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6个男人灌了一夜精子_欧美chengren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女女互磨高h文

當前位置:
首頁 >> 公務員 >> 申論 >> 申論熱點 >> 正文

十七大申論熱點輔導(13)20熱詞見證5年反腐歷程

發表時間:2014/1/26 16:27:50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十七大申論熱點輔導(13)20熱詞見證5年反腐歷程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回顧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工作時指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成效明顯。”那么,黨的十六大以來,反腐倡廉工作到底取得了哪些新進展和新成效?《檢察日報·廉政周刊》從最近5年來反腐敗工作中出現的新提法、熱門詞匯、流行語中選取20個廉政熱詞,與讀者一起從側面感受5年來反腐倡廉的風雨歷程和可喜成就。 

1. 十六字方針 

“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反腐倡廉十六字方針,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的。2007年1月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發表講話時,將“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提升為反腐倡廉戰略方針。 我們黨的反腐倡廉指導方針,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的。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擯棄了群眾運動反腐敗的傳統方法,提出了依靠“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遏制腐敗的思路。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始終把反對腐敗當做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不斷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效開展反腐倡廉的新路子。黨的十五大以后,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黨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提出逐步加大治本工作力度。 

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抓緊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將上述十六字方針上升為戰略方針。 

2007年6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加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工作,堅決查辦違紀違法案件。” 十六字方針的提出,表明了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反腐敗新思路的最終形成并將成為我們黨反腐倡廉長期有效的指導方針,在反腐敗思路上將預防腐敗放到了更加重要和突出的地位上。 

2 .懲防體系 

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嶄新命題。十六屆四中全會再次強調抓緊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2004年5月,中央紀委、監察部啟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起草工作。歷經半年多的調研、起草、廣泛征求意見和反復修改,經中央紀委常委會、中央黨建工作領導小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審議通過,2005年1月3日《實施綱要》正式頒發。 《實施綱要》全文1.1萬字,共分8個部分21項,抓住教育、制度、監督三個關鍵環節,提出有效反對和防止腐敗的一系列措施和辦法。《實施綱要》提出,到2010年,建成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基本框架。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建成完善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實施綱要》充分顯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不可動搖的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堅強決心,系統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新鮮經驗,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規律的最新認識成果,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3 .拓展領域 

2006年9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志,刊登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吳官正當年8月3日在紀檢監察干部培訓班上的講話摘要《拓寬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文章第一次提出了拓寬防治腐敗領域的問題。文章指出,要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之中。 

2007年初的中央紀委七次全會豐富和發展了這一觀點。這次會議提出,2007年,全黨要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之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 

如果說建立健全懲防體系從經度上對反腐倡廉工作進行長遠規劃的話,那么,拓展領域則從緯度上對反腐倡廉工作進行全面布局,將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納入反腐敗視野,從而使從源頭防治腐敗更有可操作性和針對性。 

4.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改革開放以來,反腐敗工作不斷總結經驗,形成了三項工作格局,即抓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查辦違紀違法案件、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十六大后,反腐敗工作適應新形勢新任務,不斷開拓創新,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而且一些提法也在根據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其中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2004年1月召開的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將沿用多年的“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變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這一提法改變,不僅僅是名詞的變化,實則反映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價值取向的進步。誠如吳官正在這次中央紀委全會上所言:“黨風廉政建設的核心問題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須把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態度,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次會議對“加強黨風政風建設,切實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工作進行了部署。 

從此,“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成為中央紀委全會總結上一年度工作、部署新一年工作的重要內容,從而使反腐倡廉工作更加關注民生、更加貼近民生。 

5.領導干部作風建設 

2007年以來,一個熱詞頻繁出現在各大報章、雜志、廣播、電視、網絡上,它就是“領導干部作風建設”。 

1月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必須常抓不懈。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形勢下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要在各級領導干部中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即勤奮好學、學以致用,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真抓實干、務求實效,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顧全大局、令行禁止,發揚民主、團結共事,秉公用權、廉潔從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胡錦濤總書記的這一講話,在我們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概念,闡明了在新形勢下全面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緊迫性、深刻內涵以及途徑措施,為新形勢下的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指明了方向。 這次會后,各級黨委把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作為黨的作風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強對與領導干部作風密切相關的關鍵環節的監督。陳良宇、邱曉華、宋平順等作風敗壞、生活腐化的官員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等處分。 

