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居住區(qū)組團綠地和庭院綠地的規(guī)劃設計
建筑布局進入追求個性化時期。布局靈活多樣,平面造型比較自由,綠地處理也更自由,隨曲就彎。
集中停車場宜采用草坪磚鋪筑,最好每1.5~3個車位有一株喬木遮擋。
1、組團綠地
1.1 一個組團綠地必須有可識別的邊界和形成場所感的公共活動場所。
1.2 在使用上,組團綠地必須有較多的活動面積;從視覺上看,組團綠地應具備作為中心的標志和象征。
1.3 二十世紀80年代調查組團綠地使用情況,綠地覆蓋率在55%~80%,居民活動面積在50%以上,能保證良好的綠化效果,也便于居民活動。
1.4 組團綠地位置最好位于居民出入必經之處。每幢住宅都與組團綠地毗鄰。
2、宅間綠地
2.1 在小區(qū)總用地中,宅間綠地占35%左右。一般來說,宅間綠地面積比小區(qū)公共綠地面積指標大2~3倍。
2.2 宅間綠地設計應考慮:
樹木分枝點宜低,這樣人的視線封閉在一層左右高度,能夠減輕高層住宅巨大體量帶來的壓迫感;
樹木不應過密或太靠近住宅,以免影響低層用戶通風和采光;
適當運用喬木可減少相對住宅間的視線干擾,保持私密性;
不同樹種的搭配,增加了院落空間的識別性;
2.3 宅間綠地要以綠為主,適當布置休息座椅和供安靜休憩的場地。
2.4 宅北側與宅間小路之間往往作為綠地處理,可保持底層住房的私密性。但由于沒有充足的陽光,大多生長不良,也可做為停自行車場地或活動用地。
五、環(huán)境設施類型與設置
1、入口標志
追求個性,避免雷同是入口標志設計的要點。
2、花架
常設在小路、廣場上或與涼亭相連,或與花壇、雕塑、水池組合在一起,注意要與周圍環(huán)境相適應。
3、涼亭
要與周圍的建筑、綠化種植組織在一起,相互協(xié)調。
4、雕塑小品
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5、坐椅
多放在夏有樹蔭、冬有陽光,無礙交通的地方。
6、花盆
固定、移動兩種協(xié)調搭配。
7、地面鋪裝
表面不要過于光滑,色彩過于鮮艷。
六、居住區(qū)綠地指標體系
1、指標體系
1.1 綠地率
新建區(qū)綠地率不低于30%,舊區(qū)改建不低于25%;
1.2、公共綠地用地指標(公共綠地率)
公共綠地(R04)在居住區(qū)中占7.5%~15%;在小區(qū)中占5%~12%;在組團中占3%~8%;
1.3、人均公共綠地
組團不少于1m2/人;居住區(qū)(含小區(qū)和組團)不少于1.5m2/人;
1.4、人均綠地
綠地生態(tài)效益有效指標之一。
1.5、綠化覆蓋率與(設計綠化覆蓋率)
新建成區(qū),除非保留較多成陰的樹木,否則綠地率一般等于綠化覆蓋率。
設計覆蓋率應F5、F10等,(F0應大于30%)
1.6、綠化三維量與(設計綠化三維量)
以立方米為單位計算。上海1988年對城市熱島現象的遙感研究證明,綠化三維量為3500m3/ha左右時,較為經濟有效。
1.7、綠視率
日本的青木陽曾于1987年提出“綠視率”概念。
日本的大野隆造提出“環(huán)境綠視量”,根據他的研究,當環(huán)境綠視量低于15%時,人工痕跡明顯增大,而環(huán)境綠視量高于15%時,自然的感覺便會增加。
綜上所述,綠地率是與土地利用有關的指標;
綠化覆蓋率與改善地區(qū)氣候條件有關;
人均綠地與調節(jié)空氣中的氧碳平衡有關;
公共綠地、人均公共綠地主要與居民游憩活動用地有關;
綠化三維量與綠地的綜合生態(tài)效益有關;
綠視率與人們的視覺和感受有關;
2、定額指標
2.1 改善小氣候
一個地區(qū)綠化覆蓋率至少在30%以上,才能起到改善氣候的作用。
北京對城市綠色空間分布特征和改善城市氣候的研究表明:城市綠化覆蓋率低于37%時,對氣候的改善不明顯,理想的綠化覆蓋率最好能達到40%以上,如果能普遍達到50%,則夏季的酷熱可望根本改變。
地礦部1991~1992年進行的“武漢城市熱環(huán)境遙感方法及應用研究”表明:綠化覆蓋率達到37.38%時,植物蒸騰所耗熱能高于本身所獲得的能量,不足部分來自周圍環(huán)境,也就是說,當綠化覆蓋率大于37.38%時,可以從周圍環(huán)境吸收熱量,降低環(huán)境溫度。
相關文章:
2012年城市規(guī)劃師考試規(guī)劃相關知識知識點復習匯總
更多關注: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jié)課
課程推薦
城鄉(xiāng)規(guī)劃師
[協(xié)議護航班]
7大課程模塊 3大研發(fā)資料資料退費服務校方服務
城鄉(xiāng)規(guī)劃師
[沖關暢學班]
5大課程模塊 2大研發(fā)資料 校方服務
城鄉(xiāng)規(guī)劃師
[精品樂學班]
3大課程模塊 研發(fā)資料 校方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