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學員更好的參加2013年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特整理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科目(土地登記相關法律知識)相關知識點和試題,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五、監護(掌握概念、其它熟悉)
(一)監護的概念
監護,是為了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和特定財產權利而由公民或社會組織對其予以監督、管理、保護的制度。監督和保護的公民或社會組織稱為監護人,被監督和保護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稱為被監護人。
(二)監護的設定方式
我國民法規定了監護的兩種設定方式:1)法定監護,指由法律直接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2)指定監護,是指在沒有法定監護人或者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人民法院或者其他組織指定監護人。
(三)監護的具體設定
1.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民法通則》第十六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據此,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當然監護人,其監護人資格從未成年人出生之日自然取得,不必經任何程序。
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失去監護能力,則應按下列順序確定其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3)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沒有上述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夫妻離婚后,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無權取消對方對該子女的監護權,但下列情況除外:1)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對該子女有犯罪、虐待行為或者對該子女明顯不利的;2)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取消監護權的。
2.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對于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依照《民法通則》第十七條,應當按照下列順序確定監護人: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近親屬;5)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意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者其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者其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以上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