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有專家議論道:美國等國為什么沒有“民工荒”一說?道理很簡單,沒有農民工,哪來的“民工荒”?如果“農民工”這個詞消失了,城鎮勞動力的供求狀況會怎么樣?也就是說,如果城鎮每雇傭一個農村勞動力,立即就使他或她成為城里人,享受城鎮戶籍人口的所有待遇和城鎮就業者的同等待遇,那么,那些目前發愁雇不到農民工的還會雇不到員工嗎?所以,問題的根子,就在“農民工”三個字!有人會說,如果雇一個農民工就將其變成城里人,就讓其享受城鎮戶口就業者的同等待遇,那中國勞動力的低工資優勢就會喪失,中國的經濟就會缺乏競爭力。面對這樣的高論,我們不得不問:你本人愿意加入到低工資群體中去為中國經濟永遠保持低工資優勢的競爭力而貢獻自己的一生嗎?靠低工資優勢來保持所謂競爭力的國家有前途么?如果有的話,前途是什么?
(七)2006年珠江三角洲農民工調查報告顯示,農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4天,平均每天工作98小時,每周工作7天的比例占535%,每天工作8~12小時的比例占505%,每天工作達12小時以上的比例達65%,大部分企業并沒有按照勞動法規來實行工作和休息制度。2005年底,深圳市在企業工資發放情況調查中,發現欠資企業達653家,欠薪總額達1億多。2006年珠江三角洲農民工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464%的農民工工資可以當月發放,524%的農民工工資推遲發放,余下的12%的農民工不清楚工資何時發放。拖欠時間最久的長達31個月。據調查,30%農民工的身體都受到工作環境的侵害。一些企業勞動環境惡劣,加班時間長,不簽勞動合同,不繳社會保險,無法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入托問題,沒有提供相應的培訓等因素,直接導致了農民工的高流失率。
(八)2005年6月5日,《人民日報》專門介紹了奉化“力邦村”創新外來務工人員管理的新經驗。其主要做法是:成立全國首個外來人社區,實行公寓化居住、市場化運作、人性化管理、社區化服務,大力提高外來人員在社區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首先,在政治環境方面,“力邦村”實行自主自治的管理模式,實行這種管理模式,更能有效地確保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政治權利。其次,在文化環境方面,給予他們日后向上發展的動力和希望。再次,從政府管理機制來說,政府管理從統治轉向了治理,奉化“力邦村”以其食宿價格的低廉,環境的安全、便利和整潔,吸引了奉化外來務工者,成了企業的總后勤基地。
(九)根據原勞動與社會保障部2007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就業情況調查》顯示,雖然有655%的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但卻有453%的人沒有接受過任何培訓,25%的人只接受過7天的簡單培訓,接受過正規培訓的人員僅占131%。而對企業的調查顯示,777%的新增崗位要求工人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其中,373%的崗位需要初級工以上的技能水平,92%的崗位需要工人達到中級以上的職業資格。這表明企業招用員工的標準與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素質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十)儒家文化的和諧觀賦予了和諧勞動關系更高的價值。儒家文化倡導重人倫、“和為貴”的文化精神,認為“天時、地利,不如人和”,追求和諧統一。日本企業是儒家文化成功的典范,其成功就在于他們在借鑒西方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充分發揚了儒家文化“仁愛”的人本主義管理思想和“人和”的集體主義精神,提倡團隊協作,力求建立“命運共同體”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注重人文關系。施友善,行禮讓之心,視員工為家庭成員,從多方面予以關心。日本企業也因此獲得了強勁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十一)上世紀80年代后出生的、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以上的“二代”農民工逐漸成為農民工供給市場的主體。他們不同于“一代”農民工文化水平不高、有工就打,他們的經濟壓力較小,自我保護、自我價值實現意識不斷加強,當企業提供的待遇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或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他們敢于同企業主“叫板”,毅然離開。
(十二)教育權是我國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然而,由于地方政府管理的不到位和現行的戶籍管理制度,農民工子女受到義務教育的種種歧視。依法保障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已成為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難點和薄弱環節。根據2004年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和中國兒童中心共同立項、財政部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資助的調查報告,我國的流動人口中,18周歲以下的流動人口達1982萬。流動人口中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有93%處于失輟學狀態,近半數適齡兒童不能及時入學。學齡兒童的“童工問題”也比較突出,在失學的12到14周歲的流動兒童中,有60%的人已經開始工作。
(十三)農民工基本上被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政治參與幾乎是一片空白。據一項對進城農民工所做的調查顯示,在社區政治活動參與方面,有883%的人表示愿意參加居住地的社區活動,但是卻有867%的人表示沒有參加過居住地社區選舉等活動。究其原因,884%的人回答“我們是外來人”“那是當地人的事”。在工作單位的政治活動方面,在正式單位工作的農民工沒有人參加過本單位的政治活動,如職工代表大會。究其原因,182%的人回答“無人叫參加”,638%的人回答“我們是農民工”,182%的回答“那是正式工的事”。在農村社區政治生活方面,81.7% 的人表示自從打工以后從來就沒有參加過農村村委會的選舉。由于缺乏政治參與,導致農民工無法順利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并且無法正常平等地與城市居民進行交流和溝通。
(十四)今年10月23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稱,民工荒的出現是某一個時段的、結構性的,局部區域的現象。一是農民工的職業技能不能夠適應于崗位的需求,這是一個結構性的矛盾。另一個因素是,我國對外貿易有所恢復,沿海地區部分外向型企業訂單增加,使得短期內用工增加比較多,導致一段時間招不到工人的狀況出現。我們認為應該冷靜地看待這個問題。一方面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對勞動者的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特別是使勞動者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專業技術,這對于增強就業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我們要隨時關注企業用工的變化情況,加強對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用工信息的披露力度,避免勞動者盲目流動的情況出現。
三、申論要求
1.根據給定資料,請簡要分析產生“民工荒”的原因。(20分)
要求:觀點鮮明,闡述清楚,不照抄原材料;邏輯性強,語言簡潔;限200字內。
2.請參考給定資料,結合社會實際,談談作為農民工輸入地A市勞動部門(即用工主管機關),應采取哪些措施解決“民工荒”。(30分)
要求:條理清楚,語言簡潔,措施得當,具有可操作性,限500字內。
3.請根據給定資料反映的情況和社會生活實際,針對企業如何留住農民工,圍繞“建設和諧企業”這一論題,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800~1000字的議論文。(50分)
要求:審題準確,觀點鮮明,論據充分,闡述深刻,條理清晰,語言流暢,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