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授課制,通常稱為課堂教學,是把學生按年齡和程度編成有固定人數的教學班,由教師根據教學計劃中
班級授課制是我國現行的教學組織形式
統一規定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時數,按照學校的課程表進行分科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它是我國目前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國際上最通用的教學組織形式。因為它具有其他教學形式無法取代的優點,在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上仍能起主要的作用。
(一)班級授課制的產生與發展
班級授課制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16世紀以后,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生產力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社會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從而導致教育范圍擴大,學生人數增多,教學內容更新,傳統的以個別教學為主的教育活動已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生產工具的革命,使得占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由個體的、分散的手工方式轉變為集體的大機器生產。生產模式的變革給教育家以啟迪:生產可以同時進行,教學為什么不能集體進行?于是,西歐的一些國家便開始嘗試班級授課制,17世紀初,在烏克蘭兄弟會學校中興起了班級授課制的組織形式。
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在總結前人和自己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出版了《大教學論》。該書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做了闡述,為班級授課制奠定了理論基礎。此后,班級授課制迅速推廣,到19世紀中葉已成為西方學校教學的主要形式。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1902年,清政府頒布《欽定學堂章程》后,班級授課制在全國廣泛推行。直至現在,班級授課制仍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二)班級授課制的基本特征
班級授課制屬于集體教學范疇,與個別教學相比,它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以班為單位集體授課,學生人數固定。班級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單位,同一個教學班學生的年齡和知識程度大致相同,每班的人數比較固定,通常是30~50人。第二,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統一。將教學內容按照學科和學年進行劃分,以確定各年級要掌握的內容;然后在此基礎上,將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實現這種教學內容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分成更小的部分。各部分內容分量不大,彼此間相互銜接,又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第三,教學進度與學習年限統一。每門學科的總課時數、學年課時數、周課時數,一般根據固定的課程計劃來確定。各班的課時表規定每日的課時安排,每節課的時間一般是統一固定的。
第四,分科教學。根據學校的任務,學生年齡特征和發展水平,選擇必須掌握的某門科學的基礎知識組成教學科目,分別對學生進行教學,確保學生獲得連貫的、系統的知識。
班級授課制的優缺點
總體來說,班級授課制適應了現代社會大規模培養人才的需要,體現了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經濟實用的教學組織形式。
班級授課制的主要優點有:
第一,有嚴格的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和達到一定質量。它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嚴格制度:如按年齡、知識編班分級制度;學年、學期和學周制度;招生、考試和畢業制度;作息制度;課堂紀律與常規等,使教學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保證教學活動正常運轉并獲得一定質量。
第二,有利于大面積培養人才。由于以班級作為單位來培養人才,一個教師能同時教幾十個學生,擴大了單位教師的教學能量,擴大了教育對象,加快了教學進度,是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有系統、有重點地學習人類知識體系的一種經濟、有效的形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有利于大面積地培養人才。
第三,有利于系統知識的傳授。班級授課制能以周課表方式科學地安排各科教學,使之有條不紊地交錯進行,確保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和掌握各學科的系統科學知識,完成預定的教學計劃。
第四,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各國的教學實踐都反復證明,迄今為止最能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的教學組織形式仍然是班級授課制。它保證了每個學生的活動都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生的學習活動得到了很好的組織。而且,班級授課制主要也是在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工作效率和使各科教師協調一致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等問題的探索中而形成起來的,并不斷得到改進、發展和完善。
不過,班級授課制也有它的缺點:
第一,教學活動多由教師做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學生動手機會較少,教學的實踐性不強,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第二,強調系統的書本知識的學習,容易產生理論與實際脫節,而且學生主要接受現成的知識成果,其探索性、創造性不易發揮。
