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或家庭收到轉移性支出的資金,這些支出一部分直接轉化為個人或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從而增加了私人消費需求,其增加的商品或勞務的購買量對這類商品或勞務的生產有相當大的影響,而另一部分資金可能轉化成儲蓄,通過一定渠道轉化成生產資金,從而增加企業的投資需求。企業收到轉移性支出的資金,一部分可能形成企業的投資需求從而影響生產,而另一部分則通過增加資本和勞動力報酬的途徑而轉化為個人或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從而進一步形成社會消費需求。
(三)轉移性支出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分析
轉移性支出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它配合累進的所得稅制度,實現對經濟運行的調節。基本原理:
1.當市場經濟運行處于過熱與膨脹階段的時候,人們的收入和企業的經營收入會增加,政府的轉移性支出就會自動下降,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需求的上升,從而防止經濟進一步過熱;
2.當經濟處于衰退階段時,個人和企業的收入水平都會下降,而政府的轉移性支出就會增加,相對地提高了企業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從而使社會的有效需求增加,這樣可以抑制經濟的衰退。
因此,轉移性支出和累進的所得稅制度的結合,被稱為市場經濟的“自動穩定器”。
【例題6·多選題】下列屬于政府轉移支付的項目的有:
A.政府雇員的報酬
B.社會福利保險
C.貧困救濟和補助
D.公共工程項目投資
E.政府購買辦公用品
『正確答案』BC
『答案解析』政府雇員的報酬、公共工程項目投資、政府購買辦公用品都是有償的是屬于政府購買性支出。
三、我國財政支出功能分類、規模與結構分析
(一)財政支出功能分類
我國財政支出按支出功能分類,一般分為四個部分:
1.一般政府服務:支出一般沒有具體的受益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管理、國防、公共秩序與安全等;
2.社會服務:支出具有明確的受益人。主要包括: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
3.經濟服務:支出著重于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包括交通、電力、工業、農業等;
4.其他支出:如利息、轉移支付等。
按照這一要求并充分考慮我國國情,現行政府支出分類統一按支出功能設置逐步細化的類、款、項三級科目。
(1)類級科目綜合反映了政府的職能活動,2009年分為19個大類,它們是:基本公共管理與服務、外交、國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采掘電力信息等事務、糧油物資儲備及金融監管等事務、國債事務、其他支出、轉移性支出。
(2)款級科目----反映為完成某項政府職能所進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類下的“普通教育”、“職業教育”。
(3)項級科目----反映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發生的具體支出事項,如“普通教育”款下的“小學教育”、“高等教育”等。
(二)財政支出的規模分析
財政支出規模----是一定財政年度內政府安排的公共支出的總額,它反映政府在一定時期內集中支配使用的社會資源量,是考察政府活動規模和滿足公共需要能力的重要指標。
在一般情況下,財政支出的規模取決于一國政府公共財政活動的范圍,具體地說,主要受三個因素的影響:
1.經濟性因素
2.政治性因素
3.社會性因素
就一個國家來說,在現實中確定財政支出規模應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滿足政府承擔經濟職能、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的需要。
2.要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社會財富和社會資源的多少,也就大體上決定了公共收入的水平,從而決定了公共支出的規模。
3.要與本國國情相適應。
(三)財政支出的結構分析
財政支出結構----政府預算安排不同種類的支出的構成情況。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財政支出結構具有發展中國家一般的特征。自經濟體制改革以來,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呈如下發展變化趨勢:
1.用于經濟建設方面的支出,從長期趨勢看其比重是逐步下降的。
2.用于社會文教方面的支出占整個財政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
優化我國財政支出的結構,必須根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公共財政的要求,遵循科學發展觀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科學界定公共支出的范圍,進一步向“三農”和民生傾斜,對公共支出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
第一,向農業、農村、農民傾斜,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穩定,讓公共財政的陽光覆蓋農村。
第二,向低收入群體和困難群體傾斜,幫助他們解決基本生產、生活問題。積極參與并支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適時擴大社會保障的范圍,提高社會保障的程度。
第三,加強對那些代表社會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社會公益事業的支出,包括基礎教育、基礎科研、衛生防疫、婦幼保健、公共博物館和圖書館等,向科技教育傾斜,推動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
第四,財政要保持對非競爭性和非經營性領域的公共投資力度。
第五,為國家的政權建設提供財力保障。
相關文章: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