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計量師考試時間為9月15、16日,目前各地注冊計量師報名陸續開展為了幫助考生復習2012年二級注冊計量師考試科目,全面的了解二級注冊計量師考試科目《法律法規及綜合知識》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2年二級注冊計量師考試教材《法律法規及綜合知識》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米制的建立
米制是國際上最早建立的一種計量單位制度,在17、18世紀,人們感到計量單位和計量制度比較混亂,影響著國際貿易的開展和經濟的發展及科技的交流,迫切希望科學家們探索研究一種新的、通用的、適合所有國家的計量單位和計量制度。于是在1791年經法國科學院的推薦,法國國民代表大會確定了以長度單位米為基本單位的計量制度。當時米的定義是地球子午線長的四千萬分之一,這也就是米的最初定義。規定了面積的單位是平方米,體積的單位為立方米。同時給質量單位作了定義,采用1m3的水在其密度最大時的溫度(4℃)下的質量。因為這種計量制度是以米為基礎,所以把它叫做米制。
為了進一步統一世界的計量制度,1869年法國政府向一些國家發出邀請,希望他們派代表到巴黎召開“國際米制委員會”會議。在1872年8月開會時,共有24個國家派出了代表,會議決定以巴黎檔案局所保存的米和千克原器為基準,復制一些新原器發給與會各國。1875年3月1日法國政府又召集了有20個國家的政府代表與科學家參加的“米制外交會議”,并于1875年5月20日由17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米制公約》,為米制的傳播和發展奠定了國際基礎。由各簽字國的代表組成的國際計量大會(CGPM)是米制公約的最高組織形式,下設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其常設機構為國際計量局(BIPM),局址設在巴黎。1889年召開了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會上決定將復制的30支新米原器中最接近“檔案局米”的一支(No:6)定為國際米原器,稱為“國際米”,并保存在國際計量局。會上還承認了根據“檔案局千克”復制的國際千克原器,也保存在國際計量局。截至2007年10月,米制公約正式成員國已發展到51個。我國于1977年加入<米制公約》。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