第三,班級授課制的時間、內容和進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夠容納和適應更多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第四,強調教學過程的標準、同步、統一,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不利于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特長,也不利于因材施教。
第五,班級授課制以“課”為活動單元,而“課”又有時間限制,因而往往將某些完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人為地分割,以適應“課”的要求。
第六,班級授課制缺乏真正的集體性。教師雖然向許多學生同樣施教,而每個學生各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掌握,每個學生分別對教師負責,獨自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學生與學生之間沒有分工合作,無必然的依存關系。
(三)班級授課的類型和結構
1.課的類型
課的類型即課的分類。通常可以把課分成兩大類。一種是根據教學的任務可分為:傳授新知識課(新授課)、鞏固新知識課(鞏固課)、培養技能技巧課(技能課)、檢查知識課(檢查課)。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有時一節課只完成一個任務,有時一節課則需完成多項任務,所以根據一節課所完成任務的類型數,又可分為單一課和綜合課(或稱混合課)。另一種是根據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來分的,可分為:講授課、演示課(演示實驗或放映幻燈、錄像),練習課、實驗課、復習課。當一節課主要是采用一種方法進行教學活動時,用方法命名課的類型對教學有指導意義,可以通過充分發揮某一方法的作用來為完成教學任務服務。
上述兩種分類也是有聯系的,具體表現在兩類課型有相對應之處。如新授課多屬講授課、鞏固課多屬復習課、技能課多屬練習課或實驗課等。
2.課的結構
課的結構是指課的基本組成部分及各組成部分進行的順序和時間分配。受學科特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對象等因素制約,不同類型的課有不同的結構。例如,綜合課通常包括以下6個環節:①課前組織;②提出上課目的;③講解新教材;④鞏固、復習講課內容;⑤課堂總結;⑥布置課外作業。單一課則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確定上課的環節。一般說來,每一種單一課的前后也都有上述環節,只是中間幾個主要環節有所不同而已。了解課的結構有助于掌握每一種課的性能與操作過程,以便發揮各種課在教學中的作用。但任何一種課的結構在實際運用中,都會根據情況有所變化。總之,任課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在講課時可以靈活掌握,創造性地運用,切不可生搬硬套,公式化、簡單化。
一般來說,構成課的基本組成部分有: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等。
(1)組織教學
通常在上課開始時,需要有組織教學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學生作好上課前的各種準備。如了解學生出勤情況,學習用品準備情況,是不是已從下課時的興奮狀態安靜下來,期待新課的學習,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保證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為做到這一點,許多教師常在上課前兩三分鐘進入教室,幫助學生做好上課的心理準備。組織教學并不只限于在上課開始時進行,還應該貫穿在全部教學過程中,直到課的結束。
(2)檢查復習
目的在于復習已學過的教材,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加深,了解學生接受情況,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對學業的責任感和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檢查復習的內容,可以是上一次課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是以前學過并與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有關的內容。檢查復習的方式,有口頭回答、黑板演算、檢查課外作業等。
(3)講授新教材
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這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教師講授新教材時,
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與使用。
(4)鞏固新教材
目的在于使學生對所學教材當堂理解,當堂消化,當堂及時鞏固,也包括讓學生初步運用新知識進行課堂練習,為課外作業作好準備。鞏固新教材的工作,可以采取提問、重點復述、練習等方法進行。
(5)布置課外作業
目的在于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的能力。教師在向學生布置課外作業時,應說明具體要求,對難度較大的作業,可以適當提示完成作業的方法。教師對學生的課外作業,應當進行認真地檢查、批改和評定。
(四)班級授課的特殊形式:復式教學
復式教學是把兩個年級以上的兒童編在一個教室里,由一位教師在同一堂課內分別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它的主要特點是:直接教學和學生自學或做作業交替進行。復式教學便于兒童就近入學,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師資、教室和教學設備等,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在我國農村,特別是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山區,人口少、師資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區,復式教學是大有可為的。
復式教學是班級教學的特殊形式,它保留了班級教學的一切本質特征。區別在于:當教師給一個年級上課時,其他年級的學生根據教師的安排進行預習、練習、復習或做其他作業。一般把前者叫做直接教學,后者則稱為自動作業。復式教學的特點可概括為“三多、兩少”:在同一課堂里年級多,教學內容多,自動作業時間多;而直接教學時間少,同一年級學生人數少。
在進行復式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正確處理直接教學與自動作業的關系。要保證復式教學的效果,教師必須處理好一個年級的直接教學和自動作業的搭配;處理好復式班里各個年級之間的直接教學和自動作業的穿插。即把“動”和“靜”安排合理,使直接教學成為自動作業的基礎,自動作業是直接教學的準備和繼續。
