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物流師考試課程全面的了解物流師考試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1年物流師考試復習相關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第二節 商業物流組織機構
一、我國商業物流組織機構發展概況
(一)倉儲公司的成立
新中國成立后,國營商業發展很快,隨著購銷業務量的增加,倉庫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當時商業系統的倉庫都由各專業公司分別管理,因為互相不能調劑使用,淡旺季節忙閑不均,利用宰相當低。1953年商業部作出了"關于改革倉儲工作的決定",自該年4月份起,全國中等以上城市國營商業系統倉庫,除專用倉庫(如油池、油灌、煤炭、冷藏等)和經常加工倉庫、門市部附屬倉庫,必須保留作為附屬倉庫外,其多余部分及所有批發倉庫,都交倉儲公司經營,到4月底,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武漢、濟南、長沙、西安、重慶、哈爾濱等城市都成立了倉儲公司。各地倉儲公司成立后,減少了因各倉庫忙閑不均的現象。同時由于加強了專業管理,制定了倉庫面積定額,充分發揮了倉庫的使用效能。
(二)運輸站的建立
1955年商業系統采取了加強批發業務,專業機構分細的措施,如上海百貨站分為百貨、文化、針織三個站。機構分細后,商品運輸也就分散了,辦理運輸的人員相應增多,整車發運的比重相對下降,物流費用增加。對此,上海提出了"機構分細,貨運集中"的意見,并對集中運輸進行試辦。由于發揮了集中托運的優勢,鐵路整車發運比重提高,待運時間縮短。不但減少了人員編制,提高了搬運工具和倉庫的使用效率,也降低了物流費用。同年12月,商業部印發了上海集中辦理運輸的經驗。此后,各地也先后成立了商業運輸站。在鐵路運輸方面,各地運輸站采取了合裝整車的方法,在到站由當地運輸站統一收貨后,轉交給各要貨單位;當地未設立運輸站的,則由當地指定一個單位作為統一收貨人。
(三)儲運公司的成立
為了加強儲存與運輸之間密切聯系,1958年10月上海倉儲公司和運輸站進合并。成立儲運公司后,實行了提貨發貨統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與此同時,不少地區也成立了儲運公司。1960年2月在全國儲運工作會上,商業部提出建立統一的儲運業務機構,形成了一個全國范圍儲運網的要求。同年國務院在批轉商業部的報告中提出:"建立和健全儲運網,是全面地、節約地使用運輸力和倉儲設備的一個好辦法",對集中儲運業作了充分肯定。
(四)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針的提出
1960年的全國儲運工作會議,是解放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會議。當時由于過于強調了集中的好處,形成了一哄而起的現象。在1962年的儲運工作會上,總結了這方面的經驗教訓。
會議指出:"一年多來的實踐證明,儲運業務集中辦理后的好處很多,方向是對頭的。但是在一些地區,也出現了手續層次多和流轉倡等現象","儲運業務既不能集中過多,又不能過分強調分散",并且提出了"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針,還提出了在大中城市應當集中一部分倉庫、運輸工具和運輸業務,在交通要道和中轉地區,一般應當集中辦理的具體意見。
1964年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各地又陸續恢復和建立了儲運公司。但是在"文革"期間,許多地區的儲運專業機構又被撤并。直到1978年在承德召開的全國儲運會議上,商業部又一次提出要"統一辦運輸,集中管倉庫,成立專業儲運企業,逐步建立和健全商業儲運網".在1980年儲運會議上又提出了"既防止過分集中,也防止過分分散"的意見。
(五)體制改革后的商業物流
在商業系統內部實行集中辦理物流業務,但是從整體來看這仍然是部門所有、封閉式的管理格局,不利于充分發揮物流設施的使用效能。為此,國家提出了倉庫"應該面向社會,誰用誰付費,提高利用率"的意見,商業部也作出了物流設施向社會開放的決定。在各系統沖破了部門所有、封閉式的管理體制,初步實現物流社會化的同時,社會性的倉儲、運輸業,作為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部分,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倉儲市場和運輸市場的初步形成和發展,使商業物流機構也進一步發生了變化。各專業公司自辦物流的比重,也有了較大的增加。系統內的競爭的出現,有利于物流設施的充分利用,有利于物流質量的逐步提高,也有利于物流成本的進一步
相關文章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教師資格
[筆面護航班]
筆試+面試 協議保障 2期重學高端服務
教師資格
[沖關暢學班]
入門+進階 精選教材 協議保障 1期重學
教師資格
[精品樂學班]
課程模塊 準題庫自主練習重點強化學科全面
教師資格
[面試特訓班]
全新升級模塊 協議重學 研發資料班主任督學
教師資格
[面試精品班]
課程模塊 學科試講 高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