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行政法概念:是關于行政權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對行政權力進行監督和對其消極后果予以補救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總體框架:2 1 3→2個人、1件事、3個程序
“2個人”行政主體→相對人(官 民)
“1件事”行政管理:行政許可、處罰、強制法律制度(具體行政行為)(官 管 民)
“3個程序”行政監督:行政復議、訴訟、賠償法律制度(民 告 官)
(一)行政合法性原則
(1)行政權力的存在有法律依據;
(2)行政權力必須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實例】稅務機關征稅既要符合實體法《稅法》規定,又要符合程序法《稅收征管法》。
解釋:行政合法原則講的是無法律無行政的問題,即“法無授權即禁止”。
公民權叫“法無禁止即自由”。
(二)行政合理性原則(實質合法:行政裁量權的體現)
1.行政行為應符合立法目的。
【實例】城管不能追著“小販”滿街跑。
2.行政行為應建立在考慮相關因素的基礎上。
3.平等地適用法律規范,符合公正法則;同樣的事、不一樣的人違法,同樣對待。
4.行政行為應符合比例原則要求;行政機關應當在作出的具體行政措施與所要達到的行政目標之間保持適當的比例。
【實例】政府不能用“大炮”打“蚊子”。
5.符合自然規律和社會道德。
(三)行政應急性原則(合法性例外)
1.存在明確無誤的緊急危險;
2.非法定機關不得行使應急權力,否則無效,事后追認除外;
3.行政機關作出應急行為應接受有權(權力)機關的監督;
4.應急性權力的行使應該適當,應將負面損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