全社會的龐大的經濟行業。與傳統的房屋經營管理明顯不同,物業管理為社會提供多層次、全方位服務,其內容廣泛,深入到社會各個角落,涉及機電維護、清潔、綠化、維修、生活服務、物業中介等多個領域,與人民群眾生活、生產息息相關。這表明,物業管理已經成為現代城市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良好的物業管理不僅能夠發揮物業的最大使用功能,使其保值、增值,同時也能創造整潔、文明、安全、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最終實現社會、經濟、環境三個效益的統一和同步增長。物業管理與社區建設之間是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系,社區建設的覆蓋面遠遠大于物業管理的范圍,內容寬廣,形式多元,物業管理出于財產關系而產生,內容偏于財產管理,由此可見,物業管理是在社區建設范圍之內的一項重要內容,物業管理必須緊密地圍繞社區建設的大方向而開展。
其次,應當將如何引導小區業主的道德約束和歸屬感工作提到日程上來,逐步樹立以“社區歸屬、社區人文”為特點的新型管理思想觀念。物業管理包括兩方面內涵,一方面是對房屋以及設施設備的養護和維修,另一方面是對居住區域內人的行為的管理,維護社區穩定。因此,當大量的人從“單位人”轉變到“社區人”的時候,如何增強業主以及居住人員對社區的歸屬感,提高對社區的信任,達到新型物業管理的人文境界,成為物業管理企業在社區建設大環境下需要著重考慮的一個問題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