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論是談論新聞時事等嚴肅話題,還是說說家長里短,男人在社交場合使用語言的能力都顯得要比女性差。他們可能會不斷重復一些多余的、不包含任何新信息的禮節性語言,并且反復使用同樣的字眼。即使贊揚他人,那些話聽起來也顯得沒有什么誠意。而女性正好相反,她們在稱贊別人時,語言更加具體,聽起來更加真誠。
這段文字主要表達的內容是:
A.女人的社交能力勝過男人
B.女人的語言能力勝過男人
C.男人談話內容與女人不同
D.男人談話方式與女人不同
2. 著名學者齊美爾認為,由于允許沖突的存在,結構松散群體和開放社會會對那種危及基本意見一致的沖突形成保護層,從而把產生有損核心價值觀念的分歧的危險減少到最低程度,對立群體的互相依賴和這種社會內部沖突的交叉,有助于通過互相抵消而把“社會體系縫合起來”,這樣就阻止了沿著一條主要分裂線的崩潰。
這段文字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
A.某些社會沖突有助于社會穩定
B.社會沖突可能會導致核心價值觀念的分歧
C.開放社會的特征是允許不同群體間的沖突存在
D.社會的和諧與沖突是辯證的
3. 只有敢于進行輿論監督的媒體才更有公信力和影響力。在互聯網、手機等新技術條件下,一個地理位置上極為偏僻的地方發生的一件事,只要其本身具有足夠的社會關注度,要不了多久,地球人都會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主流媒體如果對一些不正常的現象、問題不揭露,對一些事件背后的隱性矛盾不分析,公眾就不太會信任你,最終還會離開你。不斷失去讀者,主流媒體就會逐漸邊緣化。而這,將直接導致黨和政府的主張、意圖、決策等不能有效地傳遞。
最恰當地概括了上文意思的一項是:
A.新技術條件下,媒體的監督責任更加重大
B.不進行輿論監督的媒體會失去生命力
C.主流媒體必須取得大眾的信任
D.主流媒體的輿論監督和政策宣傳必須兩者并重
4. 早在1900年,第一輛電動汽車就已經上路。盡管近些年一些知名汽車廠商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純電動概念車,但這并未拉近電動汽車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究其原因,電動汽車的研發并非只是將傳統發動機更換為電動機這般簡單,而是一個龐大的研究課題。僅車用蓄電池就存在電池容量、存儲能力、穩定性等諸多問題。此外,用電動機代替傳統發動機后,車身設計、傳動系統、電氣系統都會產生顛覆性的變化。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汽車廠家具備雄厚的研發能力。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電動汽車研發的瓶頸是蓄電池問題
B.電動汽車廣泛應用于實際生活尚需時日
C.電動汽車已成為汽車工業研究發展的新方向
D.電動汽車的研發進程取決于廠家的研發實力
5. 未來學家科克倫認為今后五十年內,人腦可能與電腦直接相連。他說,到二十一世紀初科學家將開始進行把芯片和人腦直接相連的開發工作。只要解決芯片與大腦接口問題,這一設想完全可能變為現實。現在已經能把《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全部內容以分子大小的字體刻在一枚針的針尖上,因此,人們利用同樣的技術也可用來開發植入大腦的芯片。
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A.今后五十年內,人腦將可能與電腦直接相連
B.科學家將進行把芯片和人腦直接相連的開發工作
C.電腦對信息存取的能力可以與人腦相媲美
D.目前,制約電腦植入人腦的關鍵是芯片與大腦接口問題
6. 日本、韓國等一些與中國臨近的亞洲國家,其民族文化在形成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同時漢文化當中也匯入了這些國家的民族文化成份。因此,盡管在現代文明中漢文化的內涵已不能覆蓋所有亞洲東部國家各民族文化的內容,但仍不失為這一區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這段話直接論述的觀點是:
A.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文化曾受到漢文化很深的影響
B.漢文化當中也吸收了其他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成份
C.漢文化是亞洲東部諸國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
D.漢文化仍然是現代文明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7. 在安科萊,以畜牧為生的希馬人和以農業為生的伊魯人共同居住;在亞利桑那,納瓦霍人以前靠狩獵和采集為生、現在主要以畜牧為生,他們與經營農業的霍皮人為鄰;澳洲東南沿海地帶以前住著以漁獵和劫掠糧食為生的土著居民,現在卻住著從事農業、畜牧業及工業的歐洲人。
作者列舉這些事實意在說明:
A.環境迫使人們接受某種生活方式
B.人們對自然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C.不同文化的族群完全有可能和諧相處
D.地理環境并非人類生產方式的決定因素
8. 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時代,人們主要通過書籍交流思想和傳播信息。在書籍的閱讀中,我們得以進入用文字記載的悠久傳統。相反,電視則以現時為中心,所傳播的信息越具有當下性似乎就越有價值。文字是抽象的符號,作為一種媒介,它要求閱讀的同時必須思考。而電視直接用圖像影響觀眾,它有時甚至忌諱思考,因為思考會妨礙觀看。
這段話主要說明的是:
A.信息傳播媒介的變化會導致認識世界方式的變化
B.書籍與電視傳播信息的手段的異同
C.通過電視傳播信息會減少人們思考的時間
D.悠久的傳統、歷史都必須通過書籍來傳播而不是電視
