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 簡答題 | 材料分析題 | 教學設計 |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一)
二(2)班小亮同學上學遲到、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也不按時完成。在多次批評教育無效后,班主任艾老師決定進行一次家訪。
艾老師到小亮家時,他正在做晚飯,父母還沒回家。見老師來了,小亮吃了一驚,不安地說了聲“老師好”,
又忙著做飯去了。過了一會兒,小亮媽媽回來了。艾老師從小亮媽媽那兒得知,小亮家比較貧困,父母每天忙于生計,早出晚歸,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一些家務活還需要小亮來做。了解這些情況后,艾老師打消了原本想要“告狀”的念頭。
第二天,艾老師在課堂上表揚小亮不僅懂禮貌,見到老師主動問好,還幫父母做家務,希望同學們都向小亮學習。之后,艾老師安排他負責監督班級衛生工作,并對他盡職盡責的表現及時給予表揚。沒過多久,小亮遲到的次數明顯減少了,課堂學習認真多了,作業也能按時完成了。
24.(分析題)根據以上材料回答問題:
(1)結合家訪前后小亮的變化,評析艾老師的教育行為。(8分)
(2)談談小學教師應樹立怎樣的兒童觀。(12分)
【參考答案】
(1)通過對小亮同學家訪前后的變化觀察,班主任艾老師的教育行為值得我們學習。
①艾老師的做法符合體現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人,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材料中,雖然小亮同學經常遲到、不認真聽講,但艾老師意識到學生是具有發展潛能的,經過艾老師的努力,小亮同學得到明顯改變,艾老師通過對小亮同學的激勵表揚,激發小亮同學學習的主動性。
②艾老師的做法體現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發展的促進者,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材料中,艾老師通過家訪了解到小亮同學的特殊家庭情況,顧及到孩子的感受,打消了“告狀”的念頭做到了尊重學生,安排小亮負責監督班級衛生工作,并對他盡職盡責的表現及時給予表揚又進一步促進了小亮的發展。
③艾老師的行為體現了長善救失的原則。該原則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實現品德發展內部矛盾的轉化。材料中,艾老師通過表揚小亮不僅懂禮貌,見到老師主動問好,還幫父母做家務這些優點進一步提高小亮的學習積極性。
④艾老師的行為體現了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的原則。該原則是指教育者進行德育時,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前后連貫地進行,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材料中,老師進行家訪,在家訪的過程中與父母形成教育合力體現了這一原則。
綜上所述,班主任艾老師通過家訪活動,促進了小亮的積極變化的行為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
(2)小學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兒童觀。
①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要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我們要用動態的眼光看學生,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要做到相信學生,對學生進行容錯的教育,賞識教育。
②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我們要因材施教。
③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以上正確的兒童觀。
(二)
科學課上,張老師在講授“月食”現象時,首先給學生講了“天狗吃月亮”的民間故事,然后引出“月食”這個概念。接著,伴隨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張老師娓娓道來:“月食的形成和地球、太陽運行的相對位置有關。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當太陽、月亮、地球基本運行在同一條直線上,而且地球位于太陽和月亮之間時,月亮就漸漸地被地球遮住了。此時,地球上的人們會看到圓圓的月亮逐漸變的像小船、像鐮刀、像眉毛,直至什么也看不見了。
最后,張老師總結道:“我們的祖國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早在公元前13世紀,甲骨文里就有關于日食和月食的記載。公元前8世紀又有月食的確切記載。我們應當為此感到驕傲。同學們,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
25.(分析題)根據以上材料回答問題:
(1)評析張老師的教學行為。(10分)
(2)談談小學教師如何在教學中貫徹“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10分)
【參考答案】
(1)張老師的教學行為很好地踐行了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具體表現如下:
①張老師的行為體現了思想性和科學性相統一原則。思想性和科學性相統一教學原則是指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也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材料中,張老師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融入愛國主義思想,如“感到驕傲”“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符合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原則。
②張老師的行為體現了直觀性原則。直觀性教學原則是指教學中要通過學生直接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對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材料中,張老師采用多媒體的形式幫助學生直觀形象的認識“月食”現象,符合直觀性原則。
③張老師的行為體現了循序漸進原則。循序漸進教學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知識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材料中,張老師一步步的引導學生認識“月食”現象,以及理解了“月食”形成的原因,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符合循序漸進原則。
④張老師的行為體現了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材料中,張老師借助語言“娓娓道來”知識,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知識,符合講授法的特點。
⑤張老師的行為體現了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性實驗或采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材料中,張老師借助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月食”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月食知識,符合演示法的特點。
綜上所述,張老師在教學中很好的踐行了教學原則、正確使用了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學習。
(考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3~4條作答)
(2)小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貫徹“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需要做到:
①教師要保證教學的科學性。教師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更新自身的知識,保證教學中呈現給學生的知識是準確可靠的規律。
②發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教師要善于發掘教材內容的思想性,將思想品德教育與所教學科內容結合,找到適合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切入點,更好幫助學生品德的發展。
③重視補充有價值的資料、事例和錄像。教師應能深入領悟、吃透教材,根據教學需要補充一些有價值的資料,包括生動的故事與實例、經典的格言、動人的錄像,增強教學效果。
④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思想修養。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知識增長以及思想品德的發展,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這樣才能保障教書育人工作的效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