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6个男人灌了一夜精子_欧美chengren_欧美精品亚洲网站_女女互磨高h文

當前位置:

2015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完整版

發表時間:2014/12/29 16:13:44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38.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960年5月27日,毛澤東與來華訪問的英國元帥蒙哥馬利,圍繞“50年以后中國的命運”有一段深刻的對話,蒙哥馬利說,我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想問一下主席:中國大概需要50年,一切事情就辦得差不多了,到那時候,你看中國的前途將會怎樣?歷史的教訓是,當一個國家非常強大的時候,就傾向于侵略,毛澤東說,你的看法是,那時候我們會侵略,是不是?要向外侵略,就會被打回來;外國是外國人住的地方,別人不能去,沒有權利也沒有理由硬擠進去;如果去,就要被趕走,這是歷史教訓,如果我們占人家一寸土地,我們就是侵略者。

“蒙哥馬利之問”折射的是一些西方人內心深處的“國強必霸”邏輯。然而,這樣的邏輯與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民族心理,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正如習近平所說,“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

600多年前,鄭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跡遍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明朝初期的中國,是綜合國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強國。但是,與地理大發現時期歐洲國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鄭和船隊始終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當地習慣,平等開展多邊貿易,把中國在建筑、繪畫、雕刻、服飾等領域的精湛技術帶入亞非國家,促進了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和共同進步,鄭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載史冊。

明朝洪武年間,緬甸與百夷(今緬甸北部)交戰,明太祖未發一兵,派李思聰、錢古訓二人勸和,二人先奉勸緬甸“兩國之民居處雖分,惟存關市之高譏。是其和也,其或紛爭不已,天將昭鑒福善禍淫”,又告誡百夷“莫如守全,以圖綿長,不亦美乎”。雙方均為道義所感悟,最終罷戰息兵。

孫中山先生曾在日本演說,“東方的文化是王道,主張仁義道理,西方的文化是霸道,主張功利強權,講仁義道德,是由正義公理來感化人,講功利強權,是用洋槍大炮來壓迫人。”近代中國遭受列強欺凌、無數仁人志士高喊“落后就要挨打”、“振興中華”,但只是為了獲得免于被欺凌的自由,為了以平等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和平學之父”約翰、加爾通所說,有些人總希望有一個暴力選擇,但中國以自己特有的視角來觀察現實,陰陽平衡、尊重智慧眾生平等理念被視為理所當然,和平關系的普遍原則以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為起點。

拿破侖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2014年3月,習近平在法國巴黎向世界宣示,“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讀懂了“和”文化是中國人千百年來流淌的血脈,就感受到了走向世界的中國那種無法改變的“和”的氣渡與內質。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0年12月22日、2014年5月20日)

(1)毛澤東和蒙哥馬利的“對話”反映了什么?(4分)

(2)如何理解習近平所說“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6分)

答案要點:

(1)“不當頭、不爭霸、不稱霸”,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和戰略選擇。幾十年來證明也行之有效:一是堅持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展同所有國家的關系;二是堅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三是堅持以求同存異、對話協商的方式解決矛盾分歧。中國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加強國防建設的目的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衛我們的和平建設,而不是出于軍備競賽需要,不是為了爭奪霸權,不是追求對外擴張。中國向世界公開宣示永遠不稱霸,向全世界公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無核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2)中國選擇走和平發展道路,根本依據在于中國自身的國情和面臨的世情。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傳統的國度,追求和諧、珍視和平歷來是中華民族基本的價值取向,“和為貴”“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等傳統思想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這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歷史依據。中國又是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日益融入國際社會,同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這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實依據。中國還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主張和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這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制度依據。從世界形勢來看,冷戰結束后,天下人心思定,盡管還存在局部沖突和戰爭,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可動搖,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

(責任編輯:xy)

10頁,當前第9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
各地資訊

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