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科目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學記》的這句話反映了
A.教育與經濟的關系
B.教育與文化的關系
C.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D.教育與科技的關系
【答案】C
【解析】“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出自《學記》,意思是治國安民,第一要務就是推行道德教化,反映了教育與政治的關系。故本題選C。
2.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①強制性②普遍性③公共性④選擇性⑤終身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強制性、普遍性、公共性。強制性是義務教育的最本質的特征,義務教育由法律保證教育活動的實施。普及性是義務教育的基本性質,強調義務教育的全民性。義務教育屬于公益性質的事業,具有公共性。故本題選A。
3.學教師經常采用貼小紅花、插小紅旗等方式鼓勵學生為班級做好事,這種德育方法是
A.獎懲評價
B.榜樣示范
C.情感陶冶
D.實際鍛煉
【答案】A
【解析】獎懲評價法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對學生的
思想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促使其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逐步培養良好品德的方法。“貼小紅花、插小紅旗”是對學生行為的獎勵,屬于獎懲評價法。故本題選A。
4.從課外活動的內容看,學校舉辦的法治教育報告會屬于
A.學科活動
B.社會活動
C.主題活動
D.文體活動
【答案】C
【解析】主題活動是就特定專題而展開短期或長期的專門活動。法治教育報告針對法律主題進行教育活動。故本題選C。
5.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教師節講話中提出了“四有好老師”標準,其主要內容是
①有理想信念②有道德情操③有扎實學識④有實踐能力⑤有仁愛之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2014年第30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師范大學時發表重要講話,勉勵廣大師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故本題選B。
6.教育實驗中,控制其它條件,考察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教學方式在這項實驗中屬于
A.因變量
B.自變量
C.干擾變量
D.無關變量
【答案】B
【解析】自變量是另一變量變化的原因,因變量是自變量作用的結果,它們是最重要的兩種變量。題干中“考察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教學方式是自變量,學習效果是因變量。故本題選B。
7.學生在課件玩耍時不小心扭傷了腳踝,教師首先應采取的措施是()
A.揉一揉受傷的腳踝
B.太高受傷的腳踝
C.在受傷處進行熱敷
D.給學生吃止痛藥
【答案】B
【解析】腳腕扭傷后首先要檢查傷勢,揉一揉有可能造成二次傷害,排除A;受傷后48小時內進行冰敷,48小時后進行熱敷,排除C;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幫助學生抬高腳,而不是吃止痛藥。故本題選B。
8.在學習成敗歸因影響學習動機的諸因素中,激勵作用最大的是()
A.運氣好壞
B.能力高低
C.任務難度
D.努力程度
【答案】D
【解析】韋納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等。其中,激勵作用最大的是努力程度,因為努力程度是唯一一個可以控制的因素。故本題選D。
9.學高年級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受學校、教師、同伴等影響顯著。這表明其自我意識發展處于()
A.生理自我時期
B.社會自我時期
C.心理自我時
D精神自我時期
【答案】B
【解析】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經歷了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過程。兒童在3歲之后,自我意識的發展進入社會自我階段。社會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題目描述屬于社會自我階段。故本題選B。
10.小學生背誦課文時,為達到最佳的記憶效果,學習程度最好達到
A.200%
B.150%
C.100%
D.50%
【答案】B
【解析】實驗證明,過度學習(即能夠背誦之后再進行的學習)的程度達到50%,即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150%時,記憶效果最好。故本題選B。
11.小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路程速度x時間”這一公式。這種學習屬
A.符號學習
B.辨別學習
C.概念學習
D命題學習
【答案】D
【解析】命題學習指學習由若干概念組成的句子的復合意義,實際上是學習表示若干概念之間關系的判斷。題干中的公式涉及到路程、速度和時間三個概念的關系,因此對它的學習屬于命題學習。故本題選D。
12.教師表揚小明堅持每天背誦20個單詞之后,班上更多的同學表現出堅持完成學習任務的行為。這屬于
A.直接強化
B.替代強化
C.自我強化
D.負強化
【答案】B
【解析】在動機過程中,觀察者的模仿動機存在三種來源:外部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替代強化:觀察者因看到榜樣受強化而受到的強化。老師表揚小明后,班上的同學表現更好,這是屬于替代強化。故本題選B。
13.在小學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挖掘和利用的民風民俗、傳說故事、傳統節日、文化活動等資源屬于
A.自然資源
B.校內資源
C.社會資源
D.個體資源
【答案】C
【解析】按照空間分布,課程資源分為校內和校外資源。學校范圍內的課程資源就是校內課程資源。超出學校范圍的課程資源就是校外課程資源。故本題選C。
14.倡導經驗課程,并主張以主動作業形式實施這種課程的教育家是
A.盧梭
B.杜威
C.泰勒
D.布魯納
【答案】B
