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0/2/27 10:46:07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
中國的培訓市場和國外的培訓市場不一樣:國外的培訓更講究課程體系本身的有效性,哪個講師進行培訓效果都差不多,中國的培訓更強調的是講師,在保證課程質量的時候更多的是要選到優秀的講師;國外很多課程更注重的是課程的針對性開發,中國的很多講師更擅長的是課程的重新整合。在這樣的差異背景下,很多培訓機構感慨培訓行業太需要規范,很多企業感慨培訓機構只不過是倒賣講師的平臺。無論是培訓機構還是企業,都已經認識到,未來的培訓一定是和企業本身聯系越來越緊密,需要考慮課程如何更好地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咨詢式培訓課程設計,讓培訓真正能為企業創造價值。
現在的問題是中國的培訓現狀就是這樣,而且每個企業對培訓的需求也不盡相同,那么在現有條件下,企業如何利用培訓機構現有的資源和優勢提升自己呢?這就需要企業在和培訓機構打交道的過程中,不斷地地提出相關的要求來構建自己的能力,這是一個從買魚到養魚的過程。
一、 從"買魚"到"贈魚"
在和培訓機構合作的過程中,盡可能要求對方提供免費公開課的名額。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是公司個別的培訓需求不能構成內訓規模,可以通過參加公開課的方式解決;二是發現對公司有價值的培訓,自己或相關負責人去考察,如果效果理想可以引入內訓,從而保證培訓的效果,三是為企業節省成本并降低機會成本。
二、 從"贈魚"到"贈竿"
出于鍛煉隊伍或節省成本的考慮,公司除了得到"贈魚"之外,希望自己的人也能釣魚,于是可以再向培訓機構提出要求,需要培訓機構提供"魚竿",你給我培訓,但需要你把我需要的授課的相關資料也提供給我,這樣企業就可以讓自己的人來親自操刀,來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培訓了。
三、 從"贈竿"到"贈餌"
得到了授課資料的企業讓自己的人來進行培訓,一是節省了成本,二是案例等更適合本企業,但漸漸發現自己的講師授課沒有外部請的老師效果好,這是什么原因?原來不是隨便誰都可以做講師,講師是需要選拔的,不是平時能言善辯的人就可以做講師;也不是誰隨便都可以做講師,講師的授課是有技巧的,需要進行專門的訓練,不是聽過一兩次課就可以做講師。這時企業需要為"釣竿"配"餌"了,需要選拔講師并進行專門的培訓。如果內部講師少可以參加相關的培訓,需要培訓機構"贈餌",如果內部講師多可以組織專門的講師培訓,就需要"買餌"了。
四、 從"贈餌"到"贈漁"
企業有了自己優秀的講師,培訓質量和效果上已經大大提高了,但是發現在培訓的過程中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于是認識到培訓不僅僅是解決課程的問題。就像是是你有了好的魚竿和魚餌,但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想釣什么樣的魚還是有很多學問的。于是知道了,原來是和別人一起去釣魚,有些問題不需要考慮,而自己釣魚時就需要考慮更多的事情了。于是需要培訓機構在合作的過程中教會你"漁"的技術,關于培訓的整體過程,怎么做調查、怎么做計劃、如何實施、如何評估等等。掌握了這些,企業會發現自己在培訓上基本游刃有余了。
五、 從"贈漁"到"建池"
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就不需要到外面去釣魚了,因為他已經有能力自己建魚池了,想在哪建在哪建,想養什么魚就養什么魚,這時企業的培訓已經是完全服務于自身的戰略和業務了,在這個過程中,培訓機構是一個設計師而非建筑師了,他會告訴你怎樣的魚池是最適合你的。這時要做的事情是在建立培訓模型的基礎上全面構建培訓體系。
也許企業會擔心,提了這么多要求,到最后的結果是不需要培訓機構了,他們能干嗎?其實不必擔心,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該培訓機構是最了解公司的了,如果不選擇和他們合作還會選擇誰呢?除非你只要求贈送而又不付錢,培訓機構才不會考慮。其實,從"贈魚"到"建池"的過程,是企業和培訓機構實現雙贏的過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