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2012年二級建造師考試課程全面的了解二級建造師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2年二級建造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2 Z20 1 040 民法
民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法律部門之一。民法包括的范圍很廣,此處僅主要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以下簡稱《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以下簡稱《商標法》)的部分內容。
《民法通則》于1 986年4月1 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 987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通則》的立法目的在于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民法通則》共分為9章,156條。本書僅就與工程建設密切相關的部分內容進行介紹。
《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是保護知識產權的三部主要法律。本書僅就其與工程建設密切相關的部分進行介紹。
22201041掌握民事法律關系
一、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
民事法律關系是由民法規范調整的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包括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法律關系都是由法律關系主體、法律關系客體和法律關系內容三個要素構成,缺少其中一個要素就不能構成法律關系。由于三要素的內涵不同,則組成不同的法律關系,諸如民事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勞動法律關系、經濟法律關系等等。
(一)民事法律關系主體
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簡稱民事主體),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當
事人和參與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1.自然人
自然人是依自然規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體資格的人。本來民法上只有人的概念,亦即指自然人,后來團體的法律地位被民法確認,產生了法人。為了區分人與法律擬制的
“人",遂出現了“自然人"這一稱謂。所以,自然人是與法人相對應的概念。
自然人包括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
公民是指具有一國國籍并按該國憲法和法律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自然人。我國《憲法》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外國人和無國籍人不具有我國的國籍,不屬于我國的公民,但是這并不妨礙其成為我國的民事主體,享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的一種,能否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取決于其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所謂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
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民事行為能力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三種。
(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1)1 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1 6周歲以上不滿1 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1)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這種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2)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這種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無民事行為能力
1)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這種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2)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這種人也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2.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
根據《民法通則》第3 7條的規定,法人應當具備4個條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4)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法人也具有行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法律賦予法人獨立進行民事活動的能力,其行為能力總是有限的,由其成立的宗旨和業務范圍所決定。法人的行為能力始于法人的成立而止于法人的撤銷。
3.其他組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及相關法律的規定,法人以外的其他組織也可以成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稱為非法人組織。
(二)民事法律關系客體
民事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之間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法律關系客體的種類包括:
1.財
財一般指資金及各種有價證券。在建設法律關系中表現為財的客體主要是建設資金,如基本建設貸款合同的標的,即一定數量的貨幣。
2.物
物是指法律關系主體支配的、在生產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觀實體。例如,施工中使用的各種建筑材料、施工機械就都屬于物的范圍。
3.行為
作為法律關系客體的行為是指義務人所要完成的能滿足權利人要求的結果。這種結果表現為兩種:物化的結果與非物化的結果。
物化的結果指的是義務人的行為凝結于一定的物體,產生一定的物化產品。例如,房屋、道路等建設工程項目。
非物化的結果即義務人的行為沒有轉化為物化實體,而僅表現為一定的行為過程,最終產生了權利人所期望的法律效果。例如,企業對員工的培訓行為。
4.智力成果
智力成果是指通過某種物體或大腦記載下來并加以流傳的思維成果。例如,文學作品就是這種智力成果。智力成果屬于非物質財富,也稱為精神產品。
(三)民事法律關系內容
民事法律關系內容,是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這種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來源可以分為法定的權利、義務和約定的權利、義務。
二、民事法律關系的變更
構成法律關系的三個要素如果發生變化,就會導致這個特定的法律關系發生變化,所以,法律關系的變更分為主體變更、客體變更和內容變更。
(一)主體變更
主體變更由兩種表現形式:
1.主體數目發生變化
主體數目發生變化表現為主體的數目增加或者減少。例如,總承包商將所承攬的工程進行了分包,就導致了主體數目的增加。
2.主體的改變
主體改變也稱為合同轉讓,由另一個新主體代替了原主體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二)客體變更
客體變更也有兩種表現形式:
1.客體范圍的變更
客體范圍的變更表現為客體的規模、數量發生了變化。例如,由于設計變更,將某分項工程的工程量由1000rn2混凝土增加到了2000m2。
2.客體性質的變更
客體性質的變更表現為原有的客體已經不復存在,而由新的客體代替了原來的客體。例如,由于設計變更,將原合同中的小橋改成了涵洞。
(三)內容變更
內容變更也有兩種表現形式:
1.權利增加
一方的權利增加,也就意味著另一方的義務的增加。例如,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之間經過協商修改了原合同,由施工單位提供工程師的辦公場所。
2.權利減少
一方的權利減少,也就意味著另一方義務的減少。例如,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之間經過協商約定,將原合同中的“定時支付工程款’’修改為“達到一定工程量的前提下,定時支付工程款”。這就導致了施工單位請求工程款的權利減少。
三、民事法律關系的終止
民事法律關系的終止,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不復存在,彼此喪失了約束力。法律關系的終止可以分為自然終止、協議終止和違約終止。
(一)自然終止
民事法律關系自然終止,是指某類民事法律關系所規范的權利義務順利得到履行,取得了各自的利益,從而使該法律關系達到完結。
(二)協議終止
民事法律關系協議終止,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之間協商解除某類建設法律關系規范的權利義務,致使該法律關系歸于消滅。
協議終止有兩種表現形式:
1.即時協商
這種協議終止指的是當事人雙方就終止法律關系事宜即時協商,達成了一致意見后終止了他們之間的法律關系。
2.約定終止條件
這種協議終止指的是雙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的時候就約定了終止的條件,當具備這個條件時,不需要與另一方當事人協商,一方當事人即可終止其法律關系。
(三)違約終止
民事法律關系違約終止,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一方違約,或發生不可抗力,致使某類民事法律關系規范的權利不能實現。
相關文章: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二級建造師
[協議護航班-不過退費]
7大模塊 準題庫高端資料 研發資料
二級建造師
[沖關暢學班]
5大模塊 準題庫高端資料 研發資料
二級建造師
[精品樂學班]
3大模塊 準題庫高端資料 研發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