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
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人從出生到入學前心理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1、什么是心理現象?
心理現象是心理活動、心理過程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如觀察一個人,有人觀察得很細,身高、膚色、體貌特征都能描繪,有的人則觀察得很粗。又如學習,有人對公式記憶深刻,有人對年代記憶準確,有人則對事件印象很深,當然也有人對學習內容記不住,但對影視名星的一點一滴都了如指掌。對一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人痛恨,有人可憐。對一交通事故現場,有人擠著湊熱鬧,有人遠遠躲開。男孩喜歡車,女孩喜歡娃娃,有人勇敢、有人文靜等都是心理的外在表現。
2、什么是心理呢?
心理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心理包括能力、氣質、性格。認識過程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象,前面提到的觀察就是知覺,知覺與記憶都是認識過程;痛恨與可憐屬于情感,男孩與女孩興趣不同則屬于個性,勇敢與文靜則是氣質。
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是心理概念的外延,其內涵是三句話:
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腦癱孩子則會出現不正常心理。如發育遲緩,語言產生晚,行動慢,反應遲鈍等等。這說明腦是產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腦的機能。但目前也有另一種說法,心臟也能產生心理,因為一名曾做過換心臟手術的人在術愈后常常光顧酒吧、大吼,這是他不曾有過的行為,后來經過了解才知是交通事故中捐贈心臟的人的嗜好。目前對此現象仍無法解釋。
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只有當客觀現象作用于人腦時,才會產生心理。我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是想象一種,屬于認識過程。白天見到的客觀現實作用于人腦,進入到了潛意識,到了夜里,潛意識升入到意識里,成為夢。同樣所看所說所想都是客觀現實在不同人腦的反映,只不過不同的人經歷、環境、遺傳素質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觀現實不同人反映會有所不同。這也是說心理反映具有能動性。
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動性:都是對客觀現實反映,但反映程度、效果會有差異,這就是能動性。能動性是指人積極、主動、有選擇地反映現實或反作用于現實。一次電臺請一位商界奇才作嘉賓,主持人請他談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說:出題考考你們吧。某地發現了金礦,人們一窩蜂擁去,但一條大河擋住必經之路,你會怎么辦。有人說繞道,有人說游過去,但商界奇才含笑不語,很久才說為什么非要淘金,為什么不買條船開始營運。他講此故事的目的是成功在于想他人不曾想的。而此故事中不同人的想法則反映出每人能動性不同。
二、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內容
1、個體心理的發生:在講注意、感覺、知覺、記憶、想像、思維、言語、情緒、意志、個性、社會性等這些章節時都會提到它們是何時產生的
2、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一般在每章會提到什么心理現象的發生或一般趨勢。
3、學前時期心理過程和個性的發展:研究每個心理現象的各自特點和規律。
點擊→注冊會員免費獲取:教師資格備考點/教師資格在線題庫/教師資格在線答疑/短信提醒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教師資格
[筆面護航班]
筆試+面試 協議保障 2期重學高端服務
教師資格
[沖關暢學班]
入門+進階 精選教材 協議保障 1期重學
教師資格
[精品樂學班]
課程模塊 準題庫自主練習重點強化學科全面
教師資格
[面試特訓班]
全新升級模塊 協議重學 研發資料班主任督學
教師資格
[面試精品班]
課程模塊 學科試講 高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