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心理學考點重點筆記(13)
群體心理與人際交往的調適
1、群體中的相互作用
1.1群體也稱團體,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結合到一起,彼此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聯系的兩人以上的人群。群體具有三個特點:⑴群體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標⑵群體是組織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結構⑶群體成員心理是有依存關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與相互影響。
偶然聚合的人群稱為聚合體。
1.2大學中的班級和學生社團組織都是正式群體。
1.3社會助長也稱社會助長作用,指個人對別人的意識,包括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所帶來的行為效率的提高。
1.4群體背景起社會促進作用還是社會干擾作用,取決于工作任務性質的復雜程度。
1.5社會惰化,也稱社會惰化作用或社會逍遙,指群體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時,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完成時偏少的現象。
社會惰化作用在社會中廣泛存在,原因是個人的評價焦慮減弱,使個人在群體中的行為責任意識下降,行為動力也相應降低。在以下幾種情境下,人們傾向于較少出現社會惰化作用:⑴群體成員之間關系密切⑵工作本身具有挑戰性、號召性或有效激發人們的卷入水平⑶以群體成功為目標的獎勵引導⑷群體有鼓勵個人投入的團隊精神⑸個人相信群體成員也像自己一樣努力。
1.6從眾,是指人們在群體影響和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的心理狀態,即在知覺、判斷、信仰以及行為上表現出與群體中多數人一致的現象。從眾對個人適應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7服從,是指個體按照社會要求、群體規范或者別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為。服從和從眾的區別:服從主要是指對命令、群體規范或者是權威意志的服從,可能自愿的,也可能是被迫的。從眾是對社會輿論、群體的氣氛壓力的隨從。
1.8模仿是指人體在沒有外界控制的條件下,受到他人行為的刺激影響,而引起一種與他人的行為類似的行為。對個人,模仿是個體社會化的一種手段,是人類學習的一條重要途徑。對社會,模仿可以起到促進社會整合與發展一作用,因為很多基本的行為規范,個體都是通過模仿掌握的。
模仿有兩種,一種有意識的模仿,一種無意識的模仿。
2、大學班集體心理
2.1集體凝聚力的培養
集體凝聚力是集體對成員的一種吸引力。培養方法包括:⑴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⑶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
2.2非正式群體對班集體的影響
積極作用:滿足大學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及時解決問題,增強信息溝通。
消極作用:阻礙班集體工作的開展,傳播小道消息。
3、人際關系的建立和改善
3.1人際交往包括兩個方面的涵義:從動態的角度說,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和物品交換;從靜態角度說,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已經形成起來的關系,即人際關系。
3.2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主要表現在:⑴交往愿望的迫切性⑵交往內容的豐富性⑶交往系統的開放性⑷交往觀念的自主性。
3.3人際交往的發展階段
人際交往是一個情感卷入和交往由淺入深的過程。根據情感卷入和自我暴露水平的不同可分為:⑴定向階段⑵情感探索階段⑶感情交流階段⑷穩定交往階段。
3.4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⑴交互性原則⑵社會交換原則⑶自我價值保護原則⑷情境控制原則。
3.5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維護
⑴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主動交往,三移情(換位思考)。⑵良好人際關系的維護:一避免爭論,二不要直接批評、責怪和抱怨別人,三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四學會批評。
2010年教師資格考試保過班八折優惠>>詳情點擊
中大網校喜獲“建國60周年最具影響力遠程教育品牌”
(責任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教師資格
[筆面護航班]
筆試+面試 協議保障 2期重學高端服務
教師資格
[沖關暢學班]
入門+進階 精選教材 協議保障 1期重學
教師資格
[精品樂學班]
課程模塊 準題庫自主練習重點強化學科全面
教師資格
[面試特訓班]
全新升級模塊 協議重學 研發資料班主任督學
教師資格
[面試精品班]
課程模塊 學科試講 高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