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讀】
一、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1.工作時間
《勞動法》第36條、第38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h、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h的工時制度。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據此,《國務院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中規定,自1995年5月1日起,職工每日工作8h,每周工作40h。《勞動法》還規定,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36條、第38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準,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1)縮短工作日。《國務院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中規定:“在特殊條件下從事勞動和有特殊情況,需要適當縮短工作時間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目前,我國實行縮短工作時間的主要是:從事礦山、高山、有毒、有害、特別繁重和過度緊張的體力勞動職工,以及紡織、化工、建筑冶煉、地質勘探、森林采伐、裝卸搬運等行業或崗位的職工;從事夜班工作的勞動者;在哺乳期工作的女職工;16至18歲的未成年勞動者等。
(2)不定時工作日。原勞動部《關于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中規定,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日制:①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和其他因工作無法按標準工作時間衡量的職工;②企業中的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和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裝卸人員以及因工作性質特殊,需機動作業的職工;③其他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時制的職工。(3)綜合計算工作日,即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
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基本相同。按規定,企業對交通、鐵路
等行業中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的職工,。地質及資源勘探、建筑等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
制的行業的部分職工等,可實行綜合計算工作日。
(4)計件工資時間。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法》第36條
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準。
2.休息休假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1)元旦;(2)春節;(3)國際勞動節;(4)國慶節;(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目前,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有: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是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是婦女節、青年節、兒童節、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勞動者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此外,勞動者按有關規定還可以享受探親假、婚喪假、生育(產)假、節育手術假等。
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lh;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h,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h。在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等需要緊急處理,或者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必須及時搶修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特殊情況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上述限制。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于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150%的工資報酬;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300%的工資報酬。
二、勞動者的工資
1.工資基本規定
《勞動法》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在我國,企業、機關(包括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基本工資制度。企業基本工資制度主要有等級工資制、崗位技能工資制、崗位工資制、結構工資制、經營者年薪制等。
2.最低工資保障制度
《勞動法》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最低工資規定》,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在剔除下列各項以后,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1)延長工作時間工資;(2)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
(3)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實行計件工資或提成工資等工資形式的用人單位,在科學合理的勞動定額基礎上,其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相應的最低工資標準。
三、勞動安全衛生制度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準,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從事特種作業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并取得特種作業資格。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四、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
1.女職工的特殊保護
《勞動法》規定,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4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不得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事高處、低溫、冷水作業和國家規定的第3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3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活動。對懷孕7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d的產假。不得安排女職工在哺乳未滿l周歲的嬰兒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3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其他勞動,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國務院《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還規定,凡適合婦女從事勞動的單位,不得拒絕招收女職工。不得在女職工懷孕期、產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資,或者解除勞動合同。女職工勞動保護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權向所在單位的主管部門或者當地勞動部門提出申訴。受理申訴的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訴書之日起30日內作出處理決定;女職工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處理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2.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是針對未成年工處于生長發育期的特點,以及接受義務教育的需要,采取的特殊勞動保護措施。未成年工是指年滿l6周歲未滿l8周歲的勞動者?!秳趧臃ā芬幎?,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l6周歲的未成年人。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4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用人單位應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原勞動部《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中規定,用人單位應根據未成年工的健康檢查結果安排其從事適合的勞動,對不能勝任原勞動崗位的,應根據醫務部門的證明,予以減輕勞動量或安排其他勞動。對未成年工的使用和特殊保護實行登記制度。用人單位招收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求外,還須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勞動行政部門辦理登記。未成年工上崗前用人單位應對其進行有關的職業安全衛生教育、培訓。
五、勞動者的社會保險與福利
1.基本養老保險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人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人個人賬戶。
1)基本養老金的組成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攫B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2)基本養老金的領取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可以繳費至滿15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個人跨統籌地區就業的,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隨本人轉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基本養老金分段計算、統一支付。
2.基本醫療保險
職工應當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國家規定共同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醫療機構應當為參保人員提供合理、必要的醫療服務。
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未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可以繳費至國家規定年限。
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準以及急診、搶救的醫療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支付。下列醫療費用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1)應當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的;(2)應當由第三人負擔的;(3)應當由公共衛生負擔的;(4)在境外就醫的。醫療費用依法應當由第三人負擔,第三人不支付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先行支付?;踞t療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個人跨統籌地區就業的,其基本醫療保險關系隨本人轉移,繳費年限累計計算。
