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則
(一)德育原則的概念
德育原則是根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律提出的指導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處理德育過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關系的基本準則,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實踐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德育原則對制定德育大綱、確定德育內容、選擇德育方法、運用德育組織形式等具有指導作用。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學校德育原則是根據社會主義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標,在系統總結社會主義德育實踐經驗基礎上,批判地繼承、吸收、借鑒歷史上德育原則的有益經驗,全面系統地分析研究德育過程中的各種矛盾關系,揭示出德育過程的客觀規律,從而制定出正確處理和解決德育過程中基本矛盾關系的實際工作要求。
(二)我國小學德育的主要原則
1.導向性原則
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導向性原則是德育的一條重要原則,因為學生正處在品德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他們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們又年輕幼稚,缺乏社會經驗與識別能力,易受外界社會的影響。學校德育要堅持導向性原則,為學生的品德健康發展指明方向。
貫徹導向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社會主義學校德育的根本原則。德育受制于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社會主義學校的性質、任務決定了學校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學校德育必須目的明確,方向正確,引導學生把平時的學習、勞動和生活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聯系起來。
第二,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德育工作只有植根于實際,才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新時期黨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反映了這一時期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要求。德育工作要依此制定目標,使學生具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品德,并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中共十五大提出了跨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與任務,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我國教育要以鄧小平“三個面向”為指導,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
第三,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現實性結合起來。德育工作既要用共產主義思想體系教育學生,又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出發,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現有的思想水平,不能以對先進分子的要求作為評價一般學生道德行為的標準。把德育的思想方向性與現實可能性結合起來,使德育工作既充滿理想,為社會發展指明方向,同時又切合實際,落到實處。要把堅持共產主義的方向性與學生日常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2.疏導原則
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人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疏導原則也被稱為循循善誘原則。
貫徹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講明道理,疏導思想。對小學生進行德育,要注重擺事實、講道理、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啟發他們自覺認識問題,自覺履行道德規范。即使學生品德上有了缺點、毛病,行為上出現了過失、錯誤,也要注重疏通思想、提高認識、啟發自覺。對于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只能疏導,不宜壓制。壓制往往帶來反抗,不利于學生的進步,而疏導才能使學生心悅誠服,自覺改進。
第二,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小學生活潑愛動,興趣廣泛,精力旺盛。他們在課余生活中,唱唱跳跳,奔跑喊叫,喜歡參加自己喜愛的活動。這是學生身體健康的表現,是很自然的事。不可要求他們安安靜靜,循規蹈矩,像小大人一樣。重要的問題在于善于把學生的積極性和志趣引導到正確方向上來。
第三,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小學生積極向上,有自尊心、榮譽感,但往往有孩子氣,不能正確認識社會和人生問題。教師要給以啟示、指點,使他們放眼社會、懂事明理,從幼稚中醒悟,關心他人、祖國和世界,樹立自己的理想。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要堅持正面教育,對他們表現的積極性和微小的進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贊許、表揚和激勵,引導他們步步向前,以培養他們的優良品德。批評與處分只能作為輔助的方法。
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我們要建立和發展平等、友愛、團結、互助的新型人際關系,發揚尊重人、關心人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
必須把嚴格要求學生與尊重學生結合起來,作為德育的一個重要原則。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并明確闡述了這個原則,他說:“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每個青少年學生都有一顆自尊自愛、向善求善、希望得到社會理解和肯定的心。尊重、呵護與信賴學生是一個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品德。愛護、尊重與信賴學生又是教好學生、獲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個重要條件。皮格馬利翁效應正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
第二,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確、明確具體和嚴寬適度。合理正確指所提要求應合乎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品德發展的實際水平,既不太高,又不太低,符合社會發展要求所規定的教育目標。明確具體指所提要求要有層次性、連貫性,還要有確定的內容和意義,學生容易理解,知道該怎么去做,而不是模棱兩可,抽象空洞。嚴寬適度指所提要求嚴而有格,學生會積極努力去做又不會感到壓力太大。教育者在貫徹執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時,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正確、合理和恰當,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第三,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認真執行,堅定不移地貫徹到底,督促學生切實做到。不能姑息遷就,放松要求,要注意防微杜漸,從小培養好。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要求并認真執行,而不管他的身份(學生)、年齡、成績,實際上意味著對學生的人格和能力的尊重。一個尊重學生的好老師必定是能夠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并能虛心接納其中合理化建議的老師。
4.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前后連貫地進行,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統一學校內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在學校內,校長、班主任、各科教師和全體職工等,都要在學校黨組織和校長的統一領導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一股統一的教育力量,按照一致的培養目標和方向,統一教育的計劃和步驟。要使一個班或全校的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一致起來,必須組建相應的教師集體,為實現集體的共同目的(包括教育目的、學?;虬嗉壌_定的教育目標與要求),使集體成員團結起來,及時互通學生的情況,定期研究學生德育中的問題,制定教育的方案,互相配合開展教育活動。
第二,要統一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影響。學生思想覺悟和道德面貌的培養,是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響來實現的。因此,學校應與家庭和社會的有關機構建立和保持聯系,形成一定的制度;要及時或定期地交流情況,研究學生的教育狀況,制定互相配合的方案;要分工負責,共同努力,來控制和消除環境中對學生不良的自發影響。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外,還生活在家庭與社會中,每天都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教育影響。因而,學生的道德影響源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影響往往不一致,很不利于學生品德的成長。要使這些影響能夠互相配合、比較一致起來,學校就應擔負起調節各方面對學生教育影響的重任。
第三,對學生進行德育要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做好銜接工作,使對學生的教育前后連貫一致。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連續、復雜、逐步提高的過程,德育工作必須耐心細致,必須要適應品德發展的這個特點。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前后不連貫、不一致、時緊時松、時嚴時寬、斷斷續續,不僅直接影響學生良好習慣和品德的形成,而且還會導致學生在前進的道路上出現退步。所以,使教育影響的連貫和一致,是德育的一項重要工作。
5.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最大程度的發展。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積累了因材施教的豐富經驗,提出了“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學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育。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這是進行德育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正確地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礎。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的品德發展既有一般規律、年齡特征,又有各自的個性、優點與不足,德育要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每個學生。
第二,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由于學生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和個性特點、內心的精神世界,因而對他們的教育有的放矢,采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來因材施教。為了打開每個學生的心靈之鎖,必須善于找出并運用特定的鑰匙,也就是要打破“一般化”、“老一套”的教育方法,找到適合學生特點、開啟學生心靈的德育內容和方法,創造性地進行教育。
第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有計劃地進行教育。學生思想認識與品德的發展有明顯的年齡特征,因而進行德育有必要研究和弄清每個年級學生的思想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對小學德育做整體規劃、系統安排,以保證德育切合學生實際,具有連貫性和鞏固性。
注冊會員免費獲取:教師資格備考點/教師資格在線題庫/教師資格在線答疑/短信提醒
考前關注: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hbz)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教師資格
[筆面護航班]
筆試+面試 協議保障 2期重學高端服務
教師資格
[沖關暢學班]
入門+進階 精選教材 協議保障 1期重學
教師資格
[精品樂學班]
課程模塊 準題庫自主練習重點強化學科全面
教師資格
[面試特訓班]
全新升級模塊 協議重學 研發資料班主任督學
教師資格
[面試精品班]
課程模塊 學科試講 高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