【解析】杜威主張以活動性、經驗性的主動作業來取代傳統的書本式教材,即活動課程(又稱為經驗課程),提出了“從做中,學”的教學原則,強調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出發,利用兒童游戲的本能,讓他們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通過題干關鍵詞“經驗課程”“主動作業”可以判斷屬于杜威的觀點。A項盧梭主張自然主義教育,認為教育目的是培養自然人而不是培養公民。C項泰勒是美國課程評價專家。D項布魯納提出了結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必須使學生學習一門學科的基本結構,倡導發現式學習。故本題選B。
15.小學生通過科學課的學習,了解了水具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狀態,進而知道在一定條件下物質狀態可以改變。按照三維目標的分類,這主要達成的教學目標是
A.知識與技能
B.過程與方法
C.認知與實踐
D.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答案】A
【解析】新課程倡導三維課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其中,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基本要素包括:(1)理解和掌握適應社會進步和個性發展所必須具備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初步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以及知識的應用范圍和應用價值。(3)注重綜合化的學習,認識到各門學科之間、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是一相互關聯的,理解事物之間的復雜關系,逐步擴大知識范圍。題干中學生對水的三種狀態及物質狀態轉變的了解,屬于基礎知識,即體現了知識與技能目標。故本題選A。
16.我國現行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屬于
A.分科課程
B.綜合課程
C.邊緣課程
D.隱性課程
【答案】B
【解析】綜合課程是指打破傳統分科課程知識領域,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領域構成的課程。《道德與法治》是道德領域與法治領域內容的融合,因此是綜合課程。故本題選B。
17.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時,張老師展示了大量動物腳印的圖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他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A.實驗法
B.練習法
C.演示法
D.參觀法
【答案】C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性實驗或采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通過題干關鍵信息“教師展示動物腳印圖片”可以判斷屬于演示法。故本題選C。18.課程實施中,不適合評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達成度的方法是
A.課堂觀察
B.活動記錄
C.標準化測驗
D.課后訪談
【答案】C
【解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重考查學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現,了解學生情感態度狀況及變化,采用的主要評價方式有課堂觀察、活動記錄、 課后訪談等。C項屬于適合評價“知識與技能”目標的方法。故本題選C。19.布置作業時,李老師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置了不同數量和難度的作業,這一做法所遵循的教學原則是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答案】D
【解析】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題干中李老師針對不同學生設置不同數量和難度的作業,正是對因材施教的運用。故本題選D。
20.為了讓學生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遵守交通規則,教師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路口同行觀察,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屬于()
A.復式教學
B.現場教學
C.個別教學
D.課堂教學
【答案】B
【解析】班級授課的輔助形式有現場教學和個別教學。其中,現場教學是根據-定的教學任務,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社會生活現場和其他場所,通過觀察、調查或實際操作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利用題干中教師正是采用了現場教學的形式組織學生到路口進行實地觀察。故本題選B。
二、簡答題
21.簡述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及其教育啟示
【答案】
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與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其意義在于教育者不應只看到兒童今天己達到的發展水平,還應該看仍處于形成的狀態,正在發展的過程。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而應適應最近發展區,走在發展的前面,并最終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最新的發展水平。
22.簡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基本步驟
【答案】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這是一種以學生經驗和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基本步驟為:
(1)制訂活動方案。
活動方案是開展活動的必要前提,是實施活動的藍圖。一個完整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包括以下內容:活動名稱、活動實施者、活動指導者、活動時間、組織形式、活動目標、實施步驟、預期成果及表現形式、活動總結評價等內容。制定活動方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活動方案要具體細致。活動時間的安排、組織形式、人員的分工合作、活動內容、活動總目標以及階段性目標等都要一一細化,便于在活動中有的放矢。第二,活動方案要切實可行。第三,要關注小組成員的特點,根據每個學生的優勢、特長分配相應的活動任務。