9. 許多跨國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都試圖推行本土化的傳播策略和營銷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國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同,在廣告中運用“中國元素”就是一種體現。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這種運用要與人們的文化習慣和感情傾向相一致,如果僅僅在技術上簡單地模仿和運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會開出“惡之花”。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不同國家的消費者會有不同的審美取向
B.在廣告中使用“中國元素”要適可而止
C.在廣告中彰顯文化特色是重要的營銷策略
D.理解文化內涵是“中國元素”成功運用的前提
10. 對于假的東西,只是堵,不講明必須堵的道理,也會有副作用。例如對于假鈔,如果只是沒收,不指明它的危害,人們反而會產生疑惑甚至不滿。對于假道理,除了觸犯法律的可以采取法律手段,依法取締禁止外,其他的必須揭露批判它假在哪里,危害在哪里。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講道理要以理服人
B.假道理的危害
C.道理也要打假
D.對于假的東西,只是堵,不講明必須堵的道理,也會有副作用
1.解析:本題答案選B。文段第一句便指出,男人在社交場合使用語言的能力顯得比女性差,后文都是對這句話的具體闡述。由此可見第一句為中心句,文段主要講的是男女在語言能力方面的差異。A項“社交能力”夸大范圍,文段主要針對的是使用語言的能力;C項“談話內容”明顯與文段第一句不符;D項“談話方式”在文中沒有涉及;由“顯得沒有什么誠意”與“聽起來更加真誠”的對比可知,文段側重的是男女使用語言后的不同效果,即語言能力的差別。
2.解析:本題答案選A。文段的主要結構是:由于允許沖突的存在……從而……有助于……這樣就阻止了……。可見,文段主要講的是允許沖突存在的好處,由此排除B、C。D項迷惑性比較大。文段講的是允許沖突的存在能夠對“危及基本意見一致的沖突形成保護層”,阻止“沿著一條主要分裂線的崩潰”,換而言之,允許沖突的存在能夠避免動搖社會根本的大沖突的產生。而不是在說和諧與沖突的轉化問題。比較而言,A項更貼合文意。
3.解析:本題答案選D。由材料中的“在這種情況下,主流媒體如果……就會……”可以得知,材料主要針對的是“主流媒體”而非所有的“媒體”,由此可排除A、B兩項。由材料的首句和尾句可知,作者講的是主流媒體的輿論監督和政策宣傳作用,C項“必須取得大眾的信任”概括得太寬泛,由第一句“只有敢于進行輿論監督的媒體才更有公信力和影響力”可知,文段側重強調的是輿論監督,而非公信力。
4.解析:本題答案選B。文段首先闡述了電動汽車發明很早但在現實生活并不普及的事實。緊接著分析了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電動汽車蓄電池的問題——這是一個龐大的研究課題;二是電動機代替傳統發動機后,車身設計、傳動系統、電氣系統等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這需汽車廠家具備雄厚的研發能力。由這兩方面的原因可看出,電動汽車的普及還需時日。故答案選B。A項只是文段內容的一個方面。C項屬過度推測。D項“取決于”的表述有誤。
5.解析:本題答案為A。本題中出現了“未來學家”這一特殊主體,他們的研究成果常是文段談論的對象。“今后五十年內,人腦可能與電腦直接相連”是未來學家科克倫提出的設想,其后的內容則是從技術層面論證了該設想實現的現實可能性,由此可知,A項為文段的主旨。
6.解析:本題答案為C。由文末的“因此”可知,文段運用了因果論證法。“因此”后是一個表示轉折關系的句子,強調的重點在“但”后面的內容,即漢文化不失為這一區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這一區域”指的是亞洲東部國家。與此相符的為C項。
7.解析:本題答案為D。文段以分號相隔,列舉了三個事例,符合歸納論證法的特征。故解題的關鍵在于找出三個事例的共同點。由“共同居住”、“與……為鄰”,很容易誤選C,但是“和諧相處”在第三個事例中沒有體現,故排除。材料中多次出現“以……為生”的字眼,這說的是當地人謀生的手段,即生產方式問題。居住在同一個地理區域的人類,不僅與同時代鄰近族群的生產方式不同,而且在以前與現在的縱向生產方式對比上,也是迥異的。由此可知,“地理環境并非人類生產方式的決定因素”,D項正確。
8.解析:本題答案選A。材料分別介紹了以文字和電視為主要傳播媒介下的受眾特征,并通過對二者進行比較說明了信息傳播媒介的變化會導致認識世界方式的變化,即A項。
9.解析:本題答案為D。文段首先肯定了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時在廣告中運用“中國元素”的做法;接著用“但”字轉折,說明如果缺乏對文化真正的尊重和理解,而只進行簡單的模仿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此處運用了假設論證法,“如果”后的內容是作者所否定的,與之相反的做法則是作者提倡的,也就是說作者反對僅僅在技術上簡單地模仿和運用“中國元素”的做法,提倡在理解文化內涵基礎上對“中國元素”進行運用,由此可知,D項正確。
10.解析:本題答案選C。此題用的是演繹論證法。作者先說明一個一般性的道理,并用假鈔的例子加以論證。接著以此為根據,推出打擊假道理的必要性。故文段論述的落腳點應該是對假道理的批判。
相關推薦:
2012年國考暑期備考之言語理解:主旨觀點型題目詳解
2012年國考暑期備考之判斷推理:削弱型題目詳解
2012年國考暑期備考之判斷推理:削弱型題目練習題及答案
國家公務員備考行測之言語理解攻略
2012國家公務員考試你準備好了嗎?
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專題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