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傳出搖號制度可能調整的消息。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指出,北京小客車指標額度可能有兩個調整方向。第一,額度總量發生變化,即調高或調低現行平均每月2萬的總配置指標。第二,私車投放的總額度保持不變,但分配比例發生變化。即,調整個人比例、運營小客車比例及單位的指標比例。(12月20日《上海證券報》)
面對交通擁堵這一城市病頑疾,以購車搖號的方式控制私家車的發展已成一線城市的現實選擇。但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卻是私家車需求量的日益攀升,這無形中讓購車搖號的政策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申請者越來越多,搖號中簽率越來越低。在今年11月26日舉行的第11期購車搖號中,中簽率更是再創1:67.2的歷史新低。從這個意義上說,北京市考慮調整搖號制度,或是應對“久搖不中”的民眾呼聲。
不過,老百姓對購車搖號政策頗有微詞,問題并非出在小客車配置指標的供不應求,即使增加了投放額度,也并不能滿足所有人的購車需求,而在于政策執行的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盡管有關部門對“搖號帝”等公眾關心的事件予以了澄清,但這種期盼公平的民眾訴求卻日趨強烈。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供不應求成為必然趨勢的背景下,堅持公開透明和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則,或是解決糾紛、減少質疑的最現實選擇。盡管購車搖號政策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讓私車投放有了“運氣”色彩,但決策者還是應當在政策操作上力求周延與科學。就“公平”而言,筆者以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確保政策面前機會均等,堅決杜絕特殊公民和暗箱操作,這一點通過嚴格無私的技術操作基本可以做到;二是努力讓購車搖號政策盡可能地回歸“雪中送炭”的本意,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個購車指標的作用,盡可能規避和減少“錦上添花”的負面效應,尤其要嚴厲打擊“以‘號’謀私”的違規行為。這或許才是完善購車搖號政策的主攻方向。
當然,相對于根絕交通擁堵城市頑疾的最終目標而言,購車搖號無論如何都只能是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實現綠色出行,歸根結底還是要致力于發展包括公交與地鐵在內的公共交通,切實加強對城市建設的科學化管理。去年在一項“哪些措施對緩堵最有效”的民意投票中,“3510”(3公里步行、5公里騎行、10公里乘公交地鐵出行)綠色出行,成為人們對6個選項的首選,彰顯了真正的民心所向。因此,治愈擁堵頑疾不能總只在“數量”上打轉轉,更應從“調結構”、“增效益”上下功夫。
省份 |
行測 | ||||||
遼寧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9年 |
2008年 |
2007年 |
2006年 |
國家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9年 | 2008年 | 2007年 | 2006年一 二 |
|
申論 | ||||||
遼寧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9年 |
2008年 |
2007年 |
2006年 |
國家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9年 | 2008年 | 2007年 | 2006年 |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