(2)實施活動方案。
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階段,教師要督促學生落實活動方案,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如下問題:
第一,引導學生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第二,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第三,提供必要的資料支持;第四,組織協調各種關系;第五,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手段真實記錄活動情況;第六,指導學生做好原始資料的保存積累工作;第七,隨時發現生成性主題;第八,尊重興趣轉移,同時防止淺嘗輒止。
(3)總結交流活動成果。
總結交流既是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產品(研究報告、模型、主題演講等)的展示,也是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學習和交流的過程,是學生學會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總結交流的形式有動態和靜態兩種。
在總結交流階段,教師應注意以下問題:第一,根據活動主題和學生特點選擇適當的總結交流形式;第二,展示內容要自然真實;第三,隨機展示,激勵相隨;第四,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23.簡述實施榜樣教育的基本要求
榜樣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榜樣包括:偉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學生中的好榜樣。
基本要求:(1)選好學習的榜樣;(2)激起學生對榜樣的敬慕之情;(3)引導學生用榜樣來調節行為,提高修養。
三、材料分析題
24.課前,我一走進教室,幾個學生便圍著我有說有笑。“咦,許老師的水杯怎么還在這兒?”我笑著說“誰幫許老師送回辦公室啊?”話音剛落,離我最近的小璇同學便伸手去端水杯。當我看到她臟兮兮的小手時,竟鬼使神差地制止了她:“不用了,讓課代表去吧。”
課代表從教室后面跑來,高興的端著水杯走了。上課時,我發現小璇的情緒明顯低落,下課后,我便問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她只是搖頭不語,從那以后,我感覺小璇與我的關系明顯疏遠了
(1)分析小璇與“我”關系疏遠的原因(8分)
(2)結合材料談談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2分)
【答案】略
【解析】小璇和我疏遠的原因主要是:
①老師沒有建立新型的師生觀: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心理相容。材料中老師看到小璇的手臟,沒讓小璇幫他拿杯子,小璇心理認為老師嫌棄他,故情緒失落。可以看出該老師沒有做到尊師愛生和心理相容
②該老師沒有真正做到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材料中該老師嫌棄小璇手臟的細節可以看出該老師沒有照顧小璇感受,沒有做到尊重小璇人格,并不是真正的愛護學生。
③該老師不善于和學生溝通交往。材料中小璇不再愿意和老師溝通說明小璇已經對老師失望,老師應該找到小璇主動和他談心,解開他的心結,認真傾聽小璇想法,然而該老師并沒有這樣做。
(2)結合材料談談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
【答案】略
【解析】第一,建立新型的師生觀: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心理相容。材料中老師看到小璇的手臟,沒讓小璇幫他拿杯子,小璇心理認為老師嫌棄他,故情緒失落。可以看出該老師沒有做到尊師愛生和心理相容
第二,樹立教師威信。a.老師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養;b.要擁有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教學技能;c.要對學生嚴格要求與關懷愛護。材料中該老師嫌棄小璇手臟的細節可以看出該老師人格魅力欠缺,并不是真正的愛護學生。
第三,善于和學生交往。材料中老師的做法沒有顧忌到小璇的心理感受,說明他在師生交往中缺乏交往的技巧。
第四,發揚教育民主,傾聽學生的意見。材料中小璇不再愿意和老師溝通說明小璇已經對老師失望,這是老師沒有發揚教育民主,沒有認真傾聽小璇意見的結果
25.王老師在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時,通過播放海底奇妙風光的視頻,讓學生在色光,的美妙組合下,對海底世界有整體的感知;通過演示課件,展示海綿圖景,啟發學生理解“波濤洶涌”的含義,播放“海底聽音器”,模擬海底的聲音,幫助學生理解“竊竊私語”的含義;通過鼓勵學生在黑板上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深化學生海洋知識的理解
(1)對材料中王老師使用教學媒體的情況進行評析(8分)
(2)闡述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教學媒體的依據(2分)
【答案】略
【解析】
(1)材料中王老師的教學做法是正確的,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①王老師有效運用了感知規律,突出直觀對象的特點。王老師通過視頻呈現出的色、光、音,調動學生的多感官(視覺、聽覺)參與,提高學生的觀察效果,形成對海底世界的整體感知。
②王老師靈活選用直觀方式,豐富了教學形式,提高了教學效果。
王老師主要采用了模象直觀。所謂模象直觀即通過對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材料中的教學視頻、演示課件都屬于該形式。
③王老師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王老師讓學生動手操作,鼓勵學生上黑板畫出自己對海洋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④王老師對教學媒體的選擇遵循了人身發展的規律及認知發展特點等。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感性為主。王老師正抓住該特點及該學段所體現出的階段性規律,采用了直觀教學為主的形式,進行針對性教學。
(2)選擇教學媒體時,教師要綜合權衡以下內容:
①依據教學目標。每個知識點都有具體的教學目標,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體去傳遞教學信息。
②依據教學內容。各門學科的性質不同,適用的教學媒體會有所
區別;同一學科內容各章節內容不同,對教學媒體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
③依據教學對象。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樣,選用教學媒體時必須顧及他們的年齡特征。
④依據教學條件。教學中能否選用某種媒體,還要看當時當地的具體條件,其中包括資源狀況、經濟能力、師生技能、使用環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6小題,任選1題作答,40分,考生可根據所學專業方向選擇作答。26為中文與社會,27為數學與科學,28為英語,29為音樂,30為體育,31為美術)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題目的題號涂屬,未涂或多涂均無分
26.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火燒云
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頭兒在墻根站著,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頭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他剛想說:“你們也變了······”旁邊走來個乘涼的人。對他說:“您老人家必要高壽,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是在等人騎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來似的。過了兩三秒鐘,那匹馬大起來了。馬腿伸開了,馬脖子也長了,一條馬尾巴可不見了。看的人正在尋找馬尾巴,那匹馬就變模糊了。
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那條狗十分兇猛,它在前面跑著,后邊似乎還跟著好幾條小狗。跑著跑著,小狗不知跑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見了。
接著又來了一頭大獅子,跟廟門前的大石頭獅子一模一樣,也是那么大,也是那么蹲著,很威武很鎮靜地蹲著。可是一轉眼就變了,想要再看到那頭大獅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一時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其實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須低下頭,揉一揉眼睛,沉靜一會兒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愛好它的孩子。一會兒工夫,火燒云下去了。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析這篇課文的寫作特點及教學價值。(10分)
(2)如指導三年級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8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第3~6自然段的教學。(22分)
【答案】略
【解析】
(1)寫作特點:《火燒云》這篇課文描寫了火燒云上來和下去的全過程。作者以多個不同構詞形式的詞語描述了火燒云的顏色變化和各種奇妙的形態,向我們勾勒出三幅動態的畫面:跪著的馬、兇猛的狗、威武的獅子,而且十分傳神地寫出瞬息之間火燒云的變幻過程,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象的贊美之情。(5分)教學價值: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學生可以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想象火燒云的奇異景象,體會作者贊美自然景象的心境。同時,學生通過體會作者描寫火燒云顏色和形態變化的方法,學會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在反復誦讀中積累語言。(5分)
(2)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檀、盈、兇、廟、惚”等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2分)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課文、想象畫面和小組討論,學會作者描寫火燒云顏色和形態變化的方法,學會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提高朗讀感悟能力、想象力和合作學習能力。(3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想象火燒云的奇異景象,體會作者贊美自然景象的心境,激發對生活的熱愛。(3分)
(3)教學設計:
一、展示圖片,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教師通過大屏幕,展示“火燒云”的圖片。要求學生
觀察并描述圖片的內容。學生觀察后踴躍發言,教師接著追問:“誰知道火燒云是怎樣形成的?”學生簡單交流后舉手發言。教師簡單總結,隨即教師發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火燒云》來一探究竟。(2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主探究:學生默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查找不懂的生字、生詞,并在旁邊做標記。
2.檢查反饋:重點分析“檀、盈、跪”等詞。。
3.初步交流:這篇課文作者按照什么順序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試著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
明確:這篇課文作者按照“上來了、變化著、下去了”的時間順序,描繪了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全過程。(3分)
三、研讀課文,體會寫法
提問:火燒云上來時,作者從哪兩個方面描寫火燒云的變化?
要求:自由讀3-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明確:寫了火燒云的顏色,還寫了它的形狀。
(一)學習火燒云的顏色變化
1.提問:火燒云顏色變化有什么特點?
