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目標制定的依據是什么?
2.如何理解幼兒的全面發展教育?
3.什么是現代兒童觀?
4.幼兒教師如何解決幼兒之間的沖突?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叫、題,每小題9分,共18分)
1.當今社會,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什么樣的教育觀?
2.如何正確理解兒童的“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2分)
軍軍是個有思想、有個性的小朋友,老師剛與他接觸時覺得難溝通,幾乎無從下手,但是經過幾天觀察,發現他其實很聰明,一遇到新鮮事就會發問,原來他的好奇心這么強,而且他與小朋友相處挺好的。他就是不愿意上課。上第一節課時,他的興趣不大,只坐了幾分鐘。上第二節課時,老師課前與小朋友做了3個游戲,這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也過來加入到隊伍中。這時老師表揚了他,還給他貼上了五角星,他非常高興,老師又告訴他;“你以后好好上課,我每節課給你貼小星星。”那天放學以后,老師就表揚了他,在班上給他做了值日生。他的興趣馬上高漲起來。后來,老師與他成為“好朋友”。下課時他會與老師玩、聊天。現在也愿意上課了,而且有時還提出好多問題。小朋友和老師都夸他進步大,也都越來越喜歡他了。
請談談教師與幼兒溝通時應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四、簡答題
1.制定幼兒保教目標的依據是:
(1)幼兒園教育目標要符合我國社會發展和國情的需求。我國現有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制定幼兒園教育目標的重要現實依據。一方面我國生產力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另一方面,人們對于學齡前兒童的培養目標仍然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和一些錯誤的做法。這就要求幼兒園的教育目標要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和國情,并且成為指導人們正確培養孩子的綱領和原則。
(2)幼兒園教育目標也要預見社會新的要求,具有前瞻性。世界正在進行一場新的技術
革命,我國也毫不例外地處在這個潮流之中。這就要求教育不僅要面向本國社會的需求,還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幼兒身心發展特征和規律。
教育目標體現了教育者和社會對于教育對象的期望,這種期望是以幼兒身心發展水平和規律為基礎的,這是制定幼兒園教育目標的重要依據。
2.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幼兒的全面發展教育。
(1)幼兒的全面發展是幼兒自身應有的需要和權利。1998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公約指出生存與發展是兒童的基本權利。《幼兒園工作規程》中的第六條也體現了對幼兒發展權利和保護的重視。
(2)幼兒的全面發展應是指幼兒德、智、體、美等幾大方面都發展。由于德、智、體、美這幾方面是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它們彼此相互聯系又相互作用。因此,幼兒園課程要能推動幼兒在這幾方面的均衡發展,要進行整體設計。
(3)幼兒的全面發展具體來說應是幼兒身心各方面的和諧發展。幼兒的發展除了身體、認知、語言的發展,還應有社會性、情感、交往和道德等方面的發展。
(4)幼兒的全面發展應是指通過教育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發展。
(5)幼兒全面發展應是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過程。教師設計的活動應符合幼兒的需要,讓幼兒充分地活動、主動地活動,力求使幼兒的活動性貫穿于活動發起、進行和結束的全過程中,使幼兒的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且能充分發揮其創造性。
(6)幼兒的全面發展是與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緊密關聯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時代的召喚和社會的需要,我們的幼兒教育應順應社會的需要,在幼兒教育現有目標基礎上,滲透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3.兒童觀是指對兒童的認識、看法以及與此有關的一系列觀念之總和。簡言之,就是社會或成人怎么看兒童,把他們看成是什么樣的存在。
現代兒童觀認為:兒童是與成人平等的、獨立的、發展中的個體,社會應當保障他們的生存和發展,應當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和權利、尊重他們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尊重他們的能力和個性,應當為他們創造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這一新的兒童觀給20世紀中、后期的兒童教育帶來了令人鼓舞的發展,特別是教育觀念的深刻變化,保障了兒童的受教育權、發展權。兒童教育不僅在量的方面飛速擴展,而且在質的方面日益優化,確立了現代兒童教育民主化、科學化、個性化的發展方向。
4.幼兒的沖突是其溝通不暢的最激烈的表現形式,多發生在物的分配或活動機會的選擇時。正確地認識和對待幼兒的沖突是教師的基本技能之一。應當看到,幼兒沖突并不一定是壞事,沖突本身及其解決是幼兒之間溝通的重要途徑,也是幼兒社會性發展、認知發展的重要途徑。幫助幼兒正確地對待沖突、習得解決沖突的策略,通過沖突理解人際交往的規則、認識自己和別人的權利、克服自我中心等,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由于幼兒在沖突時是很難傾聽對方意見的,因此教師就事論事地處理或輕率地介入其中往往效果不佳。
研究表明,教師的這一技能和能力實際上涉及較大的范圍,而不僅僅是在沖突發生后如何調解。比如,在平時一貫地為幼兒提供合作、分享、互相尊重的機會或模仿的榜樣;通過日常生活或多種活動讓幼兒認識到他人的行為舉止、愛好或情感不一定和自己是相同的,應當相互尊重;讓幼兒有機會體驗爭執而不解決問題所造成的失敗或失望,學習簡單而有用的對付沖突的策略,體驗“商量”、“對話”的價值;引導幼兒自己解決沖突,而不依靠成人。
五、論述題
1.為適應現代幼兒教育的發展,幼兒教育工作者應樹立下列觀點:
(1)兒童是幼兒教育的主體。過去人們認為,兒童只是幼兒教育的客體,是實施幼兒教育的對象。現在必須指出的是,兒童同時也是幼兒教育的主體。這種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性或同一性,使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顯得更為復雜和獨特。教師既要尊重和發展兒童的主體性、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不可主觀地指揮一切或包辦代替,又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促進兒童這一客體的全面健康發展。另外,教師也要對兒童有統一的教育要求,這些要求也要與兒童個性特點相結合,兼顧兒童個人發展水平、興趣愛好;不可忽視兒童的個別特點,機械統一。
