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2012年物業管理師考試課程,全面的了解物業管理師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2年物業管理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第二節社會文化
一、文化的定義及特點概述
(一)文化的定義
從一般意義上說,文化可以定義和表示為人們的態度和行為,它是世代相傳的對于存在、價值和行動的共識。
(二)文化的特點
第一,一定的地理環境和生產力發展是文化產生的淵源。
文化是在一定的生態環境中創造、積累、內聚和發展起來的。在其過程中,各種物質逐漸穩定,結構也慢慢定型,文化的這種內在結構及其特別的穩定形態,就稱為文化模式。
影響文化模式形成的最主要因素首推地理環境和生產力發展水平。
第二,文化的傳播與融合是文化發展的主要動力。
文化模式雖然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但作為一個系統還具有開放性的特點。
從民族文化角度看,“優秀文化”的說法是不恰當的,也就是說,以某一特定的歷史階段的橫斷面來看,沒有哪一種文化是最優秀的,也沒有哪一種文化模式是最落后的。文化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我們只能說吸收其他文化中的優秀部分。
第三,價值觀是文化的主要變量。
每一種文化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價值取向及潛在的價值意識,有些學者亦把文化定義為價值觀。
價值觀決定了個人如何行動,它影響到人們對滿足需求的選擇。
價值觀可以說是信仰的特殊類型。當一個人接受了新的信息之后,信仰是可以改變的,而價值觀則是相對穩定的。
規范只適用于特定的場合;而價值觀則可應用于各種場合,許多社會規范是從特定的價值觀中演化出來的。
第四,行為是文化的函數。
一個民族與另一個民族的行為差別不是由生物學而是由文化來決定的。因此,考慮各民族之間的行為差別時,我們可以把生物因素視為一個常量,從我們的思考中將其排除出去。
二、文化沖突和文化融合
所謂“文化沖突”就是指不同形態的文化或者其他文化要素之間的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過程;所謂“文化融合”則是指不同形態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間相互結合、相互吸收的過程,它以文化的相互適應為標志。
文化沖突和文化融合是文化交匯的兩個方面,它們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文化沖突雖然以文化之間的相互排斥為主,但是在任何情況下,絕對的排斥是不可能的。而文化的融合雖然以吸收為主,但不加以選擇的全盤同化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文化沖突和文化融合的現象總是互相交叉的,沖突中有融合,而融合中也有排斥。
正是因為文化沖突與文化融合的辯證關系,社區文化才可能產生認同的價值觀。
個人的行為模式是受其文化背景影響的。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注重群體和人際關系是有別于西方文化的主要特征。西方文化以個人主義和自我為核心,把人看作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獨立個體,崇尚自我;中國文化則以外勢為中心和相互依賴為特征,把人看作是群體的分子,認為人是具有群體生存的需要,每個人的命運都與群體息息相關。
第三節個人社會化
一、社會化的定義、特征及條件
(一)社會化的定義
所謂社會化是指作為個體的、生物的人成長為社會人,并逐步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具體指個人學習知識、技能和規范,取得社會成員的資格,發展自己社會性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社會化過程也就是社會角色的學習過程。
從廣義角度理解社會化的含義:社會化貫穿于人的出生到生命的結束,人的一生都是社會化的過程。
從狹義的角度理解社會化的含義: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出生之后,經過幼年、童年的看護,青少年的教育,成為社會所接受的“成人”的過程,經過社會化,個人成為社會所接受的成員。
(二)社會化的基本特征
1.社會強制性
個體從呱呱落地來到世界后,便把自身置于復雜的社會環境之中,開始接受社會環境各種各樣的影響和制約,這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也就是說,這一時期社會總是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影響、作用于個體的身心發展,個體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也時常表現出無意識地、被動地、潛移默化地被周圍的人們和環境所塑造,尤其是在生命發展的早期階段,個體更多的是不自覺地接受社會的影響,較少有能動的選擇性。
2.主觀能動性
在社會化過程中,個體并非完全被動地接受社會的影響,而是一方面接受社會的影響,另一方面又積極主動地認識社會,影響和作用于周圍的環境。
3.終身持續性
個體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是一個終身不間斷進行的過程,它貫穿于人的一生。
4.相互性
所謂相互性是指社會化過程中主體與受體之間相互作用,包括正向、反向和側向三種影響類型。2012年物業管理師報名時間
(三)社會化的條件
社會化過程使得人類社會明顯地區別于其他動物世界。毫無疑問,這種過程是建立在人類自身特定的前提條件之上的。這些條件是:人有較長的生活依賴期,人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人有語言能力,人有思維能力。
二、社會化的基本知識
(一)社會化的基本內容
從社會化的基本活動來看,可以把社會化的內容概括為以下幾種:學習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基本社會規范、確立生活目標,內化價值觀念、培養社會角色。
從社會化發生的領域來看,可以把社會化的內容劃分為以下幾種:政治社會化、道德社會化、兩性角色社會化。
(二)社會化的主體
主要的社會化主體有家庭、學校、同輩群體、大眾傳媒、社區以及工作單位等。
(三)社會化的類型
社會學者們一般把個體一生中所經歷的社會化劃分為以下三種基本類型:
1.基本社會化
基本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在兒童、青少年時期的社會化,是個人社會化的初級階段,也是社會化最主要的內容。
2.繼續社會化
繼續社會化是指繼基本社會化之后的成年人的社會化,他從個人完成基本社會化的時候開始,一直到他離開世界時才結束。
3.再社會化
再社會化是一種十分特殊的社會化過程,它是指個體從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轉變、適應和文化內化的過程。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