明確:火燒云顏色變化特別快。
2.提問: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明確:從四個“一會兒”體會到的。火燒云的顏色變化不僅快,而且還很多。
3.提問:都有哪些顏色呢?
明確: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還有紅彤彤、金燦燦、葡萄灰、梨黃、茄子紫。
教師發言:你們看,這些顏色多漂亮啊!(課件展示火燒云顏色的圖片。)
4.教師發言:這么多的顏色,大家可以把它們分類嗎?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分。
明確:ABB重疊式:紅彤彤、金燦燦
半——半——并列式: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
品形象感偏正詞語:葡萄灰、梨黃、茄子紫
教師總結:這就是不同的構詞形式。
5.提問:天空中還有哪些顏色?
明確:還有些說也說不出、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教師發言:那么我們試著說說這些說也說不出、見也沒見過的顏色。用“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種帶比喻的形式來說,你還能用其它幾種形式來說說天空中的顏色嗎?(學生自由發言)
6.提問:天空中這么多的顏色交織在一起,那是多么得美呀!能不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呢?(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五顏六色、絢麗多彩、五彩繽紛。
7.想象畫面: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火燒云顏色變化的畫面。
8.朗讀指導:請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讀出作者對火燒云的贊美之情。(6分))
(二)學習火燒云的形狀變化
教師過渡:火燒云色彩如此繽紛,那它的形狀變化又是怎樣的呢?
1.提問:朗讀4-6自然段,思考:火燒云形狀變化有什么特點?
明確:火燒云的形狀變化很多。
2.提問:火燒云的形狀像什么?明確:像馬、狗、獅子。
3.提問:形狀變化除了多以外,還有什么特點?明確:特別快。
4.提問: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明確:從“一會兒”“過了兩三秒鐘”“正在”“忽然”“接著”“一轉眼”等詞語體會到的。
5.教師發言:你們知道嗎?作者在描寫馬的樣子時,描繪得很精彩,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
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
馬是跪著的。
(1)提問:讀一讀這兩句話,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學生自由讀)
明確:第二句話中少了“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
(2)提問:再讀讀這兩句話,想-想書上為什么選用第一-句?(學生自由讀)
明確:“馬是跪著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是作者想象到的。
(3)提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教師總結: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寫,不僅使文章生動、具體,還突出了火燒云的變化美。再來讀4-6自然段,邊讀邊體會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寫的寫作方法。(學生自由讀)
6.提問:老師想和大家一起讀火燒云形狀變化的三個自然段。我們先讀第四自然段,怎樣讀呢?我來提問題,你們用書上的句子來回答,咱們一-起讀書。教師引讀:
教師:一會兒,天空中出現了什么?(板書:出現)
學生:一會兒,天空中出現一匹馬。
教師:它是什么樣貌的?(板書:樣貌)
學生:馬頭向南,....它才站起來似的。
教師:它是怎樣變化的?(板書:變化)
學生:過了兩三秒鐘,....尾巴可不見了。
教師:消失了嗎?(板書:消失)
學生:看的人...變模糊了。
(寫狗和獅子的兩個自然段,教師也這樣引讀。)
7.提問: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火燒云形狀變化的?
明確:按“出現、樣貌、變化、消失”的順序來寫的。
教師總結:作者按“出現、樣貌、變化、消失”這個順序描寫,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燒云形狀變化的特點,這種寫法很值得大家學習啊!
