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2012年中級經濟師考試金融專業知識與實務第十二章國際金融及其管理第二節國際收支及其調節的學習筆記,希望本文能夠幫助您更好的全面學習2012年經濟師考試的相關重點!!
四、國際收支理論
(一)彈性說
彈性說是闡明貨幣貶值對貿易收支影響的國際收支說。
觀點:進出口需求價格彈性之和大于1的時候,貨幣貶值能夠使得貿易收支改善。
原理:D=進口商品需求彈性=進口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率/進口商品價格變動率
D*=出口商品需求彈性=出口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率/出口商品價格變動率
例:
出口商品的國內單價
|
匯價
|
出口商品的美元單價
|
出口數量
|
出口的外幣(美元)收入
|
價格變動率(%)
|
出口數量變動率(%)
|
|
0
|
¥7
|
¥1/¥7
|
¥1
|
10,000
|
¥10,000
|
-
|
|
1
|
¥7
|
¥1/¥8
|
¥0.875
|
11,000
|
¥9.625
|
14.29%
|
10%
|
2
|
¥7
|
¥1/¥8
|
¥0.875
|
12,000
|
¥10,500
|
14.29%
|
20%
|
(二)吸收說
吸收說是以總吸收來說明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用調節總吸收來醫治國際收支失衡的學說。
凱恩斯的國民收入均衡方程:
Y=C+I+G+(X-M)
→X-M=Y-(C+I+G)
→B=Y-A
其中,B=X-M即國際收支,A-C+I+G即國內總支出或總吸收。
當國民收入大于總吸收時,國際收支為順差;當國民收入小于總吸收時,國際收支為逆差;當國民收入等于總吸收時,國際收支為平衡。
政策操作:在國際收支逆差,即Y<A時,增加Y,即將對進口的支出轉為對國內產品的支出,此為支出轉換政策;同時,減少A,即運用緊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減少總吸收,此為支出減少政策。由此提出,緊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要同支出轉換政策搭配使用。
(三)貨幣說
貨幣說是以貨幣供求來說明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用調節貨幣供給來醫治國際收支失衡的學說。
其中,p為價格水平,Y為國民收入,i為利率;D為來自國內的貨幣供給,R為來自國外的貨幣供給(通過該國際收支順差獲得,以國際儲備為代表)。
該式清楚地表明了國際收支差額與貨幣供求之間的關系,即國際收支是一種貨幣現象,國際收支失衡是因為貨幣供求失衡,國際收支逆差是因為Md>D。
要醫治國際收支失衡,貨幣說的政策主張是,要采用貨幣政策(貨幣供給政策)、匯率政策來調節:國際收支逆差時,實行緊的貨幣政策,即減少D;反之亦反。
(四)政策搭配說
政策搭配說是說明在兼顧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的背景下,在外部不均衡調節中進行政策搭配的國際收支學說。
丁伯根法則認為,要實現一個經濟目標,至少需要使用一種有效的政策工具;要實現n個獨立的經濟目標,至少需要使用n種獨立且有效的政策工具。在某些情況下,一國如果單獨使用支出調整政策來追求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將會導致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之間的沖突,即米德沖突。(見“國際收支不均衡調節中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的兼顧”)
五、我國的國際收支不均衡及其調節
我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順差,一方面與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相適應,是改革開放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將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通過加工貿易的機制轉移到我國的結果。
持續多年的國際收支順差給我國的外匯儲備管理、貨幣供給與貨幣政策、實體經濟結構等帶來了諸多挑戰,同時也使我國面臨日益增大的國際壓力。我國也對國際收支順差采取了一些調節政策和措施:(1)逐步放寬和取消經常項目下的外匯管制;(2)逐步放寬資本項目下的外匯管制;(3)降低對出口的激勵范圍和力度,改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外貿出口結構;(4)優化利用外資結構,限制高耗能、重污染、附加值低的直接投資流入;(5)對國外投機性的熱錢流入采取密切監控的高壓政策。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