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污水處理及工藝方案的選擇
(1)污水處理能力
我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需要有截留倍數,而分流制雨水道則無需截留倍數,無需處理雨水徑流,致使我國絕大多數污水處理廠,只按旱季污水量設計、建造和運行,亦即截留倍數n=0,一旦進入雨季,對雨水徑流既不能截留,也不能處理,致使降雨時受納水體往往遭受嚴重污染,造成垃圾、糞便漂浮河面,即有礙觀瞻,更影響環境衛生。因此,設計好溢流井的構造以充分發揮其截流雨水徑流作用,而且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應與截流污水量相適應,以韓國首爾清溪川治理工程為例,清溪川周邊污水管道的截流倍數取為2,降雨時合流制下水道截流干渠能夠匯集降雨強度為Q=2mm/min的徑流量,因此,盡管其下游的中梁污水處理廠的服務面積內污水流量為66萬噸/天,但其設計處理流量則為195萬噸/天;大田污水處理廠的服務人口為150萬,其污水處理能力為90萬噸/天,可見其截流倍數也是取為:n=2。
(2)污水處理廠選址及工藝選擇
我國在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中一直主張建設大型污水處理廠,因為大型污水處理廠相對建造成本低,但城市集中式污水處理系統應與分散式污水處理系統相結合。集中式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周期長,對配套污水收集管網的要求高,耗資巨大,而許多已經建成的大型污水處理廠由于選址在城市水網下游,阻礙了污水的再生回用;而分散式污水處理系統容易實現污水的就地回用,有利于實現城市區域性良性水循環。因此,應當提倡在居民小區建造小型污水處理回用廠,為了利于和易于水循環回用,小區宜于采用分流制下水道系統,即污水排放于處理回用系統和雨水徑流匯集、儲存、處理與利用系統。小區雨水系統主要收集屋頂、道路、公用場地等徑流,其水質較清,易于處理,如通過沉淀-過濾-消毒處理便可獲得優質出水,可用魚沖廁、澆灑綠地和做小區景觀湖、塘的景觀用水。
以活性污泥工藝為主的現有污水處理工藝,其主要限制是占地面積大,處理效率低,因此,要進行污水處理工藝的優化,采用先進的技術,如:新一代生物膜工藝,如BAF(Biofor、Biostyr、Biobead、Biopur等),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復合工藝,包括移動式生物膜工藝(MBBR,Caldnes、Linpor等)和固定式生物膜-活性污泥復合工藝(HYBFAS、EHYBFAS等)[32-34]。
(3)適當的河道就地治理技術
盡管建設了污水截排系統和污水處理廠,但由于截流倍數的不徹底,還是會有污水流入河道,因此在河道內,尤其是污染嚴重的河道內建設適當的處理設施,以保證河道水質,如:污染河道就地生物治理技術,包括:利用河床鋪設生態石,種植各種生態植物,適當增加曝氣復氧設施及其他的人工生物強化措施等[35]。
歡迎考生到中大網校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論壇 交流考試經驗和心得,發布考試資料。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