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6个男人灌了一夜精子_欧美chengren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女女互磨高h文

當前位置:
首頁 >> 公務員 >> 申論 >> 申論熱點 >> 正文

申論熱點:如何認識和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發表時間:2014/1/26 16:29:20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申論熱點:如何認識和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內在要求,也是落實“十一五”規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一、為什么評價領導干部要重政績?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中國傳統戲劇《七品芝麻官》中這句家喻戶曉的臺詞,是封建制度下為官境界的一種寫照。如果說,這句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名言”,對我們今天的領導干部有所啟示的話,那么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作為人民公仆的領導干部,要為人民執好政、用好權,不能無所作為,應該多為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也就是要有政績。

  那么,究竟什么是政績?概括地講,政績就是執政行為所產生的積極成果。通俗地說,它是領導干部履行職責所取得的實績。

  追求政績,古今中外皆受重視,但社會制度不同,其追求的目的也不同。在封建社會,封建官吏追求政績的根本目的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在西方國家,資產階級政治家也重視政績,但歸根到底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

  我們的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己任,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貫穿我們黨全部活動的基本要求。黨除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身的特殊利益,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都是為人民謀利益。我們黨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執政地位不斷鞏固,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帶領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等等。這些都是人們深切感受到的實實在在的政績。

  我們黨取得的這些政績,是由各級領導干部帶領群眾具體創造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對每一位領導干部來說,黨和人民把你放在領導崗位上,你就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以勇于拼搏、銳意進取的精神創造一流的政績。毋庸置疑,追求政績很重要,但追求政績為了誰,對于執政黨及其領導干部來說更為重要。“衙齋臥聽瀟瀟雨,疑是百姓疾苦聲”。如果說封建社會的官吏還有一點悲民情懷,那么對我們黨來說,追求政績則有著鮮明的價值指向,那就是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人民辦實事,為人民謀福利。

  今天,在各條戰線,我們黨有一大批領導干部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出了實實在在的政績,涌現出了鄭培民、牛玉儒、任長霞、宋魚水等一批優秀典型。他們無私奉獻,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他們的事跡在人民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人民公仆,就是要為老百姓辦實事,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在行動上”;“當官的最高境界就是為老百姓辦實事,要使群眾認可”。“為民書記”鄭培民的這些質樸語言,是對創造政績為了誰這一問題的最好詮釋。

  二、用什么尺度來衡量政績?

  怎樣看待政績、怎樣追求政績,集中反映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績觀。所謂政績觀,指的是對政績的總的認識和看法,通常包括對什么是政績、為誰創造政績、如何創造政績以及怎樣衡量政績等問題的態度。

  從一定意義上說,政績觀是發展觀的延伸和體現。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有什么樣的政績觀。我們所追求的發展,是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黨和人民所需要的政績正是為了實現這樣的發展所創造的政績。政績本身不是目的,它應是我們追求科學發展的一種結果、一種體現。不堅持

科學發展觀,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政績觀。現實生活中,之所以出現形形色色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說到底是在發展觀的認識上陷入了誤區。

  追求政績的幾個誤區

  一、重近輕遠。注重多出政績、快出政績,對長遠發展缺少統籌謀劃。

  二、重表輕里。習慣于做表面文章,對一些實質性的問題不夠重視。

  三、重虛輕實。不靠艱苦奮斗、真抓實干,而靠欺上瞞下、弄虛作假。

  四、重顯輕潛。熱衷于干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忽視短時間內無法顯現成效的工作。

  五、重硬輕軟。喜歡追求硬指標,輕視不易量化的工作。

  六、重物輕人。一味追求經濟增長速度,較少顧及人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

  七、重局部輕全局。只從局部利益出發,不從全局考慮問題,甚至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犧牲全局利益。

  八、重投入輕收益。只看國內生產總值增加了多少,招商引資了多少,不看施政成本,不考慮投入與產出比。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只有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才能確立正確的政績觀。判斷政績觀正確與否,衡量的根本尺度就是看是否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第一,政績觀正確與否,要看它是否體現了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全面推進的事業,是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共同進步的事業。所以,看政績,既要看經濟指標,又要看社會指標、人文指標和環境指標;既要看當前的經濟發展,又要看發展的可持續性。但一個時期以來,一些領導干部片面地認為,只有國內生產總值才是實實在在的“硬”東西,其他都是軟的,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視為追求政績的唯一指標,結果導致有增長無發展,引發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如果我們的領導干部眼睛只盯著國內生產總值,一切圍繞國內生產總值來創造政績,忽視其他方面的工作,這樣的政績只能是片面的、錯誤的。只有樹立大局觀念,善于在全局上謀劃發展,把自己分管的工作納入全局中來思考和部署,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體推進,這樣的政績觀才是科學的。

