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計職稱考試網根據考生在復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本站對2013年會計職稱考試中級會計實務復習資料做了特別整理,以方便大家更好的備考2013年會計職稱考試 !
財務報告目標
財務報告的目標,要解決提供什么樣的財務報告的問題。
一、財務報告的目標
通常認為財務報告的目標有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兩種。受托責任觀強調可靠性,主要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如股東通過報表確定經理人業績);決策有用觀強調相關性,較多采用公允價值等其他計量屬性(如股民通過報表選擇股票)。
我國企業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本和現金流量等有關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
我國企業財務報告目標=決策有用+受托責任
其中,決策有用是主要目標,滿足投資者的信息需求是企業財務報告編報的首要出發點;受托責任是次要目標。
二、會計基本假設
(一)會計主體(空間范圍)
會計主體就是說,會計做的是甲公司的賬,則甲公司就是會計主體。凡是能獨立從事會計核算的單位,即有特定的權力義務界限的組織(如生產車間、門市部、分廠等),都能成為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的關系:
法律主體即法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組織。法律主體都是會計主體(法律規定法人必須進行會計核算),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如獨資、合伙企業、企業年金基金、企業證券投資基金等都不是法人,但可以是會計主體。
兩個概念的聯系與區別:
交易——兩個企業之間的活動;事項——一個企業內部的活動。
注意:沒有特別說明的話,本教材的會計主體是制造型企業(即工業企業),本教材所講的會計處理都是制造型企業的會計處理(第20章除外)。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持續經營假設下,企業會永遠存續,因此,有必要進行會計分期。即,持續經營是會計分期的前提。
如果不滿足持續經營假設,那么,正常的會計處理原則都不再適用。比如資產,則不能再按照歷史成本等計量屬性計價,而應改為清算價格計量。
(三)會計分期(時間范圍)
會計期間包括會計年度和中期。我國以公歷年度作為會計年度,中期有半年、季度、月份和其他等四種。有的中期是不規則的期間:比如2010年5月8日進行企業合并,那么當天要編制合并報表,合并報表涵蓋的期間:2010年1月1日~ 2010年5月8日,就屬于中期。
注意關系:
持續經營——會計分期——權責發生制——應收、應付、預收、預付、折舊、遞延、待攤等會計方法(前者產生后者,后者以前者為前提)。
(四)貨幣計量
我國規定,我國的企業的記賬本位幣可以是人民幣,也可以是外幣。但是,列報貨幣只能是人民幣。也就是說,我國的企業如果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該企業可以選擇外幣來記賬,但其對外編制報送的會計報表,必須折算為人民幣。
三、會計基礎
會計基礎,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的含義可以這樣理解:權即收入,責即費用,收入和費用在發生時確認,不管款項是否收支。
權責發生制是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基礎?,F金流量表遵循收付實現制。
權責發生制是折舊、遞延、待攤、應收、應付、預收、預付等會計方法的基礎。會計分期是權責發生制的前提。
行政單位和非營利事業單位采用收付實現制。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會計信息的核心是會計報表。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也就是會計報表的質量要求,共八個:
一、可靠性
可靠性=如實反映+完整性+中立
歷史成本計量體現可靠性要求。
二、相關性
相關性是指會計信息要和報表使用人的決策需要相關,即要對其做決策起到幫助的作用。
相關性=反饋價值+預測價值
公允價值等計量屬性體現相關性要求。
三、可理解性
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四、可比性
可比性=橫向可比+縱向可比
橫向可比:不同企業同一時期可比;
縱向可比: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
縱向可比是指,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交易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在兩種特殊情況下,會計政策改變并不違背可比性:
(1)會計法規要求變更會計政策;
(2)變更可以提供更可靠、相關的會計信息。
可比性的體現:
以下會計政策變更不違背可比性:
①發出存貨計價方法按新準則由后進先出法改為先進先出法;
②長期股權投資由于持股比例的變化核算方法在成本法與權益法之間進行轉換;
③投資性房地產由成本模式計量轉為以公允價值模式計量;
④所得稅的核算方法按新準則由應付稅款法或納稅影響會計法改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責任編輯:xll)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中級會計職稱
[協議護航班-不過退費]
7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退費校方服務
中級會計職稱
[沖關暢學班]
5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不過續學校方服務
中級會計職稱
[精品樂學班]
3大模塊 準題庫自主練習校方服務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