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從業前景如何?基金從業人員的待遇如何?將來能掙多少錢?
基金從業前景:本文數據來源中國基金業協會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了解到截至2017年1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109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6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管子公司共12家,保險資管公司2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合計8.36萬億元。(不含私募基金公司)
而私募基金的體量就更為龐大,截至2017年1月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18048家。已備案私募基金47523只,認繳規模10.98萬億元,實繳規模8.40萬億元。私募基金從業人員28.05萬人。
不同主要業務類型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情況
截至2017年1月底,按正在運行的私募基金產品實繳規模劃分,管理規模在20-50億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463家,管理規模在50-100億元的有166家,管理規模大于100億元的有147家。
那么基金這個行業待遇如何?
一家好的私募到底能有多賺錢,又有多大方?XX投資公司提交在股轉系統的公開轉讓說明書道出了隱情。
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今年上半年A公司投資主營業務收入包括基金管理費、投資顧問費、浮動業績報酬、認購費等。浮動業績報酬即通常所說的提成,通常為單位凈值超過面值或約定業績基準部分的20%。
上半年,A公司總營業收入約4.53億元,其中浮動業績報酬部分占比最高約為4.18億元,凈利潤2.73億元。其中,僅“支出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一項就達到9503萬元左右,占到上半年凈利潤的34.8%,按A公司上半年總人數66人計算,人均半年收入就達到了約144萬元。
不過,無論是私募還是公募,基金經理的收入都遠遠高于后臺員工。同樣,即便都是做研究員,收入情況也是兩極分化。
“私募高的很高,低的很低,我知道基本工資是1萬塊的人很多。最后獎金是看你薦股的好壞與賺錢的程度。這種體制也是大多數私募采用的,導致牛市賺很多錢,熊市比較難熬。”上海一家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北京一家私募的投資總監Q先生(化名)透露,投研薪酬采用的是市場化的計算準則,人與人不一樣,差距甚至達到十倍。以研究員的年終獎來說,論能力和貢獻從10萬到近百萬都有。“工作兩年內的話,一般是20萬~30萬一年的總薪資。研究員也沒那么好做,百里挑一。”他說。
“一個點拿40萬美元,年終獎一般就是這個。當然也還要加上平時的base(基本工資)。”上述上海私募研究員告訴記者,平時一般月薪就是發定薪,年末根據考核業績來發獎金。
“還有的基金公司模式就是基本工資很高,應屆生做研究員的月薪就是2.8萬~3萬元,資深的就更高了,指數級別地上升。所以就不是直接和業績掛鉤,主要是看今年你的表現怎么樣,然后決定給你N月的base。”上述上海的私募研究員說。
“一部分私募相對比較現實,就是承包制,掙錢的時候就海掙,不掙的時候就沒了。掙了錢就拍屁股走人,因為后面如果是熊市的話就白干了。”Q先生表示。
“至于公募,一個普通研究員進來也就是2萬元,畢業只有1年的話,2萬元都拿不到的。在賣方做了兩三年后在買方做1年,研究員大概是2.5萬的水平。在上海,一般的基金經理是3萬~4萬的月薪。不包括年終獎。”
內容來源于中國基金業協會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