(2)實施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教育要因人而異。兒童發展是一個多方面、多層次的動態過程,幼兒教育要全面促進這一動態過程方方面面的發展,而不可顧此失彼、重教輕育、重智輕德或忽略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教育。當然,由于兒童先天遺傳素質或個人潛能所致,可因人而宜地實施有所側重的教育,即力求在“均衡中突出重點”,而不是機械、死板、生硬地要求“一碗水端平”。
(3)幼兒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要符合“發展適宜性”要求。幼兒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不同的身心發展內容也存在不同的發展關鍵期。“發展適宜性”這一概念則要求我們重視兒童身心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采用與兒童發展水平相適宜并能及時有效促進其發展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幼兒教育不應該“小學化”,更不能成人化。
在符合“發展適宜性”這一前提下,各幼兒園可以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本園特點采用不同的模式,這些教學模式可以是分科教學、綜合教學、主題教學和單元教學,也可以把游戲作為主要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各幼兒園應該根據自己的環境、設備、師資和兒童的不同,創設出適合本地區、本民族、本園特點的課程模式,不可機械地求同化一。
(4)游戲是幼兒期的主導活動和教育活動中的主導形式。《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各幼兒園要以游戲為主導活動形式,并貫穿在兒童一日生活之中,同時也要開展觀察、散步、上課、娛樂、體育、勞動、自由活動等多種活動,不能讓上課成為學齡前兒童的主要活動。在組織各種活動中,要做到集體、小組、個別的活動方法相結合,并提倡小組活動方式,這樣做既可以使全體幼兒得到發展,同時也照顧到個別兒童,對于兒童的身心發展百利而無一害。
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各幼兒園要注意貫穿“以游戲為主”的基本原則,做到“教育活動游戲化”和“游戲化教育活動”。讓兒童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游戲活動而得到全面的發展,這些活動可以是擺弄、操作、觀察、實驗等。在這些活動中,兒童通過動手動腦,獲得直接經驗,以發展兒童的智力,增長兒童的知識;也可以是與人的交往,這種活動可以更好地促進兒童的社會性發展。
(5)家園配合,協同發展。家庭是兒童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幼兒教育要想取得積極的、鞏固的教育成效,就必須取得家長在教育上的配合,吸收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做到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保持一致,對兒童共同進行教育,使兒童得到更好的發展。
2.幼兒的“學”包括“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兩種方式。
(1)接受學習。在教師使用直接“教”的方式時,與之相應的幼兒學習方式主要是“接受學習”。“接受學習”是幼兒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也是今后學校學習的主要方式。所謂“接受學習”,是指學習者主要通過教師的言語講授獲得知識、技能、概念等的學習方式。如果教師能按照幼兒的身心特點來講課,能讓幼兒發揮主體性,學得有興趣,能將教師傳授的東西積極地消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而不是死記硬背,這樣的話,幼兒的學習是主動的、有意義的。因此,把“教師講、幼兒聽”籠統地斥為機械灌輸的說法是不對的。不過,對幼兒來說,這種方式不應當是他們的主要學習方式。
(2)發現學習。在教師間接“教”的時候,幼兒的學習方式主要是“發現學習”,即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親自實踐、與人交往等去發現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從而獲得各種直接經驗、體驗以及思維方法的學習方式。在幼兒期,這是比“接受學習”更適合幼兒的一種學習方式,特別有利于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如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發展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主動參與的積極態度等。這些對幼兒的發展和終身學習都有重要意義的東西,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可學而不可教的,即不能由教師像傳授知識那樣“教會”,只能通過幼兒自己的實踐活動“學會”。但是,正如“接受學習”不一定是被動的一樣, “發現學習”也不一定就是有意義的,它也可能變成機械的、盲目的嘗試。如果幼兒在活動中完全沒有積極的思維分析,就沒有任何意義。
幼兒的學習是否有意義,關鍵是教師能否激發幼兒的主動性,而不在于用哪種學習方式。教師應當根據需要,該直接教的就直接教,該讓幼兒自己探索的就讓幼兒去探索。強制灌輸下的“接受學習”和放任自流下的“發現學習”,對幼兒的發展來說都是不利的。
六、案例分析
教師與幼兒進行溝通需注意的問題有四個方面。
(1)注意傾聽。教師要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表示關注、接受和鼓勵幼兒的談話,在傾聽時,教師要有耐心,還要細心揣摩和理解幼兒語言中潛在的意義。
(2)注意身體姿勢。一名具有良好溝通技巧的教師在與孩子談話時,會注意自己的聲音、姿態以及運用和強調的詞語。
(3)語言的表達要簡明,易于理解。
(4)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教師可以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緒,使幼兒了解教師的想法,如在講故事的時候,一個孩子老是打擾別人,影響小朋友們聽故事。教師可以說:“當聽我講故事時打擾別人,別的小朋友都難聽到故事,你自己也聽不到,這讓我覺得很失望。”教師用這樣的語言表達出來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使幼兒比較容易接受,其效果要比單純的壓制和責備好得多。
注冊會員免費獲取:教師資格備考點/教師資格在線題庫/教師資格在線答疑/短信提醒
考前關注: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gx)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教師資格
[筆面護航班]
筆試+面試 協議保障 2期重學高端服務
教師資格
[沖關暢學班]
入門+進階 精選教材 協議保障 1期重學
教師資格
[精品樂學班]
課程模塊 準題庫自主練習重點強化學科全面
教師資格
[面試特訓班]
全新升級模塊 協議重學 研發資料班主任督學
教師資格
[面試精品班]
課程模塊 學科試講 高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