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與會計
第一節 預算會計概述
學習和掌握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與會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行政和事業單位各會計要素的內涵及其會計的確認、計量及報表編制
預算會計概述
一、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
預算會計是我國與企業會計并存的兩大類會計體系之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預算會計在國家政權和社會經濟生活等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預算會計的核算對象主要是預算資金。我們將企業會計與預算會計比較來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生產和經營商品的組織,在企業的整個活動中,雖然貨幣資金占據重要地位,但商業活動要求企業充當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角色,這就決定企業會計的核算對象主要是財產,尤其是商品,相應地,貨幣資金的核算所占的比重較小。而預算會計則不同,其中財政總預算會計是核算政府財政資金的專業會計,幾乎不涉及到財產核算;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會計雖然涉及到財產核算,但并不是其主要核算對象。因為行政事業單位向社會提供的主要是公共勞務,公共勞務核算與商品核算是不一同的;而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又比較直觀、簡單。所以說,預算會計核算對象主要是資金及其運動,行政事業單位的財產和物資的核算占次要、從屬的地位,但并不是說預算會計核算可以放棄對物資、固定資產等財產的核算和管理。
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是兩類不同性質的會計。預算會計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公共性、非盈利性及財政性質。預算會計的公共性是指它以實現政府的公共職能為目的,是以核算政府預算資金為主體的會計。公共部門是執行社會公共職能,管理公共事務的部門,通常指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的非盈利性指會計主體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它所服務的是政府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它們所生產的是公共產品,主要采用無償或低價方式供給社會,同時政府通過征稅方式強制無償取得收入;行政事業單位的收入來自財政的無償撥款;行政事業單位的經費是以財政撥款為基礎的。財政性是指預算會計是財政管理的延伸,屬于財政管理的一部分,預算會計要嚴格遵守財政指令和財經紀律,預算會計所管理的資金屬于財政資金。
二、預算會計特性
預算會計的非盈利性決定了其在會計制度上具有以下特性:
(一)不設利潤科目,而設結余科目。利潤既可看作是企業當年收入與支出相抵而形成的結余,同時也可看作資本的報酬,但是結余僅僅表明行政事業單位當年收支相抵的結果,不是資本的報酬;企業會計中利潤表明了企業擴大再生產的能力,是資本的報酬形式,而行政事業單位的結余只表明了收支的對比情況。實際上行政事業單位的結余多并不是表明其財務狀況好,把結余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目的,甚至作為考核預算單位管理水平的唯一標準是不合理的。
(二)預算會計以資金核算為中心設置會計科目體系。具體說就是以收入和支出為中心建立科目體系。這一點與以財產核算為中心建立會計科目體系的企業會計是不同的。
(三)采用收付實現制原則。在會計核算中,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是兩個重要的原則。其本質上都是圍繞著會計如何處理收入與支出的關系,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的會計處理建立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上,而預算會計則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核算,但對實行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會計的經營性收支業務應采用權責發生制。
三、預算會計準則體系
預算會計準則和預算會計要素是重要的預算會計理論。預算會計準則規定了會計核算的要求和會計核算質量標準,而預算會計要素則規定了會計科目設置的基本界限和會計科目體系。
1997年5月,財政部結合我國預算會計實際,公布了《〈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并在《〈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1997年6月發布)、《〈行政單位預算會計制度〉》(1998年2月發布)中各自對會計準則適用的內容作了規定,形成了我國的預算會計準則體系。
四、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是指構成會計科目體系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在預算會計中,我們長期習慣于收入、支出和結存三個要素,這主要是因為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行政事業單位資金財政全部包攬,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1998年開始執行的預算會計制度中,財政部提出了五大會計要素理論,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
預算會計要素分為五大類: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企業會計要分為六大類: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相同名稱的會計要素,而從內容上看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上存在較大差異。而且,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也不同,預算會計的會計等式為:資產=負債+凈資產;企業會計的會計等式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具體的核算也企業會計有明顯差異,比如在預算會計中,固定資產一般應與固定基金相對應,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對外投資與投資基金相對應;對專用基金實行專款辦法等。
(責任編輯:vst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