8.提問:想象-下,火燒云還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狀,并按照它的“出現、樣貌、變化、消失”這--順序與同桌一起練習說話,一會兒我們一-起交流。(學生自由練習)
9.想象畫面: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火燒云形狀變化的畫面。
10.朗讀指導:請學生朗讀第4-6自然段,讀出作者對火燒云的贊美之情。(7分)
四、學生配音,鞏固練習
播放火燒云形狀變化的錄像,請三位同學分別為“馬”“狗”“獅子”這三部分資料配音。(1分)
五、歸納總結,情感升華
教師提問: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發言,教師總結:同學們,這節課老師帶領大家--起領略了火燒云絢麗繽紛的色彩和千姿百態的形狀,相信火燒云那美麗的景色,作者那優美的文字都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你們的腦海中了。是呀,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的,“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你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更多的大自然的奇麗景象,就會發覺我們的世界原先是這樣美麗。下面就請大家欣賞我們身邊的美景(出示圖片)。同學們,愿你們用明亮的眼睛、完美的心靈不斷地去發現美、享受美、創造美。(2分)
六、開放作業,拓展延伸
課后搜集火燒云或者其他自然景象的圖片資料,下節課和大家分享。(2分)
27.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什么是分類(4分)?請對三角形進行分類。(6分)
(2)如指導四年級學生學習上述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并簡明說明理由。(20分)
【答案】略
【解析】
(1)分類是指按照事物的性質、特點、用途等作為區分的標準,將符合同一標準的事物聚類,不同的則分開的一種認識事物的方法。
三角形分類:
①按邊的關系分類
②按角的關系分類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驗、操作活動,學生在推理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過程中,培養了觀察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熱愛數學,培養其創新精神。
(3)導入:
(課件出示動畫片:一個大三角形和一一個小三角形在爭論,大的三角形對小的三角形說,“我的內角和比你大。”小的三角形對大的三角形說,“我的內角和比你大。”兩個三角形爭論不休,學生小聲議論著,爭論著。)
師: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幫助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解決這個問題啊?
生:可以把這兩個三角形的內角比一比。
生:它們不是一個角在比較,可怎么比呀?
生:我們先畫出一個大三角形,再畫一個小三角形。分別量一量這兩個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這樣就知道誰的內角和大,誰的內角和小啦。
師:那好,我們今天就來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
【設計意圖】以創設情境一播放動畫片的形式引入課題,不僅能夠吸弓|學生的興趣,而且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生活經驗,這樣的導入更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探索三角形內角和的熱情。
28.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述幫助學生正確學習和記憶單詞的方法。(10分)
(2)如指導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和新授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20分)
【答案】略
【解析】
(1)教師在幫助學生學習單詞的時候要講究詞匯呈現策略:
①采用實物、圖片、簡筆畫、模擬動作表演、手勢等方式呈現詞匯,避免翻譯;
②提供上下文的情景或定義,即從語境中學習詞匯;
③用同義詞或反義詞解釋新詞;
④利用詞根、詞干、前綴、后綴、轉化、合成等學習記憶擴充新單詞;
⑤在語詞組塊中教學英語單詞。
教師還要注意提供好的辦法幫助學生記憶單詞:
①分散記憶比集中記憶更有效。教師可以將--列單詞分做六次記憶,每次十分鐘,其記憶效果將比-次學習六十分鐘更佳;
②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越是活躍越是有效。即學習者有必要行動起來。教師可引導學生參與“全身反應法”的課堂活動會有助于詞匯的學習和記憶;
③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在單詞的學習和記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盡量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場景。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
a.學生能夠認讀、聽懂與圖形相關的五個詞匯:circle,
square,triangle,star,rectangle
b.學生能夠使用“I have....的句型來描述本課所呈現的圖形。
②能力目標
學生能夠在單詞以及句型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聽說技能。
③情感目標
創設競賽場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競爭意識,同時加深對圖形的理解。
(3)教學環節。
①導入
Free-talk
教師詢問學生“What can you do?”,“Can you draw pictures?”“Do you want to draw some shapes?"來引到學生
回答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并引出本課的主題。
【設計意圖】通過Free-talk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做鋪墊。
②新授
