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6日,四川省公務員考試落下帷幕。此次申論的話題是關于郭明義的先進事跡,而非考前關注度較高的教育或資源等;考題仍然是三道題,但是打破了傳統(tǒng)的概括題、對策題和文章論述題的模式;總而言之,此次申論是四川公務員考試近10年經(jīng)驗摸索的創(chuàng)新之舉。由此,這次考試也是比較值得認真分析和總結的。故,經(jīng)過廣泛討論和研究,對此次考試做出如下的分析和整理,希望能夠對廣大備考的考生有所幫助。
一、 話題分析與啟示
今年的申論話題是關于郭明義的先進事跡,其主要內容是其助人為樂和奉獻精神的裂變。正如很多考生所言,這個話題不是特別熱門,有點出乎意料。但這話題卻仍然符合申論話題的幾個特點:一是社會問題或社會事件。郭明義的先進事跡本身就是一個社會事件,是發(fā)生在我們老百姓身邊,而且對我們的生活都能產(chǎn)生一定影響的(注:這里所說的影響并不一定是直接的影響,也包括間接或精神層面的觸摸不到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實際存在的)。二是熱點事件。關注時事的考生對郭明義這個人物肯定不陌生,前段時間各大主流媒體對郭明義的先進事跡重點報道,中央也指導全國掀起了學習郭明義先進事跡的熱潮,中宣部的相關領導也對此發(fā)表講話,可知該事件仍然屬于熱點話題之一。申論話題的其他特點是:非敏感、非難解、非巨大爭議、內地。很明顯郭明義的先進事跡符合上述所有特點,因此它本身也是備選項之一。但為什么我們都沒有將其列為備考話題中,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9月政法干警考試考的話題就是雷鋒精神,所以類似的話題自動被屏蔽,但實際上這次的題目與雷鋒精神那套題是完全不一樣的。二是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申論話題通常都是社會問題,例如大學生就業(yè)難、醉酒駕車、民工荒等,而郭明義事跡類的材料四川省只考過三次,一次是07年公務員考試關于背著父母上學的三個事例,一次是07年下半年招警考試關于湯敏事跡的介紹,最后一次是便是此次郭明義的事跡。所以說,這類的話題考查的不是特別多。雖然我們的理由都很充分,但這次申論的話題卻排除眾議,仍然選擇郭明義的事件,這給了我們如下的啟示:首先,申論的話題以后不存在熱與冷的區(qū)別。只要符合申論要求的話題都可能出現(xiàn)在申論的考卷中,也許這個話題本身并不是特別熱門,甚至呈現(xiàn)遠離那些“熱得燙手”的話題的趨勢。其實,2010年的國考已經(jīng)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只是我們都忽視了,或者以為這僅僅是一種巧合,但此次四川的考題告訴我們,這不是一種巧合而是一種必然。其次,考過的話題仍然可能出現(xiàn)在考卷中。這其實也是2010年國考給我們的啟示,也是被我們自己忽視了。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的切入點,不同的切入點就有不同的答案和分析思路,因此即使是同一話題也能起到不同的考查作用。再次,申論話題不單純是社會問題,也包括社會事件,這是考試大綱告訴我們的,也是被我們自己忽視了。而且近幾年社會事件進入申論考卷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只是更多的事件是以其“負面問題”的形象出現(xiàn),而這個話題是以其“積極影響”的形式出現(xiàn)。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條,不要再將主要精力放在押題上。這幾次考試的話題表明現(xiàn)在公務員命題專家組與考生或培訓機構正在進行博弈,考生或培訓機構是通過命題來找尋破解方法,并預測考試趨勢,同時命題專家組也在研究培訓內容和考生復習內容,規(guī)避這些看上去“投機取巧”的方法,由此可以大膽預測,以后申論再想押中話題會越來越難。此外,申論作為能力測試來選拔公務員,如果單憑熱點就能得高分,那將不能幫助其挑選出真正的“人才”,故,考生應該將精力放在平時的積累以及思維的訓練上。
二、材料的分析和啟示
這套試卷的材料很簡單,全文只介紹了郭明義的先進事跡以及網(wǎng)上的各方評論,此外材料仍然以事件為主,因此閱讀難度相對較小,不會出現(xiàn)讀不懂材料的情況。但閱讀難度如此之小的材料卻是本次申論難度大的“罪魁禍首”。由于材料簡單,蘊含的信息較少,可利用的信息少,而需要考生分析的內容多,由此,對考生平時的積累要求高,從而增加了試題難度。可以說,本次考試的材料僅僅是一個點,主要考查的是考生通過這個點引申內容的多少以及其高度和深度,這樣就將那些憑借著抄材料得分的考生拒之門外。此其一。其二是材料的結構出現(xiàn)質的變化。以前,申論的材料基本上屬于并列式的材料,即所有的材料基本處于同一層面,因此在概括材料的問題或內容時,答案只需要條理清晰即可,不需要有層次。然而,本次材料表面看上去也是并列的,實際上卻蘊含著四個層次。關于郭明義的“助人為樂”的社會公德的闡述,材料分為四個層次:材料2-4,主要是談郭明義具體的助人為樂的精神;材料5-6談的是他的家庭情況以及他的助人為樂對家庭的影響;材料7是郭明義號召大家獻血的經(jīng)歷;材料8-9是關于郭明義精神的社會感召力。因此根據(jù)這樣的材料關系,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題的答案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郭明義助人為樂的具體行為:捐款、捐物、捐血、救災等;
