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其他原因
再進一步,還有哪些因素會造成財政赤字或信用膨脹,導致貨幣過度供給呢?原因很多,也很復雜,主要有投資規模過大,國民經濟結構比例失調,國際收支長期順差等。應根據發生通貨膨脹的實際狀況進行實證分析,以便對癥下藥,作出有效的決策,以抑制通貨膨脹。
(四)通貨膨脹的治理
由于經濟學家對通貨膨脹的成因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所以他們提出的反通脹措施也存在差異。綜合國際國內的一般經驗,治理措施主要有緊縮的需求政策和積極的供給政策。
1.緊縮的需求政策
通貨膨脹的一個基本原因在于總需求超過了總供給。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緊縮總需求的政策來治理通貨膨脹。緊縮總需求的政策包括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
(1)緊縮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直接從限制支出、減少需求等方面來減輕通貨膨脹壓力,概括地說就是增收節支,減少赤字。一般包括以下措施:①減少政府支出。減少政府支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削減購買性支出,包括政府投資、行政事業費等;二是消減轉移性支出,包括各種福利支出、財政補貼等。減少政府支出可以盡量消除財政赤字,控制總需求的膨脹,消除通貨膨脹隱患。②增加稅收。增加稅收可以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降低投資支出和消費支出,以抑制總需求膨脹。同時,增加稅收還可以增加政府收入,減少因財政赤字引起的貨幣發行。③發行公債。政府發行公債后,可以利用“擠出效應”減少民間部門的投資和消費,抑制社會總需求。
(2)緊縮性貨幣政策。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供給量的無限制擴張引起了通貨膨脹。因此,他們建議采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來減少社會需求,促使總需求與總供給趨向一致。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主要有以下措施:①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能力,從而達到緊縮信貸規模、削減投資支出、減少貨幣供給量的目的。②提高再貼現率。提高再貼現率不僅可以抑制商業銀行對中央銀行的貸款需求,還可以增加商業銀行借款成本,迫使商業銀行提高貸款利率和貼現率,結果企業因貸款成本增加而減少投資,貨幣供給量也隨之減少。提高再貼現率還可以影響公眾的預期,達到鼓勵增加儲蓄、減緩通貨膨脹壓力的作用。③公開市場業務。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最經常使用的一種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買賣有價證券以調節貨幣供給量和利率的一種政策工具。在通貨膨脹時期,中央銀行一般會通過公開市場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出售有價證券,從而達到緊縮信用,減少貨幣供給量的目的。
2.積極的供給政策
通貨膨脹通常表現為物價上漲,也就是與貨幣購買力相比的商品供給不足。因此,一些西方學者認為過去的反通貨膨脹政策過分注意需求方面而忽略了供給方面,在治理通貨膨脹時應從供求兩個方面人手,在抑制總需求的同時,積極運用刺激生產的方法增加供給來治理通貨膨脹。倡導這種政策的學派被稱為供給學派,其主要措施有減稅、削減社會福利開支、適當增加貨幣供給發展生產和精簡規章制度等。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