  胡錦濤同志關于政績觀的有關論述

  ○要教育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包括正確看待政績、科學衡量政績。黨和人民把我們放在一定的崗位上,我們要盡心盡力干出成績來,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真正的政績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實績,是為黨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實績,應經得起群眾、實踐和歷史的檢驗,而不是做給上級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

  ○追求什么樣的政績,是衡量一名領導干部能否正確對待群眾、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自己的試金石。

  第二,政績觀正確與否,要看它是否體現了協調發展。協調發展是指經濟、社會、自然等各個方面的發展要布局合理、動態平衡,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經濟與政治及文化的發展要統籌兼顧、相互促進。如果只管局部不管全局,只管城市不管農村,只管經濟不管社會,只管人的眼前利益不管自然生態,即使某一方面的政績暫時“上”去了,最后還是會掉下來,而且往往得不償失、貽害無窮,這樣的政績觀能說是正確的嗎?只有自覺協調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統籌、協調、解決好地域、城鄉、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差距較大的問題,使發展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才能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

  第三,政績觀正確與否,要看它是否體現了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說,要看是否注重發展進程的持久性、連續性,能否保證一代接一代永續發展。從現實來看,只有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關系,改變那種只管建設、不管保護,濫開發、不治理,只顧眼前增長、缺乏長遠打算的錯誤做法。這樣創造的政績才是可靠的,才不會吃祖宗飯、斷子孫路,既經受得住現實的檢驗,又經受得住歷史的檢驗。

  第四,政績觀正確與否,歸根到底要看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是否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每個領導干部,無論自己感覺為一地或一部門作了多少貢獻,無論這些政績在匯報材料上寫得如何輝煌、在各種會議上講得如何動聽,最終都要用人民群眾的評價這個最科學、最公正、最無私的“天平”稱量,都要看是否抓住了執政為民這一“總開關”。正如胡錦濤同志所指出的:“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說到底就是要忠實實踐黨的宗旨,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三、如何樹立和落實正確的政績觀?

  首先,解決好“政績為誰創”的問題,做到執政為民創佳績。俗話講,“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為官一任,想干出一番可知可感、可圈可點的政績,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離開了

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味地想著自己出風頭、爭彩頭,風光體面,就不是創造政績而是“做秀”了。因此,要始終把群眾的情緒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切實解決農民增收、企業改制、勞動就業、征地拆遷以及教育、醫療等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用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實際成效創政績。

  其次,解決好“創什么樣政績”的問題,做到科學發展求真績。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用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來創造政績。摒棄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觀念,樹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觀念;摒棄單純追求局部利益的觀念,樹立全局協調發展的觀念;摒棄單純追求眼前發展的觀念,樹立經濟、社會、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探索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再次,解決好“靠什么創政績”的問題,做到轉變作風務實績。事實表明,貪圖安逸、養尊處優創不了佳績,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出不了實績,弄虛作假、投機取巧成不了真績。唯有求真務實、埋頭苦干,才能創造出實實在在的政績。這就要求領導干部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必須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在科學把握本地區本單位發展基礎、優勢條件和制約因素的基礎上,形成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并在具體工作中加以貫徹。少一些浮夸攀比,少一些迎來送往,多深入些實際,多體察些民情,真正思考和研究帶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問題,深入到問題多、困難大的地方,同群眾一道分析矛盾、解決問題。

  最后,解決好“如何考核政績”的問題,做到科學考評量政績。俗話說,政聲人去后。考評干部政績,既要看任內做了些什么,更要看走后留了些什么。由于工作環境和基礎條件不同,在衡量政績時應充分考慮崗位差異和區位差異,客觀公正地看待干部的政績,鼓勵干部打好基礎、練好內功。考核班子和干部,既重視“硬件”,更重視“軟件”;既看“顯績”,又看“潛績”,盡量把一些潛性成效轉化為顯性指標,充分重視那些不能用數字反映的成績。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有形之碑,固然可以廣而告之,昭示天下; 而彌足珍貴、真正能夠流芳百世的,還是老百姓的口碑。當所有的喧囂過后,塵埃落定,真正能夠被歷史銘記的,是那些利國家、順民心、濟蒼生的人和事。只有時時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一切以人民的意愿為皈依,才能創造出真正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政績。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