第二,要正確處理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的關系。在復式教學中,教學的班級增多了,教材的內容增多了,而直接教學的時間減少了。因此要妥善處理“多”和“少”的矛盾,必須注意突出重點,以新授課的年級或講授難度較大的年級為重點,自動作業要更加少而精,要精心設計練習,在“巧”字上下工夫,使自動作業和直接教學密切配合。
第三,要正確處理教師和助手的關系。在復式教學中使用助手,既可減輕教師不能分心的困難,增加直接教學的時間,又可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為集體服務的優良品質。當然必須明確教師是主導者,助手只能起輔助作用。教師應做好助手的選拔和培養工作。
(五)班級授課的輔助形式:現場教學和個別教學
1.現場教學
現場教學是根據一定的教學任務,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社會生活現場和其他場所,通過觀察、調查或實際操作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學生可以以班為單位,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講課可以由教師講,也可以得到現場工作人員的配合與指導。它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而且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發展,是與課堂教學相聯系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
現場教學依據其目的和任務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根據學習某學科知識的需要,組織學生到有關現場進行教學;二是學生為了從事某種實踐活動,需要到現場學習有關知識和技能,如勞動技術教育、汽車修理等。
現場教學的意義在于:首先,它有利于學生獲得直接經驗,深刻理解理論知識。其次,它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使教學更為生動、豐富。再次,它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陜的環境下掌握知識、技能,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最后,它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組織現場教學應注意如下問題:
第一,要明確教學目的。不僅是教師,包括學生和參與教學的現場有關人員事先必須明確,本次現場教學要解決什么問題,完成什么任務。
第二,要做好充分準備。進行現場教學前,教師要認真考慮現場教學所要解決的矛盾,引導學生做好必要的知識儲備;同時,還要動員組織學生,使他們了解現場教學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項,做好心理、物質上的準備。
第三,要重視現場指導。教師不是讓學生走馬觀花,而是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充分感知感性材料,并有針對性地與理論知識相結合,深化學生的理性認識,還要鼓勵學生動手操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四,要及時總結。現場教學不是為了讓學生放松和娛樂,而是一種專門教學活動,所以要及時進行總結。這不僅可以為教師積累組織現場教學的經驗,而且可以使學生在現場感受到的知識進一步系統化,使學生在交流經驗的過程中共享他們的體驗和收獲,使他們學會現場學習。
2.個別教學
個別教學是與班級授課相對應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一般是通過個別指導,指導不同作業等方式進行的。我們現在的個別教學,是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用以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便于既可以按教學大綱完成一定的教學要求,又可以加強對少數有才能學生的培養,對后進生的輔導。
個別教學依據其內容的不同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針對在教材預習和復習中發現的問題而進行教學;二是針對與學科內容相關的學習中發現的疑難問題而進行教學。前者的目的是讓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后者的目的在于拓寬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思維。個別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教學從學生的需要與問題出發,有的放矢,能具體解決他們的疑難,保證學習順利進行;其次,便于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給成績優異者以特殊指導,給落伍者以補課,促進全面提高;最后,可以發現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補救和改進。
在進行個別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要著重解決學生的疑難和知識的系統化、深化問題,不可在輔導時又把課堂教學內容重述一遍或越俎代庖,代替學生完成作業。其次,不僅要對學生的知識、技能予以幫助,而且要對他們在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上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幫助他們學會正確的學習和思考方法。再次,要平等對待學生。個別教學可以有針對性,如針對學習能力差或者有特長的同學,但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都應該一視同仁,盡量予以回答,不要有所偏向。
注冊會員免費獲取:教師資格備考點/教師資格在線題庫/教師資格在線答疑/短信提醒
考前關注: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hbz)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教師資格
[筆面護航班]
筆試+面試 協議保障 2期重學高端服務
教師資格
[沖關暢學班]
入門+進階 精選教材 協議保障 1期重學
教師資格
[精品樂學班]
課程模塊 準題庫自主練習重點強化學科全面
教師資格
[面試特訓班]
全新升級模塊 協議重學 研發資料班主任督學
教師資格
[面試精品班]
課程模塊 學科試講 高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