3.工傷保險
職工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由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不繳納工傷保險費。此外,《建筑法》還規定:“建筑施工企業必須為從事危險作業的職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支付保險費。”
1)工傷保險費率
國家根據不同行業的工傷風險程度確定行業的差別費率,并根據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在每個行業內確定若干費率檔次。統籌地區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適用所屬行業內相應的費率檔次確定單位繳費費率。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額為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費率之積。
2)工傷認定
職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導致本人在工作中傷亡的,不認定為工傷:(1)故意犯罪;(2)醉酒或者吸毒;(3)自殘或者自殺。
3)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費用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1)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2)住院伙食補助費;(3)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4)安裝配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5)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6)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1至4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7)終止或者解除勞動、聘用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8)因工死亡的,其近親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9)勞動能力鑒定費。
4)用人單位支付的費用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1)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2)5級、6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3)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5)先行支付的規定
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由用人單位償還。用人單位不償還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依照《社會保險法》第63條的規定追償。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6)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規定
工傷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1)喪失享受待遇條件的
(2)拒不接受勞動能力鑒定的;(3)拒絕治療的。
4.失業保險
1)失業保險金的領取
失業人員符合下列條件的,從失業保險基金中領取失業保險金:(1)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1年的;(2)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3)已經進行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
失業人員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累計繳費滿1年不足5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2個月;累計繳費滿5年不足10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18個月;累計繳費10年以上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24個月。重新就業后,再次失業的,繳費時間重新計算,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與前次失業應當領取而尚未領取的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合并計算,最長不超過24個月。
失業保險金的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但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2)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的有關規定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失業人員應當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支付,個人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參照當地對在職職工死亡的規定,向其遺屬發給一次性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所需資金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支付。個人死亡同時符合領取基
本養老保險喪葬補助金、工傷保險喪葬補助金和失業保險喪葬補助金條件的,其遺屬只能選擇領取其中的1項。
3)辦理領取失業保險金的程序
用人單位應當及時為失業人員出具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并將失業人員的名單自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之El起15日內告知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失業人員應當持本單位為其出具的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及時到指定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失業人員憑失業登記證明和個人身份證明,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手續。失業保險金領取期限自辦理失業登記之日起計算。
4)停止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規定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并同時停止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1)重新就業的;(2)應征服兵役的;(3)移居境外的;(4)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5)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當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門或者機構介紹的適當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訓的。
5.生育保險
生育保險待遇包括生育醫療費用和生育津貼。生育醫療費用包括下列各項:(1)生育的醫療費用;(2)計劃生育的醫療費用;(3)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項目費用。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生育津貼:(1)女職工生育享受產假;(2)享受計劃生育手術休假;(3)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生育津貼按照職工所在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發。
6.福利
《勞動法》規定,國家發展社會福利事業,興建公共福利設施,為勞動者休息、休養和療養提供條件。
用人單位應當創造條件,改善集體福利,提高勞動者的福利待遇。
六、勞動爭議的范圍
按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勞動爭議的范圍主要是:(1)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3)因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4)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工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5)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6)勞動者退休后,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而發生的爭議;(7)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七、勞動爭議的解決方式
1.調解
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用人單位代表和工會代表組成。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代表擔任。勞動爭議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履行。
2.仲裁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同級工會代表、用人單位方面的代表組成。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擔任。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60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3.訴訟
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八、集體合同爭議的解決
因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可以組織有關各方協調處理。
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El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命題考點】
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最低工資保障;女職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規定;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勞動爭議的范圍;勞動爭議的解決方式。
【分析預測】
(1)分析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是否違反法律的規定。
(2)分析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的社會保險與福利是否符合法律的規定。
(3)判斷用人單位的哪些行為違反了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的規定。
(4)判斷其行為是否符合勞動安全衛生的有關規定。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vstara)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一級建造師
[協議護航班]
簽署協議 不過退費
一級建造師
[沖關暢學班]
5大課程模塊 2大研發資料
一級建造師
[精品樂學班]
3大課程模塊 研發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