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2012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課程全面的了解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2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2012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經濟法基礎》輔導:精選講義第一章(1)
第一節 法律基礎
一、法的本質和特征
1、法的本質
法的本質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統治階級意志內容由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
解釋:法體現的是統治階級的整體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統治階級每個成員個人意志的簡單相加。
2、法的特征:法作為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和社會規范,不僅具有行為規則、社會規范的一般共性。還具有自己的特征。
(1)法是經過國家制定或認可才得以形成的規范,具有國家意志性;
(2)法憑借國家強制力的保證而獲得普遍遵循的效力,具有強制性;
(3)法是確定人們在社會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具有利導性;
(4)法是明確而普遍適用的規范,具有規范性。
提示: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著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
二、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1、法律關系的主體
法律關系的主體又稱權利主體或義務主體,是指參加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
(1)公民(自然人)。由公民組成的特定主體,如個體戶、農戶、合伙人,也可參與某些特定的經濟法律關系。
(2)機構和組織
①國家機關,包括國家權力機關(立法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和國家司法機關;
②各種企業事業組織;
③各政黨和事業團體。
(3)國家。(特定主體)
(4)外國人、無國籍人和外國社會組織。
2、法律關系的內容
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法律關系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1)權利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依法享有的權益,表現為權利享有者依照法律規定具有的自主決定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種行為、要求他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種行為的自由。
(2)義務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所擔負的必須作出某種行為或者不得作出某種行為的負擔或約束。
提示:(1)法律義務包括積極義務(納稅、服兵役)和消極義務(不得毀壞公共財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財產安全)。
(2)任何一方的權利都必須有另一方義務的存在,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3)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都受國家法律保障。
3、法律關系的客體
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1)物。物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人造物;還可以是財產物品的一般價值表現形式——貨幣及有價證券。
(2)非物質財富。也稱精神產品或精神財富,包括知識產品和道德產品。
(3)行為。如生產經營行為、經濟管理行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為和提供一定勞務的行為等。
(4)人身。人身是由各個生理器官組成的生理整體(有機體)。
三、法律事實
法律事實,是指由法律規范所確定的,能夠產生法律后果,即能夠直接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情況。法律事實是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直接原因。
提示:依據是否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標準,法律事實可以劃分為兩大類: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
(一)法律事件
1、法律事件,是指“不以人的主觀意志轉移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定情況或者現象。
2、事件可以是自然現象,如地震、洪水、臺風、森林大火等不因人的因素造成的自然災害;也可以是某些社會現象,如爆發戰爭、重大政策的改變等。
(1)由自然現象引起的事實又稱絕對事件;
(2)由社會現象引起的事實又稱相對事件。
提示:它們的出現都是不以人們(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二)法律行為
法律行為,是指以法律關系“主體意志為轉移”,能夠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人們有意識的活動。它是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實。 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對法律行為作多種的分類:
(1)合法行為與違法行為
|
根據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范的要求,即行為的法律性質所作的分類。
|
(2)積極行為與消極行為
|
根據行為的表現形式不同,對法律行為所作的分類。
|
(3)(意思)表示行為與非表示行為
|
根據行為是否通過意思表示所作的分類。表示行為,是指行為人基于意思表示而做出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非表示行為,是指非經行為者意思表示而是基于某種事實狀態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為,如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等。
|
(4)單方行為與多方行為
|
根據主體意思表示的形式所作的分類。
|
(責任編輯:xll)
編輯推薦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考試用書進入中大網校網上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