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編制規則》
國家標準《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編制規則》(GB 11714-1997)是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提出并制定,經原國家技術監督局批準發布實施的。它規定了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的編制規則,其目的是使全國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和社會團體等組織機構均獲得一個唯一的、始終不變的法定代碼,以適應對各類單位實現計算機自動化管理的需要。
單位代碼是一個無關標識代碼,由八位無屬性的數字和一位校驗碼組成,其本身沒有任何含義,不反映單位的行業類別、隸屬關系等任何標識。這項標準屬于國家強制性標準,在銀行、稅務、財政、公安、統計等部門已經應用。單位代碼由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登記主管機構賦予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和社會團體,并頒發由技術監督部門制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
三、統計用區劃代碼
區劃代碼執行兩項國家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 2260-2002)和《縣以下行政區劃代碼編制規則》(GB/T 10114-1988)。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是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該標準對我國縣以上行政區劃的代碼做了規定,主要適應于按行政區劃處理、檢索和交換信息。行政區劃代碼是指單位所在行政區劃的代碼,用六位阿拉伯數字分層次代表我國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區(市、州、盟)、縣(區市旗)的名稱。
《縣以下行政區劃代碼編制規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的補充和延拓,規定了表示鄉、鎮(街道辦事處)一級行政區劃的三位代碼。
為了更詳細地反映鄉鎮以下區劃情況,國家統計局補充了三位表示居委會、村委會的代碼。這樣,我國從省、地、縣、鄉一直到居委會和村委會都有了統一的代碼,一共由十二位數字組成,分為三段。
在統計工作中,各級統計部門不編制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直接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國家標準;縣以下區劃代碼則由各級統計部門按照國家統一制訂的編碼規則編制。國家統計局建立全國統一的《統計用區劃代碼庫》,供各專業統計直接使用。
四、《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是依據經濟活動的同質性原則,對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和個體從業人員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或其他社會經濟活動的類別進行的標準分類。
聯合國推薦的行業分類劃分的基本單位類型主要有五類:
1. 機構單位,相當于我國的法人單位;
2. 基層單位:相當于我國的產業活動單位;
3. 活動類型單位;
4. 地方單位;
5. 同質生產單位。
按照聯合國《全部經濟活動的國際標準產業分類》的劃分原則,行業分類最理想的基本單位是產業活動單位。但由于統計條件和會計核算基礎的差異,我國主要以“法人單位”作為劃分行業的基本單位。
國家標準《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行業分類標準是一項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的重要國家統計分類標準,國家統計局各項統計中普遍使用了這項標準。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共分20個門類、95個大類、396個中類、913個小類,并對每一個類都按層次編制了代碼。為了便于標準的貫徹實施,國家統計局還編印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注釋》將上述的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三個門類合并,就是我國習慣上所稱的工業。
在具體劃分一個單位的行業屬性時,如果一個單位從事兩種以上的經濟活動,則按主要活動確定其行業性質。主要活動是指占其單位增加值份額最大的一種活動。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按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確定主要活動。具體方法是:
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按照銷售收入判斷;
建筑施工活動按照工程結算收入判斷;
交通運輸活動按照營運業務收入判斷;
批發零售活動按照商品銷售收入判斷;
其他活動按照經營(營業)收入判斷。
例如,某紡織企業從紡紗開始,經過機織物(布)的紡織活動,再對自產的機織物(布)進行印染加工,最終產品是印染布。則應按照該企業各項生產活動要程度,將該紡織企業歸入1711“棉、化纖紡織加工”。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統計師
[協議護航-退費班]
12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退費校方服務
統計師
[協議護航-暢學班]
12大模塊 準題庫資料 協議續學校方支持
統計師
[豐羽計劃-暢學班]
4大模塊 題庫練習 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