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6个男人灌了一夜精子_欧美chengren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女女互磨高h文

當前位置:

2016年上海高考各學科試卷評析

發表時間:2016/6/12 16:46:51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深挖民族文化內涵 加強中外歷史比較

——2016年上海高考歷史卷評析

今年是上海高考加一歷史科命題的最后一年,命題組在深入貫徹“三個有利于”的指導思想下,進一步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凸顯歷史教育的現實意義,引導中學歷史素養的培養,更是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傳遞正能量放在重要位置上,不僅為上海歷史科高考的命題工作畫上一個階段性的圓滿句號,而且繼續引領上海中學歷史教育的改革方向。

事實已經證明,包括高考命題工作在內的歷史教育工作,對中學生的影響是大而持久的。因此,深挖中國的民族文化內涵,在中外比較中凸顯中華文化的長處,以求深層次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就成為今年上海歷史科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

一、引導歷史與現實的對話

歷史是什么?過去我們把歷史看作“關于過去的知識”,而現在我們則把歷史看作是“過去與現在的對話”。因此,歷史學習的真正意義不在于記憶一大堆死的知識,而在于“知往鑒來”。考試的命題指導思想同樣貫徹了這種理念。在問題的設置上,不僅僅考查學生“知道什么”,更著力于引導考生對當下政治、經濟、文化等問題進行歷史性思考。例如,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和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借助第26、24題的考查,讓學生理解這些重大事件對中國歷史進程的深刻影響;第39題考查的全球化現象,是至今仍在進行著的“身邊的歷史”,通過高考試題推動學生關注這一事關人類命運的重大課題,有利于他們日后能以更主動的態勢來應對由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第40題,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雖然是發生在幾個世紀之前的歷史,卻代表了人類處理外部世界和對待文化差異的不同范例,對當今世界秩序的重建不乏現實意義。對歷史問題的回顧,也即意味著對現實的思考。

二、注重對學科素養的考查

歷史知識(事實性知識)、材料處理和歷史闡釋(過程性知識)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相輔相成地構建了歷史學科素養的整體。在知識維度,我們一貫強調對核心知識和基礎知識的考查,并且特別強調知識的“貫通”,即打通古今、打通中外、打通文史哲。在過程的維度,我們一貫強調突出歷史思維的特性,特別是對“時空意識”、“證據意識”和“歷史闡釋”能力的考查。如第1題、第4題考查了讀地圖的能力和有關時間術語的知識;第9題和第10題考查了時序感和空間感;第2題和第36題考查了對史料可靠性和權威性的辨析;第37題、第39題和第40題對表述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此外,今年的試題特別突出了“比較”這一歷史思維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引導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例如第31題和第40題。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維度,今年的試卷特別強調在能力考查之外,體現出“立德樹人”的社會功能。

三、發掘命題的育人功能

1.弘揚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是各族同胞在長期的共存、交流、沖突中共同創造的。我們在試卷中設置了主題為“中華民族”的第37題,要求學生從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角度論述“多元一體”中華文明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縱向比較,理解中華文明在發展過程中文明區域不斷擴大、民族聯系不斷加強、同時多元文化的內涵也不斷豐富。不僅有利于學生增強愛國情懷和民族自信心,也有利于增強民族團結,鞏固多民族國家。

2.重新審視中國傳統外交的潛在價值

15世紀起,中國和歐洲國家先后出現了大規模的遠航活動,即鄭和下西洋和歐洲人開辟新航路。在以往的史學體系中,往往強調后者在客觀上的積極作用,即助推了資本原始積累,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同時,地理大發現又使歐洲人借助快速發展起來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搶奪殖民地,最后,其結果,形成了以歐洲人為主導的世界體系,歐洲成了世界的中心。相比之下,鄭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動,卻沒有為中國獲取到即時的經濟利益,錯失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機遇。其結果,不僅沒有讓中國保持住明朝初年領先于世界的地位,反而為近代的屈辱歷史埋下了禍根。然而,海外華人卻并不這樣看問題。近年來,不少西方學者也對鄭和下西洋的課題頗感興趣,繼以前提出“中國人率先發現澳洲”的觀點后,又提出了鄭和船隊早于哥倫布船隊發現美洲的觀點。更重要的是,冷戰結束后的世界形勢變化已經清楚地展示,西方的理念和行事方式在構建世界秩序方面已經顯示出局限性,片面追求價值觀輸出,動輒以武力打擊作為處理國際事務的手段,帶來的往往是更大的動蕩。多元的世界呼喚著多元的理念和行事方式。基于這些考慮,命題組把“大航海時代”定為試卷中具有“翹尾巴”色彩的末尾大題,通過補充大量閱讀材料以彌補教材的不足,引導學生深挖中國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的內涵,強調鄭和船隊實際上向世人提供了一個范例。這個范例,不僅成為當代中國推行和平外交的一筆財富,其所展示的不同文明可以和諧相處、兼容并包的精神,也為當今世界新秩序的構建提供了中國理念和中國智慧。

3.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如第19題《馬關條約》,表達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決心;第35題漫畫“在遠東”,體現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的重大貢獻;第38題“租界見聞”,發掘鄉土歷史資源,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懷。

其二,呈現中國人為追求國家富強的曲折歷程。如第16、17、21題,第23題,第28題,分別體現了晚清時期、民國時期和新中國建立與改革開放時期,為追求民族獨立、實現強國之夢所做的努力。

其三,倡導依法治國、追求平等的現代理念。如第36“羅馬法”一題,展現了古羅人馬依法治國、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第34題體現了近代中國女性平等意識的覺醒。

4.注重創新實踐能力的考查

突出命題的情境設置與問題立意導向,考查學生運用已有知識、技能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是近幾年來上海高考歷史命題的一個重要思路。今年的第36題,以一個“問題意識”(古羅馬的奴隸是否被排斥在對象法律之外,不具有任何權利?)為情境,引導考生通過對課外史料的分析,對教材的結論展開反思,考查學生是否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創新精神。此外,第39題,關于全球化這一當今世界的熱門話題,至今眾說紛紜,觀點不一,試題通過引導對這一話題的討論,考查了學生從多角度、多元地、批判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責任編輯:)

10頁,當前第8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