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期貨市場新品種、新產品上市步伐加快。截至11月底,我國期貨市場累計上市期貨、期權產品60個,產品類別覆蓋農業、金屬、能源、化工和金融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新產品開發提速,有望進一步拓展期貨市場容量,助推行業轉型升級,拓展期貨衍生品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
在近日召開的第14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各交易所負責人也開出了一份產品開發清單。
上期所理事長姜巖表示,在計劃推出20號橡膠的基礎上還要開發不銹鋼、氧化鋁、鉻鐵等期貨品種。期權方面,計劃推出天然橡膠期權,指數期貨也在積極準備當中,有色指數期貨已上報證監會期貨部,還在研究航運指數期貨。
鄭商所總經理熊軍表示,鄭商所也在考慮增加新品種,包括紅棗、尿素、純堿、短纖、花生、咖啡等。另外,在白糖期權基礎上希望推出更多期權品種,目前計劃有棉花期權。
大商所總經理王鳳海也透露,正在推進辣椒、生豬、苯乙烯、氣煤、廢鋼、遠洋集裝箱航運、LPG等期貨品種開發。其中,生豬品種今年初獲得證監會立項批復。去年,大商所上市了國內首個商品期權——豆粕期權,玉米期權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掛牌上市。
新品種的推出提升了期貨市場容量和產業客戶參與度。每個品種都指向一個行業,每多一個期貨品種就多一個服務實體經濟的渠道。經過全行業共同努力,期貨市場對產業客戶的吸引力日益增強。據中期協開展的一項針對期貨公司產業客戶參與市場情況年度調查表明,2017年期貨公司產業客戶數量、產業客戶持倉量與2016年相比呈雙增態勢。截至2017年12月31日,產業客戶總持倉金額年增長率為8.19%。
新品種的推出將拓展期貨經營機構盈利模式,助推行業轉型升級。近年來,期貨公司傳統經紀業務面臨下滑壓力,而資管新規下資管業務也乏善可陳,風險管理業務則成為期貨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中期協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共有79家風險管理公司通過協會備案;全行業總資產、凈資產、實收資本分別達到317.58億元、142.21億元和148.75億元。從營收情況看,風險管理公司盈利能力伴隨業務發展逐步增強。2017年風險管理公司共實現業務收入和凈利潤843.92億元和9億元。
尤其是期權品種推出,為風險管理子公司開展基差貿易、合作套保、倉單服務、定價服務、場外期權等創新業務奠定基礎,期現結合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實體企業交易習慣乃至經營模式,為期貨服務實體經濟開辟新道路。中期協數據顯示,國內場外業務2015年名義資本金為50億元,2016年達到150億元,2017年預計達到2500億元以上,規模呈現十幾倍的“井噴式”發展,市場潛力令業內震驚。
(責任編輯:liusheng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