6.巡視 

“近年來查處的陳良宇、侯伍杰、徐國健、李寶金、杜世成、何閩旭等案件的部分線索,就是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巡視組在巡視中發現的。”2007年8月2日,中央紀委副書記、秘書長干以勝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說。 

“巡視”一詞并不是現在才有,早在1996年1月,中央紀委就作出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選派部級干部到地方和部門巡視”的部署。 

但“巡視”這個詞火起來,巡視工作受到社會關注則是近5年來的事情: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作出了“改革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建立和完善巡視制度”的重大決策。根據黨中央的部署要求,2003年,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正式組建專門的巡視工作機構。目前,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共設立了11個巡視組,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共組建了121個巡視組。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巡視組已完成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第一輪巡視,并對15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進行了第二輪巡視。 

巡視好比“千里眼”、“順風耳”。通過巡視,發現了一些領導干部違紀違法的案件線索,督促解決了一些領導干部配偶、子女違反規定經商辦企業、收受紅包等問題,糾正了一些違紀違法行為。 

7.治理商業賄賂 

吃回扣、收紅包……這些商業交往中大肆橫行的“潛規則”,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敗壞誠信文明的社會風氣,必須堅決遏制。 

“集中開展商業賄賂專項治理行動”,2005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研究部署2006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時,果斷作出了這一重大決策。 

在隨后2006年初召開的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認真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堅決糾正不正當交易行為,依法查處商業賄賂案件。”當年2月24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第四次廉政工作會議上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把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作為2006年反腐倡廉的重點。重點治理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醫藥購銷、政府采購以及資源開發和經銷等領域的商業賄賂行為。 

據統計,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全國共查結商業賄賂案件31119件,涉案總金額70.79億元,其中涉及公務員案件6971件。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開展,促進了市場經濟秩序的規范,推動了政風、行風和社會風氣的進一步好轉。

8.清理“官煤勾結” 

近幾年,各地煤礦接二連三發生重特大事故,而事故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官煤勾結”。 

為懲治“官煤勾結”,2005年8月30日,中央紀委、監察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安監總局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堅決清理糾正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負責人投資入股煤礦問題。 2006年9月22日,中央紀委、安監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等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清理糾正工作有關情況:在清理糾正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負責人投資入股煤礦工作中,全國共申報登記5357人,申報登記投資入股金額7.55億元,撤資退股金額7.09億元,占應撤資退股金額的93.9%。除少數申報登記人員因涉嫌違法違紀問題被調查尚未結案、所投資入股煤礦的債權債務糾紛的訴訟審理尚未終結等原因暫時不能撤資退股,或因所投資入股煤礦倒閉、被關閉等原因無法撤資退股外,其余人員已全部從煤礦撤資退股。各級清理糾正工作機構共受理舉報1022件,已核查完畢928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48人,給予組織處理122人,移送司法機關45人。 治理“官煤勾結”等官商勾結行為,可以防止官員行使公共權力時出現利益沖突,對預防和減少礦難的發生有著積極意義。 

9.問責制 

2003年非典期間,個別政府官員因隱瞞疫情或防治不力而被查處,從而掀起了一場“行政問責”風暴。 

2006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重慶、甘肅、安徽、廣東深圳、四川成都、江蘇揚州等地已陸續出臺行政問責暫行規定或辦法。據2006年8月21日《重慶晚報》報道,重慶市自2004年開始推行行政問責制以來,共進行了49次行政問責,涉及到89名官員。 

不僅在行政領域,自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內問責也形成了制度。2004年4月,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黨政領導干部辭職暫行規定》,對“引咎辭職”和“責令辭職”進行了規定。該《規定》第十四條明確:“黨政領導干部因工作嚴重失誤、失職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或者對重大事故負有重要領導責任不宜再擔任現職,本人應當引咎辭去現任領導職務。”該《規定》第十九條指出:“黨委黨組 及其組織人事 部門根據黨政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的表現,認定其已不再適合擔任現職,可以通過一定程序責令其辭去現任領導職務。” 

