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0/5/31 0:00:00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
18.下列句子中,有歧義的一句是( )。
A.這個合理化建議一經采納,大大激發了全體員工獻計獻策的積極性。
B.部隊是個大熔爐,三年里,我進步很大,因為首長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
C.他事先沒作充分準備,遇到這樣的意外情況就顯得不知所措。
D.古人尚且能聞過則喜,今天有些人卻常常諱疾忌醫,這實在不應該。
18.B.[解析] 本題屬于歧義句辨析題。B項“自己”一詞指代不明,根據句意,“自己”可以指“首長”,也可以指“我”,因此有歧義。所以選擇B選項。
20.下面的句子中,劃線的成語使用有誤的是( )。
A.看到非洲草原上角馬遷徙的場景,你一定會震撼不已——綿延幾公里的角馬群如黑色的洪流,一瀉千里,蔚為壯觀。
B.年關臨近,本是商品銷售的最佳良機,受次貸危機的影響和歐元的持續走低,今年意大利的市場顯得十分蕭條,60%的華人企業裹足不前。
C.人類向自然毫無節制的索取,造成環境嚴重污染、資源日益匱乏,這種行為無異于作繭自縛。
D.我和汪劍做了四年的室友,對他的經歷、性格、愛好都了如指掌,我相信他絕不會出賣朋友。
20.A.[解析] 本題屬于病句辨析題。A項中“一瀉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遠;也比喻文筆或曲調氣勢奔放;也形容價格猛跌不止。這里用來形容角馬群遷徙,用詞不當。所以選擇A選項。
2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是( )。
A.通過考察美國幾所中學,使這些中國校長們的教育教學理念悄然地發生著變化。
B.機關考勤制度改革后,“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現象不見了,全勤的人數驟然增多,出勤率較前三個月有很大增加。
C.這個峽谷至今仍是個謎,聽老人們說,那里從來就沒有人能進去過,進去的人從來就沒有能活著回來的。
D.市井百姓的生活變化實實在在。他們的欲求原本就簡單,只是盼望著生活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然而,這看似簡單、實則難得的進步,離不開中國穩扎穩打的“內功修煉”。
22.D.[解析] 本題屬于病句辨析題。A項主語殘缺,應該去掉“使”;B項主謂搭配不當,“出勤率”只能說“提高”,不能說“增加”,出勤人數可以說“增加”,應改為“出勤率較三個月前有很大提高”;C項屬于邏輯錯誤,既然“從來就沒有人能進去過”,那么就不可能有下句“進去的人”,因此錯誤。D項沒有語病。所以選擇D選項。
27.《夢溪筆談》無疑代表了宋代地理觀察的最高水平,但該書并不算一部地理著作,宋代地理觀察的結果更集中地表現在游記中。《夢溪筆談》是游記嗎?
A.是
B.不是
C.其中一部分是
D.目前還有爭議
27.A.[解析] 本題屬于長句理解題。根據句意,“宋代地理觀察的結果更集中地表現在游記中”,而“《夢溪筆談》無疑代表了宋代地理觀察的最高水平”,那么可以得出結論,《夢溪筆談》肯定是游記。所以答案選擇A選項。
28.過去幾十年,中國社會淡化了民族民俗。隨著人們生活富裕,需要用一個個節日掀起娛樂高潮,這時發現我們的傳統節日“貧乏”,難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于是,那些富于人情味的洋節便順理成章地鉆入了中國人的生活。
這段話對洋節進入中國人生活的態度是( )。
A.理解
B.贊成
C.反對
D.無所謂
28.A.[解析] 本題屬于態度觀點題。文段解釋了洋節進入中國人生活的原因,“順理成章”一詞表明了作者對洋節進入中國人生活這種現象是接受的,可以理解的,但并沒有表示是否一定贊成。所以選擇A選項。
30.世界經濟論壇年會2月1日在瑞士達沃斯落下帷幕,出席論壇的經濟專家們普遍認為,全球經濟下滑尚未觸底。
