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6个男人灌了一夜精子_欧美chengren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女女互磨高h文

當前位置:

專家李祖華評常識判斷——信息技術知識判斷

發表時間:2014/1/26 23:52:21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專家李祖華評常識判斷——信息技術知識判斷
1. 在計算機中,用文字、圖像、語言、情景、現象等所表示的內容都可稱為信息。  

2. 信息的主要特征:可傳遞性和共享性、載體的可變換性、可處理性和可增值性;  

3.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IT)主要包括感測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等。  

4. 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語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術的使用、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計算機技術與現代通訊技術的發明和使用。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將人類社會推進到信息化時代。  

5. 1946年2月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世界上第一臺被稱作ENIAC的電子計算機在美國問世,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依曼是主要設計者之一,他的理論的最基本思想是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  

6. 計算機發展的四個階段:第一代計算機(1946-1957)主要部件為電子管;第二代計算機(1958-1964)主要部件為晶體管;第三代計算機(1965-1970)主要部件為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第四代計算機(1971到現在)主要部件大規模或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主要就是以電子元件劃分發展階段的。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個人計算機(簡稱微機)屬于第四代計算機,它是在70年代隨著集成電路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而最早的計算機主要由電子管元件組成的,其用途主要是用于科學計算。  

7. 計算機的主要特點有:驚人的運算速度是計算機的重要特征,除此以外還有很高的計算機精度、超強的存貯能力、準確的邏輯判斷能力、自動控制能力。  

8. 計算機的應用主要應用在:數值計算、信息處理、過程控制、計算機輔助系統、人工智能。  

9. 信息、物質、能源并稱為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三大資源,計算機是處理信息的最重要工具。  

10. 信息處理是指運用計算機實現信息的收集、加工、存貯和傳輸、利用信息進行決策的全過程。  

11. CAI: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CAM:計算機輔助制造。  

12. 計算機的分類:根據規模大小可分為巨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中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微型計算機五類  

13. 計算機的發展方向將向網絡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的方向發展  

14. 一臺完整的計算機必須由軟件和硬件兩部分組成  

15. 計算機硬件一般由運算器、控制器、存貯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五部分組成。  

16. 中央處理器簡稱CPU,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計算機的最主要部件,是計算機的“中樞神經”。CPU的好壞、檔次高低,基本決定一臺計算機的好壞與檔次高低,CPU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主頻是CPU的運算速度的標志,數字越大,運算速度越快,即CPU越好。  

17. 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簡稱內存)和外存儲器(簡稱輔存)組成;內存儲器又由只讀存儲器(ROM)和隨機存儲器(RAM)兩部分組成;只讀存貯器(ROM)存貯計算機本身特征,內部數據,不能修改,能長久保存內部數據,容量較小;隨機存貯器(RAM)是CPU吞吐數據的場所,其存貯的內容可讀可寫,關機或停電后,存貯內容全部丟失。內存條是計算機的主存中的RAM部分。輔助存儲器主要有硬盤、軟盤、光盤、優盤等。  

18. 輸入設備:鍵盤、鼠標、手寫筆、麥克風、掃描儀(Scanner)、視頻輸入設備、條形碼掃描器、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向計算機輸入數據與指令的設備。  

19. 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音箱等向操作提供輸出結果的設備。  

20. 既屬于輸入設備又屬于輸出設備的有:磁盤驅動器、觸摸屏顯示器等。  

21. 存貯速度最快而容量最小的是CPU內部的寄存器。訪問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快存(寄存器)、主存、輔存。  

22. 計算機軟件一般分為系統軟件、應用軟件、應用支持軟件三大類。  

23. 計算機是通過電信號來控制電腦操作的,這些簡單的電信號及其組合被稱為計算機的指令,這些指令用一系列的二進制符號表示(即0和1表示),計算機能直接讀懂他們,所以稱這些二進制指令及其所代表的意義為機器語言。機器語言屬于低級語言。計算機所能直接識別和執行的語言就只有機器語言。  

24. 1字節的空間能存貯一個英文字符的編碼,而需2字節才能存貯下一個漢字的編碼  

25. 文件是一個個的應用程序或一些數據資料,是計算機里組織信息的基本單元。文件夾是計算機用來將一些列相關的程序和數據文件關聯在一起的組織形式。文件名的組成:主文件名. 文件擴展名。主文件名和文件擴展名中間用英文句點隔開。文件擴展名決定了文件的類型。計算機內的數據和程序都是以文件形式存儲在磁盤上的。文件的創建日期和最新修改日期可以在資源管理器中看到。在樹型目錄結構中,同一個磁盤的同一個文件目錄下不允許出現兩個文件名(包括主文件名和擴展文件名)完全相同。  

26. Windows資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統的重要內容,是系統提供給用戶管理軟硬件資源的界面。某些資源名前帶有“+”號的方框,表示該資源可被展開并顯示下屬關系,點擊該方框則展開;有的帶有“-”號的方框,表示其下屬關系已展開,點擊則該方框折疊。文件查找是資源管理器的一項重要功能。兩個通配符“*”和“?”的使用方法與區別,“*”可以代表任何多個字符,“?”只代表一個字符。  



