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簡述隧道施工的主要技術。
答:隧道施工的技術與方法歸納如下:
新奧法:是新奧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簡稱,它是奧地利學者在長期從事隧道施工實踐中,從巖石力學的觀點出發而提出的一種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采用噴錨技術、監控量測等并與巖石力學理論構成的一個體系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工程施工方法。
傳統的礦山法:是采用鉆爆法開挖和鋼木構件支撐的施工方法。
隧道掘進機法:它是裝置有破碎巖石的刀具,采用機械破碎巖石的方法開挖隧道,并將破碎的石碴傳送出機外的一種開挖與出碴聯合作業的掘進機械,能連續掘進。
盾構法(Shield):是一種鋼制的活動防護裝置或活動支撐,是通過軟弱含水層,特別是河底、海底,以及城市中心區修建隧道的一種機械。在它的掩護下,頭部可以安全地開挖地層,一次掘進相當于裝配式襯砌一環的寬度。尾部可以裝配預制管片或砌塊,迅速地拼裝成隧道永久襯砌,并將襯砌與土層之間的空隙用水泥壓漿填實,防止周圍地層的繼續變形和圍巖壓力的增長。
明挖法:是指挖開地面,由上向下開挖土石方至設計標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順作施工,完成隧道主體結構,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復地面的施工方法。
蓋挖法:是由地面向下開挖至一定深度后,將頂部封閉,其余的下部的工程在封閉的頂蓋下進行施工,主體結構可以順作,也可逆作。
淺埋暗挖法:是參考新奧法的基本原理,開挖中采用多種輔助施工措施加固圍巖,充分調動圍巖的自承能力,開挖后即時支護,封閉成環,使其與圍巖共同作用形成聯合支護體系,有效地抑制圍巖過大變形的一種綜合施工技術。
地下連續墻:也稱為混凝土地下墻、連續地中墻。它是將分段施工的單元地下墻連接成連續的地下墻體,替代傳統的木樁、鋼樁、鋼筋混凝土樁等,起擋土、承重、防水作用
17、簡述山嶺隧道的施工防排水技術。
答:隧道兩端洞口及輔助坑道洞(井)口應按設計要求及時做好排水系統;覆蓋較薄和滲透性強的地層,地表積水應及早處理。洞內順坡排水,其坡度應與線路坡度一致, 洞內反坡排水時,必須采取機械抽水。洞內有大面積滲漏水時,宜采用鉆孔將水集中匯流引入排水溝。其鉆孔的位置、數量、孔徑、深度、方向和滲水量等應作詳細記錄,以便在襯砌時確定拱墻背后排水設施的位置。洞內涌水或地下水位較高時,可采用井點降水法和深井降水法處理。嚴寒地區隧道施工排水時,宜將水溝、管埋設在凍結線以下或采取防寒保溫措施。洞頂上方設有高位水池時應有防滲和防溢水設施。當隧道覆蓋層厚度較薄且地層中水滲透性較強時,水池位置應遠離隧道軸線。
18、在流沙地段開挖隧道,可采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答:(1)加強防排水工作,防止沙層稀釋和挾走沙粒,必要時采取井點法降低地下水位,其集水管可用加氣砂漿充填。
(2)將泥水抽排至洞外。當隧道很長時,可在洞內合適位置設時蓄泥水池,將泥水在該池內經處理沉淀后抽出洞外,池內沉積的淤泥定期清除。
(3)采用化學藥液注漿固結圍巖時,注劑可采用懸浮型或溶液型漿液。
(4)應自上而下分部開挖,先護后挖,邊挖邊密封,遇縫必緒。流沙出現后,盡快用板材封閉開挖面。
(5)可采用工字型鋼支撐或木支撐,設置底梁,支撐的上下、縱橫均應連接牢固。架設拱架時,拱腳應用方木或厚板鋪墊。支撐背面應用木板或槽型鋼鈑遮擋,嚴防流沙從支撐間逸出。
(6)在流沙逸出口附近較干燥圍巖處,應盡快打入錨桿或施作噴射混凝土層,加固圍巖,防止逸出擴大。
19、交通安全設施的構成有哪些?
答:交通安全設施主要包括交通標志、交通標線、防撞設施、隔離柵、視線誘導設施、防眩設施、橋梁防拋網、里程標、百米標、公路界碑等。
20、簡述收費系統的定義、收費制式和收費方式。
答:收費系統指從車輛進入收費道路開始到實現收費,車輛交納通行費直到費款安全進入存儲點以及能提供各種收費過程相關信息的設施和人員的集合體。
收費制式包括:全線均等收費制 (簡稱均一制);按路段收費制(簡稱開放式);按車型或貨車按計重與實際行駛里程收費制(簡稱封閉式)。
收費方式包括:人工收費;半自動收費和全自動收費。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