這句話告訴我們,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經濟專家( )。
A.認為全球經濟出現了下滑
B.認為全球經濟仍有繼續下滑的趨勢
C.對全球經濟下滑問題達成了共識
D.對全球經濟下滑的研究沒有盡頭
30.B.[解析] 本題屬于詞句理解題。對于經濟學家認為的“全球經濟下滑尚未觸底”,解題的關鍵在于對“尚未觸底”一詞的理解,“尚未觸底”意為還沒有達到底線,還有繼續下滑的趨勢,和B項意思相符。A項和C項只提到了下滑,至于下滑到何種程度沒有提及,不夠準確;D項偷換了概念,是“經濟下滑”而不是“經濟下滑的研究”。所以選擇B項。
32.周總理在歡迎基辛格二次訪華的宴會上說,“(中美關系的恢復)要歸功于毛主席和尼克松總統。當然,一定也要有一個人做先導,這個先導就是基辛格博士。”
這說明( )。
A.基辛格訪華標志著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
B.基辛格對促進中美關系改善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C.毛主席和尼克松總統是中美關系改善的推動者
D.基辛格為中美關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礎
32.D.[解析] 本題屬于詞句理解題,要求考生對周總理的話進行理解分析。既然是歡迎基辛格的宴會,自然是針對基辛格才出此言,排除C項。基辛格是中美關系恢復的“先導”,也即是為中美關系的恢復做出了前期的貢獻,奠定了基礎,同義替換為D項。A項沒有提到,B項“決定性”作用和“先導”不符。所以選擇D選項。
根據短文回答43—45題:
______________ 喲!
你看那紅的,黑的,白的,青的,嬉笑的,悲哀的,目眥欲裂的的面具,無論你怎樣褒獎,怎樣棄嫌,它們一點兒也不改變。紅的還是紅的,白的還是白的,目眥欲裂的還是目眥欲裂。人面呢?顏色比那紙制的小玩意好而且活動,帶著生氣。可是你褒獎它的時候,它雖是很高興,臉上卻裝出很不情愿的樣子;你指責他的時候,他雖是懊惱,臉上偏要顯示出樂于納言的顏色。
人面到底是靠不住呀!我們要學做面具,但不要戴它,因為面具后面應當讓它空著才好。
43.第一句話具有統括全文的作用,橫線上應填充的文字為( )。
A.人面卻不同
B.紙制的面具則不同
C.紙制的面具更不同那人面
D.人面原不同那紙制的面具
43.D.[解析] 本題屬于主旨概括題。本文段選自許地山先生的《面具》一文,感慨人面總試圖隱藏真實的內心,不如面具真實。本文段中,通過對比可以看出作者的側重點在于強調后半部分的“人面”,因此,“人面”才是文段的主體,排除B、C兩項。A項概括不夠全面,D項更合適。所以選擇D選項。
44.對文尾畫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是( )。
A.因為面具雖然稱作假面具但它不會做假
B.因為面具固然有真實的一面但它畢竟是假面具
C.因為面具有真有假,真假令人莫辨
D.因為面具不會變化,假就是假,真就是真
44.B.[解析] 本題屬于詞句理解題。根據文段,“我們要學做面具”,是因為面具“無論你怎樣褒獎,怎樣棄嫌,它們一點兒也不改變。”是真實的;“但不要戴它”是因為它畢竟是“假面具”,不能代替人面,用它遮住了人面,更加看不到人面真實的表情,也更加不能揣測人的內心。B項符合文意。A、D項都解釋了面具的真實的一面,沒有解釋為什么不能戴;C項不符合段意,面具本身沒有假的。所以選擇B選項。
45.短文將人面與面具對比,其用意強調說明的是( )。
A.人面有時比面具更假
B.面具有時比人面更假
C.人面比面具更善于表演
D.面具比人面更善于表演
45.C.[解析] 本題屬于意圖推斷題。根據段意,面具是真實的,而人面卻常常是虛假的,A、B項都表達了面具和人面都是假的觀點,只是誰比誰更甚的區別,前提錯誤,故排除。C、D兩項很明顯選擇C項。所以選擇C選項。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