(2)郭明義助人為樂的家庭作用:家人的理解、帶動家人等;
(3)郭明義助人為樂帶動身邊人:具體在齊大山礦區(qū)的宣傳行為;
(4)郭明義助人為樂精神對社會:影響自己、影響別人、觀念傳達等。
因此,而很多考生可能會忽視其家庭的作用以及社會感召力,會導致要點的遺漏,其主要原因就是對材料的關系沒有把握準,沒有理清材料之間的遞進層次。故,考生在閱讀材料時,尤其是簡單的材料,不僅需關注材料的內容,還要注意分析材料的結構,通過結構找答案。
三、題目的分析與啟示
此次四川省考題目首次引入了綜合分析題,這既是考試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對考生分析能力測查目的的體現(xiàn)。第二題的綜合分析題,大部分考生都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實際上,綜合分析題很簡單,基本上只需要圍繞著:是什么,為什么以及怎么辦來回答即可。針對這道題,考生只需要回答:郭明義的幸福觀是什么,什么需要以這種觀念作為幸福觀,以及如何學習和弘揚這種幸福觀。另外,這次考試的問法都比較隱晦,不再像以前那么直白。例如第一題,這次的問法是“請依據(jù)材料簡要分析歸納,郭明義的先進事跡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出“助人為樂”的社會公德”。如果是以前,一般會這樣提問“請根據(jù)給定資料概括郭明義助人為樂的先進事跡”。換成后者,可能考生會更清楚應該回答什么,但前者就比較隱晦,需要考生分析,且答案要點就需要植入分析的部分。最后,這次考試的題目設計存在諸多陷阱。這也是目前申論考試的主要特點之一。例如第二題,很多考生沒有回答措施部分的主要原因在于題目要求的是“你怎么理解郭明義的幸福觀?請加以闡述”。題目并沒有要求措施,因此考生就會忽視措施,而將主要的筆墨放在郭明義的幸福觀是什么。再如最后一道題,副標題是“也談裂變的力量”,很多考生就會忘記公務員的本職工作,忽視公務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而大談特談裂變有何意義,缺少如何做到裂變以及如何“被裂變”。由此,其實第三題可以有很多種選擇:首先,論點至少有三個選擇,一是助人為樂的精神,二是以助人為樂為主,可以添加部分愛崗敬業(yè)的內容;三是將助人為樂的精神拔高到一個點,以這個點為中心論點。其次,敘述的角度至少有三個選擇,一是從公務員本身來講,也就是政府的角度;二是對整個社會大眾的角度;三是從社會大眾所包含的一類主體來講,例如青少年群體。如果選擇從社會大眾中所包含的一類主體來講,在結尾的時候最好將內容上升到社會大眾。最后,這篇文章一定要談郭明義精神的影響,即“裂變”的作用,同時主體內容一定要是措施,即如何學習郭明義的精神,以及如果弘揚郭明義的精神,使其發(fā)揮“裂變”的作用。
四、整體啟示以及復習方向
分析考題的最終目的仍然在于為以后的復習尋找方向,同時規(guī)避不利的因素,避免在同一處跌倒兩次。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一)申論的話題不怕重復,只要有內容;不怕冷門,只要有價值;不怕是先進事跡,只要有意義。結論:復習焦點不是押題,而是知識的充實和思維的連貫。考生和培訓機構永遠斗不過命題組,只要命題組樂于、敢于也善于參與博弈。
(二)申論材料不是越簡單越好,簡單的材料,價值低;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是一個平面的,材料的層次感需要我們懂結構。結論:復習焦點是往腦海里填充內容,料越多,內涵越深刻。撰寫文章時,可以利用的除了材料的內容,還有材料的結構。
(三)申論題目不再一目了然,而是障礙重重,迷霧層層;不再客觀概括,而是主觀分析。結論:分析題目是關鍵,在分析題目的過程中要學會利用要求,從要求來判斷出答案的一些思路,例如第一題可以從要求中的“邏輯嚴謹”來判斷出答案包含的內容會比較有邏輯性,即層次感;第二題可以從要求中的“闡述具體”來判斷出此題需要提對策,且措施一定要具體。
相關推薦:
2010年四川公務員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
2010年四川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答案存在出題陷阱
2004年-2009年四川公務員考試歷年筆試合格分數(shù)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