a.教師創設“識圖大賽”的游戲,分別呈現“circle, square,triangle, star, rectangle” 這五個單詞的圖片。
b.教師任意呈現一個“star”的圖片,教師自己說“I have astar”并引導學生復述;教師再任意呈現其他圖形,引導學生用“I have."句型進行回答,回答過程中可領讀并糾正學生單詞的發音。
c.學生聽錄音并跟讀,進一步完成“Look and learn”的任務。
【設計意圖】教師選取圖形的圖片,為學生提供熟悉的材料,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創設“識圖比賽”的情境并借助圖片,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單詞及句型;聽錄音以及糾正發音等方式訓練了學生的語音語調,很好地完成了講授單詞及句型的任務。
29.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歌曲的特點。(10分)
(2)如指導高年級小學生學唱本歌曲,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解決難點樂句(劃框部分)”的教學環節并說明理由。(20分)
【答案】略
【解析】
(1)《小紙船的夢》是選自于人民音樂出版社四年級中的一首歌曲,這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的兒童抒情歌曲。它以優美委婉的旋律和質樸坦誠的語言,展示了-顆純真的童心,寄寓了孩子美好的憧憬。歌曲分為主題與副歌。這兩個部分在音樂上都有共同的特點:旋律線條在樂句之中和樂句之間不斷有規律地上下流動,有如波浪的緩緩起伏。這一-貫穿全曲的進行方式與條拍相結合,使人感覺到小紙船隨波漂蕩的韻律。主歌部分有四個樂句,各為4小節構成一個方整的樂段。第一樂句旋律先作,上行,后作下行,第二樂句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只是在旋律上提高了音區。第三樂句句首和第一樂句相同。 后半樂句在節奏上加密,增強了動感。第四樂句出現了分裂的節奏“”,打破了前面三個樂句的平穩節奏,流露出殷切期待的心情。歌曲的副歌為二聲部合唱。因歌詞的需要,旋律句幅擴大為8小節。高聲部的旋律取材于前樂段的第二樂句,音區的提高和八度大跳進行,使得感情變得比較激動。結束句的兩聲區從高音區作平行三度下行。和聲上因運用了變化音而形成了大、小三度的色彩變化,使音樂顯得柔和、朦朧,歌聲載著孩子的夢想,飄向遠方,飛向未來。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這首合唱曲,學生能夠感受歌曲優美的情緒,抒發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等形式體會歌曲的和聲美;在合唱訓練的過程中提高合作能力。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用柔和的聲音、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并能進行二聲部合唱。
(3)設計:
合唱練習 解決難點
①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學生聆聽難點旋律。
同時,提出問題:這條旋律和我們平時聽到的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學生回答,為二聲部合唱旋律。
②(出示課件)教師彈琴,引導兩組學生分別演唱高、低兩個聲部旋律,然后交換聲部演唱。
師生合作:教師彈一一個聲部的旋律,該聲部學生演唱,同時,老師演唱另一個聲部旋律。再交換聲部合作演唱。
③教師邀請兩組選出代表進行合唱,教師和其他同學探究:達到良好合唱效果的要點。
(及時進拍、音量平衡、音色、氣息等)
同時帶領學生們一起練習感受“聲斷氣連"的演唱技巧。
④教師彈琴伴奏,全體同學合唱歌曲,注意聲部統一。
⑤帶入齊唱旋律,完整演唱歌曲。
設計理由:這是一-首合唱課,在合唱教學中,聽覺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教師通過聽辨多聲部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多聲部感覺,同,時,在學唱過程中解決了學生的音準問題,為唱好二聲部旋律打下基礎。 之后,在兩個聲部的交替練習,以及老師的參與指導中,二聲部容易出現的 “帶跑音”、不和諧等問題明顯減少。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的一首合唱歌曲頗有難度。學生在難點之前已經初步體會到歌曲的情緒,但是氣息控制、帶入情緒等要點仍未解決,想要在合唱中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一定的步驟性。 因此,我考慮以學習齊唱部分——合唱部分——完整演唱來
完成本節課。循序漸進地解決合唱難點。
30.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正面下手雙手墊球
動作方法:正對來球,成準備姿勢。墊球前,兩臂自然下垂,兩手并攏,兩拇指平行,兩小臂盡量靠近;墊球時,用兩腳蹬地,兩臂稍內收,利用仲膝含胸、提肩、壓腕的全身協調動作迎向來球,將球準確地墊擊在前臂的擊球部位上。擊球瞬間,兩臂要保持平穩,身體重心向抬臂的方向移動伴送球擊出。
雙手下手墊球的擊球手型一般分為疊指法和包拳法兩種。
疊指法:將兩手手指上下相疊,兩拇指對齊平行靠壓在上面手的中指第指節上,掌根靠緊,兩臂伸直相夾,手掌部位不能相疊。
包拳法:將兩手抱拳互握,兩拇指平行放于上面,兩掌根和兩小臂靠緊手腕下壓,使前臂形成一個墊擊平面。
雙手下手墊球的部位:一般是用手腕向上10厘米左右的平面。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說明”正面下手雙手墊球”的教學重點、難點。(10分)
(2)如果指導水平三的學生練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技術教學環節的步驟并說明理由 。(20分)
【答案】略
【解析】
(1)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夾臂、提肩、壓腕,墊球的部位準確;
教學難點:判斷準確,上下肢協調用力。
(2)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了解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知識,掌握排球擊球的手型、擊球部位,90%的學生可以正確的做出墊球動作;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學習,發展學生的身體協調性、靈敏性,及下肢力量,提高跳躍能力;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和對排球運動的熱愛之情。