問責,使昏官、庸官不敢該作為時不作為、不該作為時亂作為。 

10.信息公開 

暗箱操作是腐敗滋生的重要原因,而公開透明是最好的殺毒劑,是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重要手段。 

黨的十六大以來,政務公開、廠務公開和村務公開深入推進,特別是政務公開邁出重大步伐。 

2007年1月17日,國務院第165次常務會議通過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將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它對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和主體、方式和程序、監督和保障等內容作出了具體規定。這部重要的行政法規的出臺,填補了我國沒有政府信息公開法律法規的空白,為推進反腐倡廉建設提供了重要法規支持。 

據統計,截至目前,中央國家機關43個部門和單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臺推行政務公開的規范性文件,對公開政府信息作出明確規定。中央國家機關75個部門和單位、31個省區市、96%的地市政府、77%的縣級政府建立了政府網站。中央國家機關74個部門和單位、31個省區市設立了新聞發布和新聞發言人制度。19個中央國家機關部門和單位、14個省區市編制政務了公開目錄。 

公開是公平、公正的基礎,政務公開使政府和政府官員在陽光下行使權力,接受群眾監督,無疑可以有效防治腐敗。 

11.黨內監督 

黨內監督是實現黨內民主的保障,是有效防止黨員領導干部腐敗墮落的關鍵。 

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這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部系統規范黨內監督工作的基本法規。 

該《條例》明確規定了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和重點內容。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是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遵守黨的章程,遵守憲法、法律,廉潔自律和抓黨風廉政建設的情況等七項內容,是黨內監督的重點內容。 

它明確規定了“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重要情況通報和報告”、“述職述廉”、“民主生活會”、“信訪處理”、“巡視”、“談話和誡勉”、“輿論監督”、“詢問和質詢”、“罷免或撤換要求及處理”等黨內監督的十項制度。 

這一《條例》的頒布實施,對于加強黨內監督,發展黨內民主,維護黨的團結統一,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的出臺,加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配套規定,標志著以黨章為核心、以監督條例為主干,以配套規定和其他監督規范為重要補充的黨內監督法規制度體系初步形成。 

12.黨內民主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內民主不斷推進,各地完善全委會投票表決制度,實行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逐步推進黨務公開――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屆三中全中召開,它的第一項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從此,中央率先垂范,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向政治局通報民主生活會情況。各級地方黨委領導班子也按照中央要求,向同級黨委全委會述職和報告工作、接受全委會監督,全委會在重大問題上的決策職能得到進一步強化。 

2004年,中央組織部頒發《黨的地方委員會全體會議對下一級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正職擬任人選和推薦人選表決辦法》,對重要干部任免實行全委會票決制的辦法作出詳細規定并得到普遍執行。 

目前,已有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外聯部等7個黨中央部門建立了新聞發布和新聞發言人制度,一共設立了8位新聞發言人向黨內外公布重要的黨務信息。 2004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頒布了《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使黨員的主體地位有了制度保障,這也是近年來黨內民主建設取得的一大成果。 近年來,黨代會常任制的試點規模進一步擴大,浙江、四川、湖北、江蘇、廣東、山東、山西、廣西、陜西等全國很多地方都進行了相關試點工作。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黨內民主的不斷進步,展示了我們黨的強大活力,也為開展黨內監督、防治腐敗提供了保障。 

13.廉政文化 

從今年9月29日起,由檢察日報社主辦、浙江省湖州市檢察院承辦的全國廉政短信征集大賽評出的優秀作品在正義網上公示。 

廉政短信、廉政書畫、廉政詩歌、廉政故事……開展廉政文化建設,是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紀委、監察部為貫徹黨中央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總結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豐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廉政建設與文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 

2005年1月3日,中共中央印發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第一次在黨的文獻提出了“廉政文化”這一概念。《實施綱要》要求:“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積極推動廉政文化進社區、家庭、學校、企業和農村。” 2005年1月10日,吳官正在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倡導廉政文化,促進全社會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風尚。”這是中央紀委全會工作報告首先提到“廉政文化”這一概念。 