27. Windows系統啟動后在內存中開辟一塊空間,稱做剪貼板。  

28. Windows98中的回收站是一個特殊的文件夾,存放的只能是硬盤上被刪除的文件或文件夾;從軟盤或優盤上刪除的文件或文件夾,將會被直接刪除而不會放到回收站去。  

29. 文件類型:.txt――純文本文件(記事本生成的默認文件)、.doc――Word生成的文本文件、圖像文件主要有:.bmp、.jpg、.gif等;聲音文件主要有:.wav、.mid、.mp3、.wma等;視頻動畫文件主要有:.mpg、.avi、.mov等。可執行文件有:擴展名為.exe的可執行文件、.com的命令文件、.bat的批處理文件三類。如果在同一目錄下存在兩個或三個擴展名不同而主文件名相同的可執行文件,則計算機每次只能執行其中一個,其執行的優先順序為:.com、.exe、.bat。  

30. 計算機病毒最早出現于上世紀80年代,所謂的計算機病毒,實質上它是人為制造、蓄意編制的一種特殊程序。其特殊性表現在隱蔽性、繁衍性、傳染性、破壞性等方面。  

31、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 
  計算機的產生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技術大事件之一。世界上的第一臺計算機(ENIAC)于1946年誕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到目前為止,計算機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代:  
  ① 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始于1946年,結構上以CPU為中心,使用計算機語言,速度慢,存儲量小,主要用于數值計算;  
  ② 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始于1958年,結構上以存儲器為中心,使用高級語言,應用范圍擴大到數據處理和工業控制;  
  ③ 第三代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始于1964年,結構上仍以存儲器為中心,增加了多種外部設備,軟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文字圖象處理功能加強;  
  ④ 第四代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始于1971年,應用更廣泛,很多核心部件可集成在一個或多個芯片上,從而出現了微型計算機。  
  我國從1956年開始電子計算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1983年研制成功1億/秒運算速度的“銀河”巨型計算機,1992年11月研制成功10億/秒運算速度的“銀河II”巨型計算機,1997年研制了每秒130億運算速度的“銀河III”巨型計算機。  
  目前計算機的發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體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計算機的通信產業已經成為新型的高科技產業。計算機網絡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 

32.計算機的系統組成  
  計算機系統由軟件和硬件兩部分組成。硬件即構成計算機的電子元器件;軟件即程序和有關文檔資料。  
  (1) 計算機的主要硬件  
  輸入設備:鍵盤、鼠標、掃描儀等。  
  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等。  
  中央處理器(CPU):包括控制器和運算器運算器,可以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控制器是計算機的指揮系統,它的操作過程是取指令——分析指令——執行指令。  
  存儲器:具有記憶功能的物理器件,用于存儲信息。存儲器分為內存和外存 
  ①內存是半導體存儲器(主存): 
  它分為只讀存儲器(ROM)和隨機存儲器(RAM)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ROM:只能讀,不能用普通方法寫入,通常由廠家生產時寫入,寫入后數據不容易丟失,也可以用特殊方法(如紫外線擦除(EPROM)或電擦除(EEPROM_)存儲器); 
  RAM:可讀可寫,斷電后內容全部丟失; 
  Cache:因為CPU讀寫RAM的時間需要等待,為了減少等待時間,在RAM和CPU間需要設置高速緩存Cache,斷電后其內容丟失。  
  ②外存:磁性存儲器——軟盤和硬盤;光電存儲器——光盤,它們可以作為永久存器;  
  ③存儲器的兩個重要技術指標:存取速度和存儲容量。內存的存取速度最快(與CPU速 度相匹配),軟盤存取速度最慢。存儲容量是指存儲的信息量,它用字節(Byte)作為基本單位, 
  1字節用8位二進制數表示,1KB=1024B,1MB=1024KB,lGB=1024MB  
  (2)計算機的軟件  
  計算機的軟件主要分為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兩類:  
  ①系統軟件:為了使用和管理計算機的軟件,主要有操作系統軟件如,WINDOWS 95/98/ 2000/NT4.0、DOS 6.0、UNIX等;WINDOWS 95/98/2000/NT4.0是多任務可視化圖形 界面,而DOS是字符命令形式的單任務的操作系統。  
  ②應用軟件:為了某個應用目的而編寫的軟件,主要有輔助教學軟件(CAI)、輔助設計軟件(CAD)、文 字處理軟件、工具軟件以及其他的應用軟件。 

33、計算機的網絡安全 
  (1)、不同環境和應用中的網絡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于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潰和損壞而對系統存貯、處理和傳輸的信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于電磁泄漏,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受他人干擾。 


  網絡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權限控制,數據存取權限、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蹤,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 
  網絡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于防止和控制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后的后果。避免公用網絡上大量自由傳輸的信息失控。 
  網絡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于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于合法用戶的行為。本質上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網絡安全的特征 
  (2)、網絡安全應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征: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絡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絡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于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3)、主要的網絡安全威脅 
  自然災害、意外事故; 
  計算機犯罪; 
  人為行為,比如使用不當,安全意識差等; 
  “黑客” 行為:由于黑客的入侵或侵擾,比如非法訪問、拒絕服務計算機病毒、非法連接等; 
  內部泄密; 
  外部泄密; 
  信息丟失; 
  電子諜報,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竊取等; 
  信息戰; 
  網絡協議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協議的安全問題等等。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編輯推薦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各地資訊

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