(3)技術教學環節的步驟設計:
①教師做完整的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動作示范,讓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表象。
②組織學生按要求進行如下練習
A.原地徒手模仿練習,注意聽教師口令,做好“插”、“夾”、“提” 和上下肢的協調用力;
B.兩人一組固定球練習,一人持球固定于腹前,一人原地做墊球動作,體會擊球部位;
C.兩人一組,間隔2米的一拋一墊練習,注意拋球穩,擊球點在腹前一臂;
D.兩人一組,間隔3- -4米的一 -拋一墊的練習。
③教師在每個小練習前要做該練習的動作示范,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進行巡視指導,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突出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
④組織學生進行墊球的競賽
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看哪組墊球過線的人數多/自墊的球多。
⑤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總結游戲/競賽中的表現,再次強調墊球的要點。
31.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平面設計、立體設計和空間設計各自滿足人類的什么需求?(10分)
(2)如指導中年段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什么是好的設計”內容的新授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10分)
(4)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身邊用品設計的欣賞和評述方法”內容的新授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10分)
【答案】略
【解析】
(1)平面設計:能滿足人類在視覺上的直觀感受,用眼睛去發現美的、感受美的色彩。
立體設計:能滿足人類對各種形狀及造型的需求,在平面設計的基礎,上去創造美。
空間設計:能滿足人類在色彩(平面設計)和形狀(立體設計)的基礎上,實現某種物質的用途和精神的需求。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了解到身邊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設計的世界,認識設計的基本知識,即造型、色彩、材質、功能,并能設計一幅生活用品的作品。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直觀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根據意圖選擇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進行初步的設計和制作活動,體驗設計、制作的過程,發展創新意識以及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認識到美妙的多彩世界來自人們精心的設計, 只有懷著-顆熱愛生活的心,才能體會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樂趣,才會有好的設計。養成用美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培養藝術直覺。
(3)“好的設計”一定是指在外在形狀上美觀大方,內容上又實用的設計。
理由:我們身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設計藝術,它服務于我們的衣,食、住、行。只有了既實用又美觀的設計,我們的生活才會更輕松、快捷和舒適,也更加五彩繽紛。
(4)
1.魔術變變,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變個魔術(出示手中的兩個橙子,經過加工后變成“可愛的笑臉”的形象。)你們看,老師把這兩個橙子變成什么了啊? (可愛的笑臉)
教師總結:只要你善于觀察,你會發現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是設計藝術品,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小魔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他們認識到身邊的設計藝術無處不在。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2.聯系生活、講授新課
(1)初步感知
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身邊的衣、食、住、行四個方面的設計藝術作品,并帶領他們從造型、色彩、材質、功能上描述欣賞這件藝術作品,讓他們認識到身邊的世界是-個充滿設計的世界。
教師實物展示衣服和餐具: ( 教師帶領學生從造型、色彩、材質、功能上描述欣賞設計藝術作品。) 教師展示開關貼和布老虎鞋:(學生自己嘗試從造型、 色彩、材質、功能上描述欣賞設計藝術作品,教師發放自己繪制的亞運會吉祥物圖片給予鼓勵。)
【設計意圖】抓住“身邊”,老師引導學生直觀的從造型、色彩、材質、功能上欣賞分析衣、食、住、行四個方面的設計藝術作品,讓學生學會欣賞。
(2)交流討論
以小組的形式,發放相關的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從造型、色彩、材質、功能上描述這些身邊的設計藝術作品。描述精彩的組別教師發放自已繪制的亞運會吉祥物圖片給予鼓勵。請學生當回小小評論家,來看一看,評一評。
【設計意圖 】小組內合作探究, 并派組內代表上講臺來描述自己
對這些身邊的設計藝術的理解,讓學生學會描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動手實踐
以小組競賽的形式,請學生當回小小設計師,動動小手做做:根據你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制作一個身邊的設計藝術作品吧。
【設計意圖】小組競賽合作,在分工明確同時,又培養的競爭意識,在共同體驗設計制作快樂的同時,利用所學知識去創造美,達到眼、腦、手的協調并用,完成從觀察到思維直至表達的創作全過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