從此,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充分發揮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的優勢,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有聲勢、有特色、有規模、有影響的宣傳教育活動。 婦聯組織開展了“家庭助廉”教育,教育部門試點廉潔教育進學校,團中央部署開展青少年廉潔教育工作,報章、雜志、電視、網站刊播反腐倡廉消息、專題和公益廣告,從而形成廉政文化建設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14.防止“帶病提拔” 

為了保證《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順利實施,防止出現“帶病提拔”、“帶病上崗”、“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等用人不正之風,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有關部門制定一系列規定―― 2003年6月19日,中央辦公廳印發《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監督檢查辦法(試行)》。 

2004年4月,中辦又印發《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工作暫行規定》、《黨政機關競爭上崗工作暫行規定》,中央紀委和中央組織部印發《關于對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進行清理的通知》。 

2006年7月,中辦又印發《黨政領導干部職務任期暫行規定》、《黨政領導干部交流工作規定》、《黨政領導干部任職回避暫行規定》,中央組織部印發實施《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試行辦法》。 2006年4月,中央組織部與中央紀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在地方黨委換屆工作中進一步嚴肅組織人事紀律的通知》,明確了防止和查處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突擊提拔干部等違反組織人事紀律行為的具體措施和辦法。中央組織部還會同中央紀委,先后對31起換屆中違反組織人事紀律的典型案件進行了通報。 

這些措施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干部人事制度體系,依靠制度選人用人、公開選拔、競爭擇優等用人規則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15.述職述廉 

黨員領導干部述職述廉,是十六大以來形成的一種反腐倡廉制度,與之密切相關的是黨員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以及誡勉談話和函詢等。 

十六大報告中提出:“實行多種形式的領導干部述職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質詢制度和民主評議制度。” 

2003年2月17日,吳官正在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對述職述廉工作進行了部署:“實行領導干部述職述廉制度,……建立誡勉談話制度,發現黨員干部存在的苗頭性問題,要早打招呼,及時提醒,嚴格要求,使他們少犯或不犯錯誤。” 

隨后,述職述廉制度化步伐加快。2005年12月19日,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發布《關于黨員領導干部述職述廉的暫行規定》、《關于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的暫行辦法》兩部重要黨內法規。2006年9月24日,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黨員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 

五年來,全國鄉(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在不同范圍內述職述廉522.5萬人次,向組織報告個人有關事項149.8萬人次,72萬多名領導干部在職務變動后及時申報配偶、子女從業情況,并對違規問題進行自查自糾。僅2006年,全國各地紀委負責人同下級黨政主要負責人談話31.95萬人次,任前廉政談話35.13萬人次,實施誡勉談話5.79萬人次,述職述廉已在預防腐敗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16.懲治新型權錢交易 

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變化,涉及權錢交易的違紀違法犯罪案件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特點,受賄手段不斷翻新,形式變化多樣,更具隱蔽性、復雜性。 

為有效懲治受賄違紀犯罪行為,推動反腐敗斗爭的深入,中央紀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就新形式的受賄違紀犯罪適用紀律、法律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2007年5月30日,中央紀委下發了《中共中央紀委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發了《關于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規定》對國家工作人員中的共產黨員提出了八項嚴格的禁止性規定。《意見》以司法解釋的形式進一步規定了十種行為的定性處理問題。即以交易形式收受賄賂問題;收受干股問題;以開辦公司等合作投資名義收受賄賂問題;以委托請托人投資證券、期貨或者其他委托理財的名義收受賄賂問題;以賭博形式收受賄賂的認定問題;特定關系人“掛名”領取薪酬問題;由特定關系人收受賄賂問題;收受賄賂物品未辦理權屬變更問題;收受財物后退還或者上交問題;在職為請托人謀利,離職后收受財物問題。 

《規定》和《意見》的精神是一致的,為懲治和預防新型權錢交易提供了及時、有力的執紀和司法依據,而且做到了執紀與執法的銜接。 

17.聯合國反腐敗公約 

2005年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決定批準《聯合國反腐敗公約》。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是2003年10月31日第58屆聯合國大會審議通過的。它是聯合國為世界各國加強反腐工作、提高反腐成效、促進反腐領域的國際合作而通過的一項指導國際反腐敗斗爭的法律文件。 

