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活動水平的衡量
在經濟學中,國民收入通常都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泛指一個經濟社會即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總產出或總產量,代表著經濟活動水平的高低。在現實生活中,衡量一國國民收入或總產出水平的主要經濟指標有國內生產總值和國民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包括物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國民生產總值(GNP)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所擁有的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包括物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區別表現在,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生產概念,而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收入概念。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聯合國在1993年修訂的國民核算體系(SNA)中,已將國民生產總值改稱為國民總收入(GNI)。
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區別還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GNP=GDP+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 - 外國從本國獲得的要素收入,或
=GDP+常住居民在國外獲得的要素收人 - 非常住居民從本國獲得的要素收入。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如果一國的GNP超過GDP,說明該國公民從外國獲得的利息、工資、利潤、租金等收人多于外國公民從該國獲得的要素收入;反之,如果GDP超過GNP,則表明該國公民從外國獲得的要素收入少于外國公民從該國獲得的要素收人。假設一個國家是完全封閉的,則GDP與GNP相等。
由于相對于GNP來說,GDP是一個更能準確衡量國內就業潛力的指標,同時也因為本國公民在國外獲得的要素收入難以準確的衡量,因此,目前大多數國家都使用GDP這一指標來衡量其產出水平。
與GDP和GNP相聯系的概念還有國內生產凈值、國民生產凈值、國民收人、個入收入和個人可支配收人。
國內生產凈值(NDP)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凈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包括物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從國內生產總值中扣除資本折舊后的余額,即為國內生產凈值。
國民生產凈值(NNP)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所擁有的生產要素凈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包括物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從國民生產總值中扣除資本折舊后的余額,即為國民生產凈值。
非寬泛意義上的國民收入(NI)是指按生產要素報酬計算的收入,通常被分為5個部分,即雇員收入、公司利潤、財產所有者收入、個人租金收人和凈利息。國民收入與國內生產凈值的關系是,國民收入是從國內生產凈值中扣除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和政府補助金后的余額。在以后的章節中,除非我們特指NI意義上的國民收入,否則,在談到國民收入時,都是指總產出意義上的寬泛意義上的國民收人。
個人收入(PI)是從國民收入(NI)中減去人們在現期生產中創造出來但又沒有被人們得到的收入,再加上人們得到的但又不是在現期生產中創造出來的那些收入。具體地說,從國民收入中減去公司利潤、凈利息、社會保障支出,再加上政府對個人的轉移支付、個人利息收入、個人股利收人、企業轉移支付,就可以得到個人收入。
個人可支配收入是歸個人實際支配的用于消費和儲蓄的收入。一般情況下,從個人收入中減去個人稅收(如個人所得稅、個人財產稅、遺產稅、贈與稅等)和非稅支付(如罰金、饋贈等),就是個人可支配收入。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hbz)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統計師
[協議護航-退費班]
12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退費校方服務
統計師
[協議護航-暢學班]
12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續學校方支持
統計師
[豐羽計劃-暢學班]
4大模塊 題庫練習 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