2003年12月10日,中國政府簽署該《公約》。2006年1月13日,中國政府向聯合國秘書長正式遞交了批準書和政府聲明。2006年2月12日,《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生效,中國成為該《公約》的締約國。 

為加強國際合作、有效實施《聯合國反腐敗公約》,2006年10月,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發起、籌備的國際反貪局聯合會在北京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各國反貪機構為成員的國際組織,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當選為第一屆聯合會主席。 

同時,我國檢察機關依據《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等國際公約、條約的精神,加強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合作,強化對潛逃境外的貪官的追捕、引渡力度。云南省交通廳原副廳長胡星、中國銀行廣東省開平支行原行長余振東等外逃貪官被成功緝拿歸案。 

18.國家預防腐敗局 

2007年9月13日,國家預防腐敗局正式掛牌成立,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馬兼任國家預防腐敗局首任局長。 

2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央紀委副書記、秘書長干以勝首次向外界透露:我國將組建成立國家預防腐敗局。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監察部副部長陳昌智向媒體介紹,國家預防腐敗局將在今年成立。 5月31日,國家預防腐敗局正式被批準設立。 

國家預防腐敗局的主要職責有三項:一是負責全國預防腐敗工作的組織協調、綜合規劃、政策制定、檢查指導;二是協調指導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介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的防治腐敗工作;三是負責預防腐敗的國際合作和國際援助。 

成立國家預防腐敗局,有利于協調各部門預防腐敗工作,形成預防腐敗的整體合力;有利于拓展工作領域,形成全社會預防腐敗的良好局面;有利于增強預防腐敗能力,提高預防腐敗工作專業化水平;有利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19.反瀆職侵權局 

2005年5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全國省級以下檢察機關瀆職侵權檢察部門統一更名為“反瀆職侵權局”。 

2005年8月23日,浙江省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正式掛牌,這是全國首個省級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級檢察院、241個分州市檢察院、1575個基層檢察院成立了反瀆職侵權局。 

各地檢察機關反瀆職侵權機構以更名為契機,加強反瀆職侵權工作,嚴懲不揣腰包的腐敗。 2006年7月26日,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頒布實施,為加大懲治和預防瀆職侵權犯罪工作力度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武器。 2006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共派員參與行政機關對重大責任事故調查1642起,發現并立案偵查事故背后的涉嫌瀆職等職務犯罪813人。 

據統計,2003年至2007年6月,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瀆職侵權犯罪案件31884件、38093人,通過辦案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97604.86萬元。其中立案偵查涉嫌犯罪的縣處級以上干部1386人,地廳級干部59人,省部級干部2人。 反瀆職侵權局的成立,不是簡單的機構名稱變更,它表明檢察機關在反腐敗工作中要打反瀆職侵權和反貪污賄賂兩張牌。 

20.行賄黑名單 

2002年,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檢察院將1998年以來辦理的建筑領域的賄賂案件納入行賄資料庫,在此基礎上首創行賄黑名單。 

最高人民檢察院經過充分的調研論證后,于2004年4月與建設部、交通部、水利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在工程建設領域開展行賄犯罪檔案查詢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始在江蘇、浙江、重慶、四川、廣西進行行賄犯罪檔案查詢試點工作。 

2006年起,“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開始付諸實施,正式對外受理查詢,由建設領域推行到金融、教育、醫藥衛生和政府采購領域,由試點地區推向全國。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2006年3月4日印發的《關于受理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的暫行規定》,行賄犯罪檔案錄入、對外接受查詢的內容范圍為1997年刑法修訂實施以來,檢察機關立案偵查、并經法院裁判的發生在建設、金融、醫藥衛生、教育和政府采購領域的個人行賄犯罪、單位行賄犯罪、向單位行賄犯罪、介紹賄賂犯罪案件。 

據統計,截至2006年底,全國各省級檢察院、83.1%的地級檢察院、45.2%的基層檢察院建立了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共受理查詢申請7319次,涉及被查詢單位35172個,涉及被查詢個人23663人。其中有行賄犯罪記錄的130個單位、65名個人被行業主管監管 部門給予包括取消投標資格、取消中標資格、清出市場等處理,對有效遏制和預防賄賂犯罪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